中间虽遇不小波折,最终还是将捐纳的粮草、棉服送达。
才不至于让将士们饥寒交迫。
原以为朝廷的粮草军需很快便到,不想将士们再次陷入无粮的困境。
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不幸陷入敌军精心布置的陷阱。
四周皆是敌军的重重包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
摄政王虽带领将士们拼死抵抗,却终究寡不敌众。
摄政王与数万北疆战士最终血染沙场。
他兴许早就想到此行凶多吉少。
出征前,将世子支出了京城。
当得知摄政王出事的那一刻,世子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崩溃。
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华阳国威震四方、战无不胜的战神,那个无所不能的哥哥,就这样死在了北疆战场。
他不相信那具焦黑的骨架就是哥哥。
世子带领手下,将星涧关周围几百里内所有地方都翻了个底朝天。
却始终未曾寻到摄政王活着的踪迹。
自此,世子一蹶不振,整日沉浸在悲痛与怀疑之中。
星涧关一战关乎整个华阳国命运。
星涧关一旦失守,北荣便能绕过临越直取华阳国腹地。
可北荣最后在与华阳的谈判之后,却只要了钱粮,便退出了星涧关。
一个可怕的想法蓦然在他脑中浮现。
北荣国君的弟弟阿拉坦苏和,在十年前一次大战中败于昭王之手。
被昭王一枪穿成了糖葫芦。
他本也是被北荣国百姓称之为战神的存在。
却死在摄政王手中。
北荣国君向来疼爱这个胞弟。
应是对他有着迷一般的器重,相信他定能一举将摄政王拿下。
不想他才是被秒的那个。
自此,北荣国上下便将摄政王视为最大仇敌。
北荣国君悲痛欲绝,当时甚至还在周边各国扬言,若是有人将摄政王项上人头碰到他面前,他愿将北荣一座城池拱手相送。
硬是没有哪国将领敢站出来。
就连各国国君也不敢冒这个险。
毕竟,失一有力将领事已不算小,到时少不得要得罪华阳国,华阳国摄政王能将他们国家给荡平。
他们还没那么自不量力。
再者,几个邻国虎视眈眈,说不得到时直接将他们瓜分了也不一定。
谁会没脑子到上去惹一身骚?
这在当时还闹了不小的笑话。
如今细细思来,其中定不简单。
江知序脑中霎时浮现几张面孔。
到底谁会牵扯其中?
他甚至一度怀疑,这其中是否有陛下的手笔。
是以,他对朝廷失望至极。
从天子到朝臣,那些曾经在朝堂上阿谀奉承、争权夺利的官员,各个虚伪冷漠。
对京中所有人亦是失望透顶。
他怀着满心的愤懑与失望,毅然决然仗剑天涯。
这一走,便是两年时光。
在江湖漂泊的日子里,他看尽了人间冷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的决心。
两年后,他自请前往潆州任职。
在潆州,他一心扑在百姓身上,为了改善民生,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
百姓们对他爱戴有加,但他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个人问题。
时光匆匆,二十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
如今竟让他遇上了那个与摄政王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
而摄政王在京中时,知道她喜欢武器,每次得到别致的短刀长剑,都会派人送到她手上。
一次她受伤,摄政王还专门亲自来到侯府,送上疗伤的良药。
想必摄政王是已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只是一直未曾言明。
房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压抑。
老夫人和世子的话语让她思绪收回。
心中却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她自幼便将摄政王视作与世子同等重要的人,在她心里。
此刻听闻此消息,她又怎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她当即脱口而出,声音满是急切,“要不我打头阵,先行一步去打探清楚?”
话还未落,作势就要夺门而出。
此刻,什么都没有见到并确认到那人的身份来的重要急切。
老夫人看着她这般冲动的模样,满脸无奈笑着出声将她叫住:“你回来!吃了晚饭好生歇息一晚再一道过去。”
真是,这个急性子!
就知道她会如此反应。
这才没在府城将消息告知。
否则,这一路她定要急切的不能合眼了。
江知序也在一旁温声相劝:“秋姑,您就好好坐着歇着,客栈也是有厨子的,刚好尝尝此地风味。”
秋姑一只脚已经跨出了门。
听到两人的劝阻,她犹豫了一下,眼神中满是不甘。
但最终,她还是不情不愿地将迈出去的腿给收了回来。
“好好好!明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