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很多天,小红家都是稀稀拉拉的糙米粥,粥里面糙米放的很少,大多数都是野菜根之类的。
粥很稀,一家人经常吃不饱,肚子饿的咕咕叫。
张婶子看着自己闺女这副德行,有点不好意思笑了笑。
“小田啊,你给我们这么多,这多不好意思啊。你家留着自己吃,你家里人多,而且还有两个弟弟。”张婶子不太好意思占便宜。
“张婶,你就别客气了,邻里间本来也是要相互帮衬着的。而且小红也小,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黎小田知道张婶子不是个爱占人便宜的人,说着宽慰着她心的话。
“小田,以后有婶子帮的上忙的,你只管说。”
“小田,你张叔也是能帮的肯定帮。”
“叔,婶子,你们赶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好,小田啊,谢谢你。”张婶子客气的说道。
“张婶,我们两家不用这么客气的。那你们先吃着,我先回去了。”黎小田挎着一个空竹篮就准备先回去。
“小田,你等等。”
张婶拿出一个大盆,将土罐子里的野菜猪肉粥倒了出来,又把一盘小吃也用自家的盘子替换下来。又用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竹篮递给了黎小田。
黎小田提着竹篮就往家里走去,劳碌了一天,的确肚子也饿了。
回到家,你本以为家人已经开始吃,没成想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厨房饭桌旁,等着黎小田。
“你们怎么不吃啊。”黎小田看着大伙,挎着竹篮走进厨房。
黎家一众人围着吃饭的大桌子,桌上摆满了黎小田的劳动成果。
晚上家人的晚餐就是山栗子油饼,熟菱角,香喷喷的油炒野鸭蛋,就着土坛里腌制的野菜,再配上六个大菜包子,大锅里还有热乎的野菜猪肉粥,粥里是满满的糙米,糙米混合着猪肉的香味,能吃的很饱。
四弟和五弟坐在凳子上已经等了一会,眼睛瞪的直直的。
尤其是四弟,歪着个小脑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桌上的油炒野鸭蛋和山栗子油饼。
炒鸭蛋金灿灿的颜色,油饼糯糯叽叽的,看起来就特别好吃。
他咽了咽口水,吧唧着嘴巴,忍不住想要用手拿。
老五比老五年小一岁,更是个馋孩子,盯着桌上的油炒野鸭蛋看了又看。
“小田,你做了这么多的菜啊?”黎大牛不可置信地惊讶道。
“是啊,大哥。这是我新尝试的山栗子油饼,你尝尝味道如何。
而且今天去山上还找到了菱角,野鸭蛋等等。大家都尝尝看。”黎小田十分开心的和大伙分分享今天的收获。
黎小雪温柔的看着神采奕奕的三妹,脸上不禁露出了一抹连自己都没发觉的笑容。
黎小田拿出碗,给家人每人装了一大碗野菜猪肉粥。
黎黑土端着碗,嘴巴靠着碗沿就吃了起来,嘴里吃到了粥,满意的点了点头。劳作了一天的他此时才感受到身子暖暖的。
黎小雪看着丰盛的晚饭,双手端着碗,发愣了一会,才在嘴边吃起来。
老四小手捧着粥喝了一口,眨巴着嘴巴。伸着小手就直接抓了一把油炒野鸭蛋,放进自己的碗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完了还要继续抓。
老五看着面前的炒鸭蛋被老四快吃没了,他急了,将整个盘子里剩余的野鸭蛋都倒入自己的碗里。
老四气的直接在老五的碗里抓起来。
手刚伸进去,下一秒就被烫哭,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黎黑土见老四大哭,直接将老五碗里的野鸭蛋都挑了出来,放进老四的碗里。
他一把将老四抱在怀里坐在自己的腿上,握着老四的手吹了起来,“四宝乖,爹爹给吹吹,吹了就不疼了。”
老四到底小孩子,哭了一会,眼泪说停就停,他是爹爹的心头宝,从小便聪明伶俐,相比老五就透明的多。
老五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最受宠爱的。
原主在世的时候,对这个最小的弟弟也是不太喜欢。但是这个最小的弟弟偏偏就喜欢粘着她。
此时一切又恢复了最初温馨的模样,老四接着扒拉眼前的粥和炒鸭蛋,手里还握着一个菜包子开心的啃着。
只有老五低头吃着粥,眼睛湿漉漉的。
要说对这个老五最好的,应该就是黎小雪了,她最心疼的就是这个弟弟。
虽说老四也是自己的弟弟,但是老四自打出生以来,爹爹对他就极好,家里什么好的都是紧着这个弟弟。
而老五出生的时候,娘亲难产。老五出生便没有了娘亲。
爹爹那会把气都撒在这个孩子身上,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孩子。
若不是因为他,娘亲也不会难产而死。所以老五从小就不是太被爹爹待见的。
黎小雪摸了摸老五的头,安慰道,“我们老五最乖了,是不是。”说罢将自己还没吃的菜包子递给老五。
老五接过二姐的菜包子,一口咬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颤颤巍巍的说道,“谢谢二姐。”
黎小田很心疼老五,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娘,娘不在,爹不疼,“我们五弟真乖。明天阿姐给你买好吃的。”
老五听到明天有好吃的,小脸仰了起来,满眼期待的对着黎小田说,“三姐,我想吃糖葫芦。”
“好,明天姐姐给老五带。”
老五收敛起原本委屈的小脸,仅一秒之间,就成了期待脸。
黎小雪在老五的小脸上扭了一把,不禁感慨起来。从最开始只有野菜吃,到现在有肉有包子吃,有时候竟怕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切又恢复原样。
次日,黎小田骑着白马,带上昨天刚做的山栗子饼和山栗子油饼就出发去了忘仙楼。
她从聚宝楼经过,聚宝楼内生意依旧人来人往,只是没再见到山栗子售卖,街上也再看不到有人拿着山栗子边走边吃的景象。
她到了忘仙楼后,女东家正好在大殿内。
“小田,你总算来了。”女东家喊了一声。
“东家,近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