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开学典礼上表演完,下午赵海生和穆洋还得去上课。大三虽然课程不多了,但今天是周一,下午还有这学期唯一的一门全系必修课古代文学史。
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都不一样,p大文学史是大一学现代文学史,大二学当代文学史,大三才学古代文学。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却也有内在原因。因为当代文学离不开现代文学,这虽然是一个平行世界,但是东方大国现代化的开篇,也是从百年前救亡图存开始,所以要先学现代文学,知道当代文学的根源。
在这两年间,再补充学习一些古代文献字、词方面的知识,再来学习古代文学。虽然已经准备走系统加持下的文化创业路线,不断学习才是正道,赵海生在课上听得十分认真,对于老师文学史开课顺序的解释,赵海生稍微一想,确实如此。
如果大一开始学古代文学,那很多文学常识,以及字词都能难倒自己这帮刚刚经历了高考的人。看来大三课程虽然少了,但也得用些精力。
为了课程上少些麻烦,赵海生下课连忙就去和老师套近乎。
“我知道你,最近系里老师都讨论咱们系出了一个写歌的才子。”老师点名点到赵海生的时候这样说:
“我以后会盯紧你的,你学习可不要马虎啊!缺课多了我会给你不及格!”
“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赵海生心里暗暗叫苦。
“也别苦着脸,你写首好歌,在班上唱一遍,老师就给你加分。大家说这样行不行?”
“行啊!太好了!”班上同学都大声喝彩。
赵海生哭笑不得,内心又暗自得意,刚才点名穆洋和汪师道的时候可没这样说,看来还是大学里重视创作者啊!在其他地方,大家的目光肯定都在穆洋身上。
赵海生上课的时候,钟珊珊在校园内和同学闲逛。
“你到首都发行所也好几年了吧?”钟珊珊问,对面是一个戴眼镜的瘦瘦的男青年。
“首所这种工作就是一个体力活,不过待遇还可以,我们掌管了全国的音像制品和图书发行,我的主管就是音像制品。珊珊你就放心吧,你们这种卡带做出来,我肯定给你们最好的待遇。”‘瘦眼镜’明显对钟珊珊有意。
“咱们念书那会,钱登峰在男生里名声就不好,这人太势力了。只是你们女生不知道而已,知道你们在交往的时候,我还替你不值。现在知道他的真面目,其实是一件好事。”
‘瘦眼镜’知道钟珊珊分手后,高兴得都快掩饰不住了。不过看起来情商不高,当然更可能是当局者迷,似乎马上就要向钟珊珊发起进攻了。
“这件事是公事,你不要和私人关系混杂在一起。现在你就告诉我,这些歌曲做成专辑到底好不好卖吧,这可考验你的能力啊!你搞音像发行也算有经验了,比你经验更多的都是老头老太天了吧?”钟珊珊不想谈私人关系,直接说事。
“以我的眼光看,不是不错,是很不错。没想到咱们学校现在的学生这么厉害了,真是卧虎藏龙啊!不过要说到发行,其实还有很多诀窍,咱们找个地方,我详细给你说说。”
‘瘦眼镜’受挫之后,马上改变了方式,详细谈起了工作。
“其实说起来,这些都是公事,关键看你想要什么,你想回款快,开始可以少发点,然后不断加货,我们就可以申请给你们结款了。要不然,按照首所的规矩,都是半年才结款一次。有的出版社一年多给结款就不错了。”
‘瘦眼镜’没有藏私,开始详细介绍里面的一些关窍。
“但你要是想追求多卖货,那最好开始就多铺货,咱们这个发行系统啊,下面很多店是很懒的,卖多卖少对他们来说都一样,即使缺货,他们也未必会补货,你要是到下面那些音像店看看就知道了。”
“今天你去问,他说缺货,什么时候补货呢?他们都会拖着,原因仅仅是因为懒。当然更多是卖多了他们不但没好处,还累呢。这事也没办法,别说他们,我们发行所也有这个问题。奖励办法不改变,这些人就这样,但上面一时半会估计不会改。”
‘瘦眼镜’看来是一个挺有想法的人。对一些不作为的现象很看不惯。
“那我们想多卖应该怎么办?”钟珊珊问。
“现在只能多催了,另外就是问的顾客特别多,或者他们自己也喜欢,那就会多进了,紧俏货也是一种资源嘛。”
“鹿云,今天还要多谢谢你啊!”史由之也在和张鹿云叙旧。
“咱们都在一个系统,虽然单位不一样,但好歹要互相帮助吧。”张鹿云的想法倒是很简单。
“咱们是朋友,你可别给我传出去。我弟弟那个个体公司呢,我确实可以做一点主,但不管那方面,让他们去查,都是我弟弟的,所以你也放心。我问一句实在话,如果我,我让我弟弟给你们出版社出货,你们能给我点优惠吗?”史由之问。
“啊!这个我可没法做主。而且给你优惠了,社里抽的点不就少了吗?我估计很玄,能给你货就不错了。”张鹿云解释,好在史由之的目的也不是这个。
“那就好办,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只要不要点数优惠,你们能在其他方面给我一点方便。比如把多给我发点货,当然我可以给预付款。”
史由之把自己真正的目的说了出来,毕竟还要靠张鹿云来帮忙。
“而且我办事你放心,我又跑不了,我可以替我弟弟担保。”
史由之对这张专辑十分看好,已经准备大干了。
这一样有一个很简单的规律,那就是赢家通吃,一张大卖的专辑比十张不温不火的专辑都要好,而且十分抢手,回款也快,发行到各省,很多音像店都会提前付款,以求快速拿到货。
史由之去年发家就是因为他看好一张专辑,在各省直接收了十万预付款,那些音像店进货商知道他是出版社的人,跑不了,十分放心把钱交给了他。他转手交给自己弟弟,拿着下面的预付款订货,一进一出,手上资金就宽裕多了。
到了晚上,已经谈好合作的几个人,聚在一起,、。
“这是首都发行所的张利民科长,这是我们东大唱片主管业务的赵海生,赵常务。”
钟珊珊给‘瘦眼镜’张利民和赵海生做了介绍。
“张利民,这个名字好啊!张科长是不是有个弟弟叫张利军啊?”赵海生现在对商务来往一点都不陌生了。
“这位是史由之,是东城音像出版社的大编辑,还管销售,是个全才。史由之,这位就是咱们的师弟赵海生,赵常务。”张鹿云也给大家介绍,现在大家都习惯叫赵海生赵常务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难道由之师兄也有一位弟弟叫史知之?”刚才知道张利民确实有位弟弟叫张利军,赵海生不由得又问了一句。
“让你蒙对了,还真有,马上你就能见到。”史由之做出熟悉状,这位猛人一定要打好关系。
史由之对赵海生的评价很高。
“这人很厉害,不但会写歌,经商也挺有天赋,看来是自己的同道中人啊!还有首都发行所的张利民,自己和他关系也不错,还可以互相帮忙,唯一遗憾就是这张专辑还没制作出来。”史由之暗叹。
“师弟啊,咱们都是校友,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很看好这张专辑,但你们也要快点制作出来啊!今天咱们见面,我也要有点见面礼貌,刚好我弟弟来了,知之,在这边。”
史由之把赶到门口的弟弟喊了过来,接过一个大背包,摔到桌子上。
“这里是五万块钱,就当这张专辑的预付费了,海生兄弟的公司拿到钱,也好运作。这,就是我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