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时空
刘邦嗤笑了一声,随后脸上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乃公原本以为这赵大是个敢作敢当的好汉,没想到居然也要装神弄鬼。”
萧何在一旁装傻充愣地说道:“陛下认为这都是赵大策划的,不是事发突然!”
刘邦对着萧何笑道:“丞相,你老糊涂啦!这么大的事情,如何事发突然?只是朕不明白,为何这赵大改朝换代像吃饭喝水一般简单,乃公可是和项羽拼了命的······”
······
三国演义时空
“这后周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居然让这赵大就这样篡位了?”
张飞瞪大了眼睛,紧盯着直播画面上的情景,一脸的不可思议,粗声粗气地问道。
关羽一脸倨傲,眼神中透露出对赵匡胤以及后周满朝文武的不屑。
刘备见状,转头看向诸葛亮,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询问。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情从容,缓缓开口道:“之前青鸟主播说过,这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也许是众人心中已经习惯了。”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他好奇地问道:“当年隋炀帝死时,隋朝尚且有忠臣,怎么柴荣死后不到一年,便改朝换代了?”
魏征直接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和沉痛:“陛下,可见乱世之中导致礼义全无,忠孝不存,故而天地失序!”
房玄龄连忙接话道:“魏大人所言有理,我大唐也是初立,也需兴教定伦,才能让混乱的百姓,知道天子的威严。”
杜如晦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可命孔颖达为太学丞,天下各州建立学堂!”
······
【如果说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没有预谋,估计谁都不会信,毕竟这可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儿!
那么在历史记载里,有没有啥蛛丝马迹能证明这个预谋呢?
当然有啦!接下来,青鸟就给诸位讲讲 “陈桥兵变” 的前前后后!
首先,咱从这场兵变开头说起,赵匡胤到底是咋拿到后周全国兵权的呢?
大家应该还记得,是因为传来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的军报,所以后周朝堂才派赵匡胤出征。
可怪了,赵匡胤改朝换代后居然不用出征了,辽兵就自己跑了,而且《辽史》里也没 “南下” 的记录。
这就很奇怪了,如果真是大军南下,不可能没记录,大军也不可能因为赵匡胤当皇帝就无功而返呀!
青鸟觉得,契丹和北汉确实有小规模军队调动,但军报到了赵匡胤他们手里,被重新改了,把契丹和北汉的军队规模夸大了。
为啥这么猜呢?
首先,军报是镇、定两州节度使传来的,当时这两州的节度使分别是郭崇和孙行友。
这两位明显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特别是郭崇,是后周老臣,都加官检校太师了,赵匡胤没资本拉拢他。
既然两州军报是真的,为啥赵匡胤登基后,契丹和北汉的军队就没影了呢?
可能有人会猜,是不是赵匡胤跟对方勾结,为了夺权。
这说法太不靠谱,因为柴宗训当皇帝更符合契丹和北汉的利益。
大家想想,是七岁小孩当皇帝威胁大,还是年富力强、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当皇帝威胁大?
正常人都会选让七岁小孩当敌人,因为这样起码十年内对方没法主动出兵,说不定还能欺负欺负孤儿寡母!
所以呀,最大可能是契丹和北汉确实出兵了,但只是先锋部队试探,赵匡胤集团利用这个军报,夺了军权。
赵匡胤登基后,契丹和北汉觉得没机会,就退兵了。
这只是赵匡胤集团预谋的开端,那还有别的证据吗?
当然有,那便是赵匡胤刚出城,开封城内就大范围出现了谣传 “点检作天子”。
还有在军营里那件现成的黄袍,要知道黄袍可不是能轻易得到的,为啥赵匡义和赵普随身就带着呢?
再有,就是赵匡胤进城后,举行禅让仪式的时候,人都到齐了,这时候居然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随手就从袖子里掏出一份。
哟呵,这位大人,您这动作可真够快的!
现成预备好的黄袍、事先拟好的禅位诏书、事后赵匡胤母亲所说的:“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还有赵匡胤即位之后,斩了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
把这些史料综合起来看,陈桥兵变应该是一场早有谋划的军事政变。
那么可能就会有人产生很大的疑问,后周为啥没人站出来阻止赵匡胤篡位呢?
有人站出来了,只是没掀起多大风浪!
北宋刚建立的时候,后周一些率领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任务的将领,比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赵匡胤登上皇帝之位。
只有盘踞在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以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赵匡胤亲自率领大军去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打败了李筠和李重进。
他们的失败,让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取代后周心怀不满的地方藩镇更加觉得无力跟中央对抗,也只好表示屈服。
就这样,北宋在原来后周的统治区域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大家看到这儿可能更觉得奇怪了,后周难道就没有忠臣,赵匡胤改朝换代就这么容易?
首先,大家别把后周当成大汉或者大唐那样来看。
后周建立于公元 951 年,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发生在公元 960 年,也就是说,后周仅仅存在了 9 年。
要是柴荣能多活几年,或许后周的威信和皇权能够延续下去,可惜呀,郭威加上柴荣总共也就当了 9 年皇帝!
那再瞧瞧后周建立的背景,它也是郭威夺取了后汉的皇位才建立的,所以天下的法统根本就没有定论。
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的国家,都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自然不存在皇权神圣的说法,也没有天命归于柴氏的世俗看法。
更为重要的是,赵匡胤的政治能力可不比他的武力弱。
大家瞧瞧,他在陈桥定下的规矩。
回开封之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能冒犯,对后周的公卿不能欺凌,对朝廷的府库不能抢掠,服从命令的有赏赐,违反命令的灭族。
看到这儿,青鸟不禁感叹一句,赵大哥有故人之风范啊,让我想起了沛县的刘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