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掠过。
苏妙龄捂着湿乎乎的额头,眨巴着眼睛。
“老公,你……”
“对不起,下次注意。”
注意不要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动口,嘿嘿。
秦昇用左脚蹬着车蹬子,推着二八大杠往前滑行。
心中的欢喜让他生出无限的动力。
长腿往车座子上用力一迈,两只脚踩得飞快。
第一府城。
我来了!
家人们等着中午加餐吧!
“叮铃铃铃!”
清脆的车铃声在蜿蜒的山路上回荡。
梳着半长分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衣蓝工裤的少年。
像是那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
他飞快地穿过密林与小桥,惊起觅食的锦鸡野鸭,爽朗大笑着,奔向逐渐开阔的城市。
今天是周日,街道上的行人,比前天秦昇来的时候倍增。
83年还没实行双休。
学校和单位一般是双休,朝九晚五没有无偿加班的情况发生。
再加上室内娱乐少,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选择走上街头,扎堆休闲娱乐。
步行街不少人拿着老式相机正在拍照。
“看这里!”
秦昇下意识地看了过去。
“咔嚓!”
拍照的女孩不好意思地朝他挥了挥手。
“对不起,把你拍进去了。”
“没事。”
万一哪天,在别人的怀旧记录里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
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呢。
车子穿过小巷子里的租书店外。
年轻男女坐在小马扎上,小声交流着书里的内容。
聊到口干舌燥,再来一瓶黄澄澄的汽水。
满满的都是青春的味道。
“铃铃铃!”
秦昇满载着山货在其间穿梭。
路过国营饭店时,外面大排长龙,他只能放慢速度。
经过门口时,他听到许采办的声音,扭头看了一眼。
四目相对,正在招呼别人的许采办眼睛猛地睁圆,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用手指着他。
“小兄弟!”
“都说了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卖鱼的。”
秦昇勾起脚蹬子,用力一踩。
二八大杠加速消失在了许采办的视野中。
好不容易冲出人群的许采办,看到人又溜走了,气得直爆粗口。
“妈的!怎么见到我就跑,喊都喊不住他,他是不是耳背?”
气死了。
上次等到大半夜,也没能等到人。
“我还以为这个乡里别赚不到钱不来了,一时大意让他跑了!”
许采办后悔不迭。
连忙招呼着迎宾的服务员,描述着秦昇的模样。
等下次秦昇再从饭店经过的时候,必须把人拦下来。
早已骑出去老远的秦昇,转了个弯,又蹬了一段,来到了上次所在的地方。
马路牙子上,已经有五个摊位了。
卖汽水的、卖杂志的、卖瓜子的、卖糖葫芦的,还有上次举报过秦昇的那个卖豆腐青年也在。
“卖豆腐喽,卖豆腐喽!”
豆腐青年脸皮终于变厚了。
只是声音嘶哑有些发颤,没有放开手脚。
他所占的位置,就是秦昇上次摆摊的地方。
由于摆摊不要摊位费,先到先得。
秦昇便选择了更加靠近住宅区门口的地方。
“别再往里摆了,往后退一步。”
守门大爷探出头来挥了挥手。
“好咧。”
秦昇麻利地把车子往后退了一步。
找了个开阔的位置,将背篓放下后,又将四个竹筐卸了下来。
他还没来得及把最上层的草叶拨拉开,一位大姐认出了他。
“小兄弟,是你上次在对面马路牙子上卖菌子吧。”
“是的大姐,你上次买了半斤回去试吃,感觉怎么样?”
秦昇识文断字虽不强,但认人特别准。
混迹商场多年,更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只要见过说过话的,就能记住人物特征。
五十多岁的大姐,见秦昇还记得自己,脸上堆起了笑容。
她指着堆了一地的竹筐和背篓,好奇的打听着。
“这里头装的都是野生羊肚菌吗?”
“只有10斤羊肚菌,这东西难找,再过几天就绝迹了,想吃就得等秋天,我又顺手摘了些枞菌、松茸和香菇,还挖了几把春笋,大姐喜欢吃哪种?”
说话间。
秦昇将表层的草叶扒拉开。
背篓里装的是摞得整齐的野生羊肚菌。
四个筐则装了其他蔬菜。
春笋价格低,零卖只要3毛一斤。
专门卖春笋纯赚辛苦钱。
“好在这东西遍地都是,随便一挖就是几十斤。”
他特意把春笋抽出来摆在马路牙子上。
翠绿鲜嫩的模样,立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有卖笋的。”
“多少钱一斤呐?”
眨眼的工夫。
秦昇面前就围了十几个人。
利用平价蔬菜吸引顾客的目的达到了。
秦昇当然不会坐地起价。
“春笋3毛一斤,买菌菇超过两斤,免费送一斤。”
听说免费送,大家双眼发光。
视线定格到其他菌菇上头。
市场上目前没有什么人工培育出来的菌菇,因此价格比肉贵得多。
都是三五元起步。
但它有个特点,就是大多数不吃重。
并且吃不完,可以晾晒成干。
“小兄弟,每样菌菇给我来半斤,这样凑两斤能送一斤笋子吗?”
“能!”
秦昇从筐里掏出秤杆秤砣,还有纸袋子。
按照大姐的要求,每样抓了半斤,包装完递给大姐。
又随手抓了一把春笋。
“大姐,差二两不到两斤,今天你是第一位照顾我生意的,这八两送你了。”
“哟,这可真让我赶上了,下次买菌菇,我还找你。”
几毛钱拉拢人心,还能赚18块的菌菇钱。
双赢!
收了大姐的钱,秦昇对着还在观望的顾客们宣布。
“笋子数量有限,配套赠送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这一嗓子。
成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给我来一斤羊肚菌,一斤香菇。”
“我要一斤松茸。”
“羊肚菌今天是11块,香菇6块,松茸9块一斤。”
秦昇特意路过国营饭店,可不是去看老坑货许采办的。
他是去看挂在外面的菜单牌上,今日价格波动的。
周末的菜价,会比平时偏高不少。
“松茸一斤才几根啊,贵了吧?”
问价的大哥正犹豫,身后排队的另一个穿着马甲的大哥伸出两根手指。
“小伙子,给我装两斤松茸,我媳妇上次在饭店吃了盘炒松茸,一直闹着要吃,可饭店的一两根做盘菜卖5块就算了,半个月没进着货,你说气不气人。”
饭店菜量少价格高,是当下的共识。
没进着货这一点,确实很气人。
秦昇美滋滋地包了两斤松茸给这位疼媳妇的大哥,送了一斤春笋。
又卖了八份菌菇,送出去十斤春笋。
等之前那位问价的大哥,终于拿定主意要奢侈一把时。
秦昇十分遗憾的双手一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