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大家望着天幕,一时都没有人说话。
他们的神色复杂,或者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神色如何,望着天幕的眼睛写满了麻木和微弱的希望。
天女说起他们的艰苦,那么皇帝是不是就会改一改啊?
毕竟天女说的都是事实,哪怕现在比之从前是好了一些,但艰苦和麻木也依旧压在他们身上。
一位苍老的农夫直接哭出了声:“天女看见我们了啊!”
他就是曾经去服力役然后侥幸活了下来、并被放回来的人之一。但是和他一同去的乡亲都已经不在了,而他,是曾经最为年轻的那个,现在的苍老,更多还是劳累太过导致的。
许是哭声带动,他旁边的农妇也抹起了眼泪,曾经天女介绍农种和农具,他们是真心感激的,要知道当时看见天幕上那雪白、饱满的大米,他们直接看直了眼。
据说现在的皇帝已经派人出去寻种子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他们是真心希望天幕能够长久一点的,因为有了天幕,他们的生活虽然也称不上好过多少,但确实有了一口喘息的余地。
他们也没有什么起义的意识,重复、繁重的劳动已经耗光了他们的精力。
他们现在只是希望天女多说一些,最好能够说动皇帝变得更好。
而汉初的刘邦看着天女说起秦朝的赋税和徭役也是心情一时难以言说。
他在秦朝治下生活过,当然也是服过徭役的。
当初他就是从沛县到关中服役,然后看见了秦始皇的车驾,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叹。
时间好像过去很久了,但又好像没过很久。
现在回望过去,当真是滋味难言。
【我为什么说这些呢?
因为这里涉及到了前面提到过的一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大泽乡起义,是秦末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这也是第一次展现了平民的力量。从此往后,一个王朝末期农民起义屡见不鲜,而一个王朝初定,也是着重关注农民的利益。
我们现在都说朱元璋得位最正,不就是因为他是真正的底层出身,“开局一个碗,辟国三百年。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统天。”】
说到后面,玉不识轻咳一声,拉回跑偏的话题。
【咳,又扯远了,我们说回来。
还是《汉书》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这场无法完成的徭役,是起义的直接诱因——当时正好下大雨,陈胜、吴广等人因为无法按时到达戍边地点,面临死刑,最终选择起义。
这是秦朝后期崩坏的重要原因。
此外,六国贵族也是虎视眈眈,别说是秦始皇时期了,那个时候刺杀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秦始皇一直在努力消除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但在他生前并没有能够做到。
而换了胡亥上位后,他们就不怕了——六国旧贵族趁机起兵,试图恢复故国。
不过也好在历史潮流不可逆,他们终究没能成功。
哪怕最终秦朝灭亡了,但秦制依旧存续在后世的千秋万代之中。】
天幕之上光影闪烁。
张良遮掩着容貌,抬头望着天幕。
复国……没有希望吗?
他是在天幕中听到过自己的名字,还是和“汉朝”连在一起的。
但他多方打探,也没能找到那刘彻的先祖是谁。
这是当然,仅仅就知道后世有个子孙叫做刘彻,还有一个刘备,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有一个“汉”字,又能从哪里找起?汉中?
其实他不过是想知道,未来的自己为什么选择了那个人,那个人又做到了哪一步。
不过这些也是可以慢慢来的,而现在的他看着秦末的情况,毫不掩饰,连连冷笑。在他看来,这是这暴秦应得的。
哪怕天女对嬴政多有赞誉,他心中的仇恨也依旧难消。
而看着同样内容的嬴政又是一阵沉默。
这一次,天女直接地点出了之前没有说明的那股力量,虽然他确实隐隐有预感,但真的看见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
之前的一些动作,不过是看在天女的多番强调下进行的,但这并不是他真的承认了这份从来没有被人重视过的力量。
不过现在他也是恍然,也是,农民的劳作养活了秦国的征战、秦朝的一统,聚合起来,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只不过,这是它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毕竟哪怕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倚仗最多、用的最顺手的,其实也还是各个阶层的贵族。当然,也正是这些贵族,成为当时推行郡县制的阻力。
看来,之前还不够重视啊!
以及,秦朝的刑法……
嬴政看着多次被玉不识点名的“严刑峻法”,也是无奈。
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商君定下的耕战制度,改起来尤为困难。若是放弃,曾经的那些人、那些军功怎么办呢?而若是选择不改,接下来也没有这么多的土地能够打,左右都是麻烦。
等等……
嬴政想起了曾经玉不识放出来过的世界地图。
或许,耕战制度并不一定要全盘放弃,毕竟天下之大,还是需要这份力量的。
【嗯,我们好像说着说着,又跑题了。
不过也没关系,毕竟和胡亥连在一起的,就是秦朝的灭亡,不说这些,又能说什么呢?】
玉不识眨了眨眼,义正言辞地说道。
【那么,我们继续——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当时秦朝军事资源分散也是难以抵抗起义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在胡亥的大肆诛杀下,文武人才都是比较稀缺的——当然,哪怕不稀缺,他应该也是不用的。
一如蒙家兄弟蒙恬蒙毅,在扶苏自尽后,很快便被赐死。
将军的缺少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当初秦朝在南北两地同时用兵,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到了胡亥时期,秦朝已经无力应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无法集中力量镇压起义。
更别说,剩余能够领兵的秦将,也一直受到胡亥的打压和“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