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大领导发现自己的心情居然会因为一个日记本而起伏不定。
这个发现让大领导强行镇定了下来。
大领导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凌云的日记本,能够透露出未来的情况。
而这对于大领导他们来说,能够知道未来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管理这个国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能够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对未来更加的充满期待和希望。
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坏的一面。
就这么简单的知道了未来?那么大领导他们就只会向着对国家有利的一面去努力。
而坏的一面就不会去考虑,这样,久而久之,大领导他们就会对凌云的日记形成一种依赖。
这样下去,大领导他们处理起自己的政务,只要根据凌云所透露出来的未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就行了。
其他的就不会过多的去思考,大领导他们的思维就会有局限性。
大局观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有一天凌云不再写日记,不再透露未来了。
到那个时候,大领导他们再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到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毕竟自己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以及走向。
而一直靠着凌云,透露出的未来,来办理政务,这对于大领导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在作弊,在走捷径。
因为正确答案已经在自己眼前了,自己只要照着抄就行了。
那样大领导他们的思维和大局观没有得到锻炼,考虑事情没有做到先算败再谋胜的思维。
那个时候如果大领导他们失去了凌云的日记,当他们再次做出重大的决定时。
很可能就会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造成重大的伤害。
好在大领导及时的清醒了过来,知道自己不能太依赖凌云的日记了。
清醒过来的大领导,再次面对凌云的日记,就显得平静了许多。
大领导非常的庆幸,还好,因为凌云的日记多日没有更新。
大领导及时发现了自己心态的问题,现在还能够改正。
面对日记本,大领导的心态已经调整了过来。
现在大领导对待凌云的日记,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参照物。
大领导也决定等自己的老伙计来后,把日记本的好处与危害跟他们说清楚。
对凌云的日记不要再抱太大的希望了,一切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对日记本上的内容也只能当做参考,最好自己以后再做决定时,一定要忘记日记本的存在。
摆脱自己对日记本的依赖,对自己所做出的决定考虑到成功与失败。
很快,那些老伙计就来了,照例询问了一下大领导,日记本是否更新了。
大领导这次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
而是讲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有这么两个花匠,两个人对养花的态度截然不同。
一个人认为花朵既然鲜艳美丽,那么就不能辜负了这份美丽,自己一定要小心呵护,让这份美丽开得更加的光彩夺目。
另一个人则认为鲜花已经这么美丽了,那么这朵鲜花就应该有承受这份美丽的能力,除了日常必须的照顾外,花匠并不会在额外的给它帮助,就让他独自的在大自然中生长。
结果鲜花到了盛开的时候,两个花匠都拿出了自己所准备的鲜花。
首先是经过花匠精心呵护的花朵,长得非常的好看,一朵朵鲜花五颜六色的盛开着,就像是一位位娇贵的公主。
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花匠也非常的骄傲,他对自己的鲜花非常的自信。
而另一个花匠拿出来的花朵,则让人们唏嘘不已,虽然长得也很好看,但是已经有了珠玉在前,这朵鲜花就显得非常的平凡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把目光放在这朵鲜花上,花匠也并没有气馁。
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吹过,其中一个花匠赶忙上前保护着自己的花朵,而另一个花匠没有动作。
还是在那里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最后由于这阵风来的太突然,花匠的鲜花因为保护的不及时,大多花瓣都吹得掉落了,就剩下花托和花柄了。
有的甚至连花枝树干都被吹断了。
而没有前去抢救自己花朵的花匠,他面前的花朵只是掉了几片花瓣,但是并不影响美观,它还是顽强的活着。
好像刚才的狂风根本就微不足道,对自己的伤害根本就是不痛不痒的。」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过来。
能够坐到这个位置的人,都是聪明人,稍微一点拨,他们就明白了,事情的关键所在。
何况大领导还说了一个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他们也都放平了自己的心态,没有再追问凌云的日记是否更新?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就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除了必要的清除这朵鲜花的虫害以外,还要让这朵鲜花能够有抵挡自然灾害的能力。
如果事事都做得完美了,这朵鲜花没有经历过任何磨难。
那么这朵花就会像故事中的那朵花一样,一阵狂风就能带走他的生命。
而他们想要知道凌云的日记内容,不就是想知道未来发生了什么。
自己现在好尽量的避免吗?虽然这样看起来表面上没什么坏处。
但是这也给这个国家埋下了隐患,毕竟哪个国家建立起来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挫折?
也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让这个国家焕发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使得这个国家在面对天灾和人祸的时候,才不会显得那么不堪一击,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如果因为凌云的日记,让这个国家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没有经历过挫折。
等到时候失去了凌云的日记后,那时候在面对天灾和人祸,整个国家就如同被精心呵护的花朵,面对天灾和人祸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就如同一盘散沙,一击就碎。
调整过来心态的众人,对凌云的日记内容不再耿耿于怀。
他们简单的和大领导聊了一会儿工作上的事情,就自行离开了。
直到离开之前,众人都没有向大领导询问日记本的内容,仿佛忘记了日记本的存在一样。
大家都在刻意的回避日记本,他们也发现了自己的心态问题。
都需要好好的调整一段时间,来平复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