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韬支支吾吾的半天都没有说出来一句话,他有些害怕,方太初会因为知道了他这把剑是为了救她拿去抵了要钱会感到愧疚。
“没什么,就是在那个村里掉了,我改天挑个时候回来捡就行了。”梁文韬想了许久之后,才想到这个理由。
方太初才在那个村子里感染了瘟疫,好不容易好了,她是不会再回去的,所以她也就证实不了那把剑是不是在里面。
等到什么时候,他再自己去买一把剑回来,也是不错。
想了想,便又决定先拉着方太初走了,不然他们是真的会被人发现。
要是他们两个人被抓到的话,那可就不是丢了一把剑那么简单的了。
“快走吧,再不走来不及了。”梁文韬急切的说道。
“所以呢,那把剑是不是拿去换了药了?”方太初说出了一个她无比肯定的答案,那把剑可不就是拿去换了药了吗?
“也就只有被拿去换了药了,你才不会显得很着急,因为你本来就已经知道,你那把剑回不来了。”方太初看着他的眼睛,她其实已经猜到了。
梁文韬说过的,想要拿治疗瘟疫的药物,除非拿钱或者是拿命去换。
要说钱,那梁文韬肯定是有的。要说命,那把剑也算是他的命了。
方太初虽然不知道那把剑对他来说到底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她却一直都看见梁文韬拿着那把剑。
而且他的那把剑看起来很旧。
“是。”梁文韬也不再隐瞒,反手将方太初扛起来就跑出了门去。
“所以我们现在能好好的走了吗?”梁文韬说道。
“倒是可以了。”方太初定了定神,“或者,你可以先把我放下来,让我自己走。”
两人一路往前面走,路上只有晚上累着了,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又接着赶路。他们可是一点都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意思,一直走了很久很远的路。
“我以后会想办法把你的剑拿回来的。”方太初说道。
她不知这把剑有多么重要,但是看起来又比较重要。
“嗯。”梁文韬点了点头。
他最是清楚她的性子,她是一定会想办法将剑拿回来的。想一想,又不好反驳她,便也只能让她这样去了。
三日后,清平县。
大约是因为这个地方与清河县有点相似吧,方太初才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地方。
过了界碑石,走了一段路程就到了县城里。
方太初直接就是傻眼了。
“这是个什么情况啊,不是说江州很是富裕的吗,怎么这里还有这么多流民啊……”
整个清平县,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格外的清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街道,没有几个正常的街道。
“呃……梁文韬,你确定我们没有走错地方吗,我瞧着这里,怎么不太对劲啊。”
房前屋后,全部都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流民,周边的居民房,大门紧闭,外面是奄奄一息的流民。
“没有走错,这里就是这样的。”梁文韬说道。
转身带着方太初去一家客栈开了两个房间,又点了饭菜,准备今天吃的。
“不是说江州格外繁华吗,更何况这里可是连着黔东城的,应该也很是繁华才对。”方太初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话。
刚进入清平县的时候,简直被这里的景象震惊了。前面一个普通的镇子,准确来说都不是镇子而是一客栈的地方都要比这里繁华太多。
“你应该知道的,多年前江州首富商家被灭了满门,所有的钱全部都充了国库去了。”梁文韬的眼里闪过一丝阴霾。
“当年的江州的确很是繁华,那时与外邦互通,还能有些海外的货物运进来。江州的经济大多都掌握在商家的手中,。那些商贩也靠着商家活着,自从商家倒了之后,外海的货物就再也运不过来了。”
梁文韬看向方太初头上带着的发簪,那发簪的上头有一颗红色的宝石,“就像你头上这支发簪,那红色的宝石就是从海外运回来的。”
这家很是明了了,也就是说,商家灭门直接就掐住了江州的经济命脉,从此以后的江州,就再也没有大量的经济流动。
商家主打的是海外的货物,销往全国各地,挣来的银子又在江州流动,帮助那些商贩将自家的货物售空。那些商贩也会进购一批又一批来自海外的新奇东西,卖出去。
只是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江州也就成了现在这样。
“再加上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大概是朝廷的救济还没有下来吧。”梁文韬继续说道,“也不知道朝廷下来的救济到了这些百姓的手里,还能剩下多少。”
朝廷发下来一百两银子,各级官吏层层贪污,最后到了百姓的手中有可能剩下的数一百两银子,也有可能剩下的只有一个铜板。
这地方流民多,大抵是被那些官吏赶到这里来的。
再往前面走几天,又是瘟疫,往黔东城去不了,他们也就只能待在清平县了。
清平县,地如县名,那可当真是清平得很。
这个地方一望无际,荒野遍地。
一走到县城里头,扑面而来的一股恶臭味,方太初皱了皱眉头,“要是能将清平县发展好了,也是不错的吧。”
方太初的眼睛亮亮的,看着眼前这个地方,其实跟一个臭水沟差不多,想要将这样的第一个地方治理好,怎么着也得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了。
她伸出手来比了一个“三”。
“你说三年之内,我能不能将这个地方治理好?”方太初问道。
三年之后就是科举考试的日子,她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日子,她一定要去参加科举考试。
就算是改名换姓,她都要去参加,并且她有那个信心一定能够考上进士。她要去京城,要见到长公主,更要见到皇帝。也要自己有那个能力和本事去敲一敲京城里的登闻鼓。
她摸了摸背上的双肩包,里头装着最重要的东西,眼神更加坚定了不少,“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