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的改革大会虽然没有立刻获得全面支持,但他明显感受到了一些变化。村里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他的农业技术和理念表示出兴趣,尤其是在农业专家的现场演示之后,许多人对新方法的可行性有了初步的认同。即便如此,张大爷依然坚守着传统的立场,始终对李浩然的改变保持冷眼旁观。李浩然知道,要想真正实现村里的大规模改革,仅靠一场大会是不够的,他需要更深入的行动,才能真正打破传统的桎梏。
几天后,李浩然和张蕾决定亲自去拜访村里的一些重要人物,争取他们的支持。毕竟,村里不仅仅是有张大爷这样的传统派,还有一些具有进步思维的长者和年轻人。如果能通过与他们的合作,逐步让更多的人接受新的农业技术,便能形成更大的合力,推动改革的步伐。
这天,李浩然和张蕾早早起床,带着一些改良后的稻种和技术手册,准备前往村里的几户人家,逐一进行交流。第一站是李浩然的老邻居——王大娘。王大娘年纪稍大,但一直以来她对李浩然的做事态度非常支持,尤其是看到李浩然努力改善自家田地后,她的态度有了显着变化。
李浩然走进王大娘家的院子时,王大娘正坐在院子里晾晒玉米,看到他进来,热情地招呼:“浩然,来啦,坐坐坐,来杯茶。”
李浩然笑着走上前,坐到王大娘对面:“王大娘,最近怎么样?田里的收成还好吧?”
王大娘撇了撇嘴,笑道:“哎,倒不怎么好,去年地里收成不好,今年好像也没啥起色。这不,看到你家稻田挺好的,我还想着,找你问问,是不是能学点新法子?”
张蕾笑着接过话:“王大娘,您可真是眼光独到,正好今天我们带来了新的改良稻种和技术手册,咱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
王大娘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了。你们年轻人做事我也信得过,就是不知道这些新法子真的能行不行。”
李浩然将带来的种子和技术手册递给王大娘,认真说道:“王大娘,这些稻种经过改良,适应性更强,产量也能提高。而且,新的种植方式能够帮助土地更好地保持肥力,不至于过度消耗资源。我们希望通过实际操作,让大家看到这些方法的效果。”
王大娘接过稻种,低头仔细看了看,然后抬头问道:“这稻种,真能比咱们常用的好?你知道,咱们这片地,不是那么容易种的。”
李浩然微笑着点头:“我明白,王大娘。我们这片土地并不简单,但通过科学管理,使用合适的种子,确实能看到不同的效果。只要您愿意尝试,明年我们一起做个试验田,看看效果如何。”
王大娘沉吟片刻,最后点了点头:“好,我信你。你要让我试,我就试。可是,你说的这些,万一不成,咱们可得有个后着。”
“放心,咱们会共同努力,一起承担风险。改良的过程有时会有一些波动,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行动,最终一定能见到成效。”
经过一番商讨,王大娘最终同意参与李浩然的改革计划,成为第一个尝试新技术的村民。这让李浩然十分高兴,他知道,王大娘的支持不仅意味着个人的成功,更意味着新思想的破冰。
接下来的几天,李浩然和张蕾继续拜访了其他一些村里的长辈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不仅展示了新种子的优点,还解释了新技术如何让土地保持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逐渐地,村里的一些人开始动摇,尤其是那些对农业改革有一定兴趣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开始参与到李浩然的改革计划中。
然而,真正的挑战还是来自张大爷和他那批固守传统的支持者。尽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张大爷始终没有放弃阻挠,甚至公开威胁要“联合其他村民抵制李浩然的行动”。他担心自己在村里的地位受到威胁,无法容忍李浩然的成功会削弱他的权力。
李浩然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决定主动出击,与张大爷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对话,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一次,他决定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态度,不再一味强调新技术的好处,而是通过讲述一些亲身经历和村里过去的困境,让张大爷明白,改革不仅是为了李浩然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村庄的未来。
这天,李浩然特意准备了一些农田的资料和最近的收成数据,打算与张大爷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下午,李浩然带着张蕾前往张大爷家,看到他正在院子里修理一些农具,便走上前打招呼。
“张大爷,今天有空吗?我们能聊聊吗?”李浩然温和地说道。
张大爷抬起头,看着他们俩,眼神有些不耐烦:“浩然,张蕾,今天又有什么事儿?上次你说的那些话我可没忘。”
李浩然深吸一口气,语气平和地回应:“我知道,张大爷,您一直对我们推广的新方法持有疑虑。我今天来,就是想再给您讲讲,我们的一些新思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您一定能理解。”
张大爷冷哼了一声:“你就别在我面前说这些空话了,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妨碍我和其他人的日常。”
李浩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地展示了一些近期改良后的稻田收成数据,并介绍了使用新技术后的土壤改善效果。他还特别提到了村里年轻人和王大娘等人的参与,他们通过实践已经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张大爷,您不相信这些也没关系,但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试一试。我希望能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通过一些陈旧的观念把大家局限在过去。改革,永远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
张大爷静默了一会儿,眼神渐渐缓和,他沉默了片刻后,低声说道:“浩然,你的心我明白。只是,有些事,不能急。”
李浩然顿时松了口气,心中升起一股久违的暖意:“我理解,张大爷。我知道改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共识,就能一起找到出路。”
这次谈话后,张大爷没有立即表示支持,但他的态度明显比之前缓和了不少。李浩然知道,虽然改革的道路依然充满曲折,但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努力,自己已经在张大爷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当晚,李浩然回到家中,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无比坚定。改革的道路虽然崎岖,但他从未想过放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未来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