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儿子想一出是一出就算了,而且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绝对不能容忍!赵明辉越想火气越大。
他一脚就准备踹开赵晨的房门。
被周慧兰拦住:“你干什么呢?”
“儿子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一天,你就不能让他好好睡一觉?”
“大冬天的之前每天五六点起床,多冷啊?”
赵明辉冷笑:“呵呵,是我让他五点起来的?我给他找的那个工作,每天八点钟上班!”
“而且谁知道他之前是不是等我们一走就回来睡一天?”
“他是你亲儿子,你怎么能这样想他?他每天骑着车满城溜达,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周慧兰不可置信。
赵明辉不想跟她讲了,上午的这场争吵无疾而终。
于是乎赵晨推开门的时候,就看见坐在客厅里一脸阴沉的赵明辉。
他还有些不明所以,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今天休息。
“早上好啊,爸。”
“呵,我快被某些人气死了。”
周慧兰去买菜了,母亲不在,赵晨也懒得和赵明辉在家里大眼瞪小眼。
心想着干脆去银行查看一下那两万块钱到账了没。
虽然相信张宗宪先生的人品和效率,但这种事情肯定还是得亲眼看见才放心。
赵明辉完全没想到自家那个小兔崽子早上和自己打完招呼之后,就这么水灵灵的出门了?
他原本还想着,如果他后悔了实在受不了每天在外面流浪的苦,过来求求他,说不定还能再去给他找个工作。
就算没有之前那个好,但至少稳定,也好过他现在满城收破烂。
没想到就这样直接出去了?
赵明辉气的不行,但又没人看他摆脸色,听他发牢骚。
意识到这点之后更生气了。
西安城唯一的一家银行在城东繁华的街道上。
赵晨喜滋滋的骑车到当地的银行,等亲眼见到存折上的数字之后,一颗心总算尘埃落定。
他取了六百块钱出来,剩下的钱全都存着。
这个年代大家都习惯把钱放身边,而不是放银行。
为了能让银行更快的普及,这年头的利息简直高的离谱。
走出银行的时候觉得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连带着看眼前这灰扑扑的街道,仿佛都镀上了鲜艳色彩。
他可是在这个年代拥有两万块巨款的人了。
记得再过几年,经济在龟速发展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个新词。
好像是叫什么万元户?
赵晨在心里放声大笑。
那他岂不是双万元户。
心里激动的无以复加,他又有些感慨。
还真是不管哪个时代都有无法逾越的经济鸿沟啊。
已经有两万块资金的他,比起每个月拿二十块钱工资过日子的家庭,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有钱人。
但和张宗宪老先生比呢?
对方能在这个时代随手拿出两万块钱买他心爱的瓷瓶。
这差距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回家的路上碰见和隔壁婶子买菜回家的周慧兰。
赵晨跟在后面打了两下铃。
“小晨!我早上出门的时候你还没醒呢,今天买的都是你爱吃的。”
母亲都是疼爱孩子的,哪怕他没出息。
“哎哟,赵晨来了,你妈今天和我念叨了一早上呢,你这是从哪儿来呀?”邻居婶子热情道。
“骑车随便转转。”赵晨的视线在母亲手上提着的两大袋菜时停顿了一下。
“我帮你顺路带回去吧妈?你和孙姨慢慢溜达回去。”
“这感情好啊!”周慧兰还没说话呢,孙爱华一点不见外。
喜滋滋的把手上的菜递给赵晨,“小晨真是长大了,现在都会心疼你妈了,你顺便帮我带回去吧。”
“放你家就行,我一会儿去拿。”
赵晨接过他妈和孙爱华递来的菜,挂在把手上,骑车往家赶。
依稀听见孙爱华在后面跟他妈说:“小陈这孩子,这不挺好的吗?知道心疼父母已经超过一大半人了,别担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自行车停到家门口,却发现门前有几个熟悉的身影。
“哟!赵晨回来了,我等你一上午了呢!”
一看对方笑的猖狂又邪恶的样子,就知道来者不善。
果不其然,下一句话就听他说。
“怎么样?欠我的五百块什么时候还?”
这个时候赵明辉听见动静从屋里冲出来,“什么五百块,谁欠你五百块了?”
说着事情,看到旁边站着的赵晨:“你管别人借了五百块?”
赵晨却没有理赵明辉,而是看着王武:“不是说今年年底还你?”
“对,是年底没错。”王武带着弟兄过来,一脚踢开路边的石子:“这不是也快过年了,我想着过来提醒你一下?”
毕竟现在整个西安城里谁不知道,赵晨这家伙现在靠收破烂为生了?
刚听到消息的王武,差点被吓一跳。
原本以为这种双职工家庭,听说赵晨自己也快端上铁饭碗了,再加上他这里的利息不低,这才一口气借了五百出去。
哪能想到刚从他这里借了五百块钱,转头人就去收破烂了?
这得猴年马月才能还上他的钱啊!
心里不安,和几个弟兄们一合计,这不就摆足了架势上门来确认一下。
他带着几个大汉,堵在赵晨家门口。
此时,周围已经有不少人,朝着这边探头探脑了。
赵晨正准备把人叫进去,说没想到下一秒就被周明辉推搡了一下。
“我问你是不是找他们借钱了。”
“对呀,借了五百。”赵晨一摊手,破罐子破摔。
赵明辉气急攻心,差点没被这个数字吓晕。
“五百块你怎么敢的!”他忍不住怒吼一声。
周围的人听见了,心里同样震撼。
这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什么概念?
赵家两口子,一个月工资四十五块。
不吃不喝一整年才能挣五百块钱。
赵家这个逆子,居然就这么大手一挥直接借了?
大家都跌破了眼镜。
“能借这么多钱,看来赵家两口子平时攒了不少啊。”有人窃窃私语。
有人冷眼旁观:“真的攒了不少钱的话,自家儿子就不用出去借高利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