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援朝大计与铁路之策
自上一集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后,局势愈发紧张,战争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我站在南京光明宫的议政会议室窗前,望着宫外繁华却又暗藏危机的城市。街头巷尾,百姓依旧忙碌,可空气中弥漫的不安气息愈发浓烈。远处的秦淮河畔,画舫依旧,却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船夫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忧虑。我心中深知,若要成功出兵援朝并实现战后对朝鲜的有效掌控,后勤保障与经济发展便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今日,我将在这里说出心中的计划。
“诸位,如今我们计划出兵援朝。”我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行政首辅花影微微皱眉,神色专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似乎在权衡这一决策的利弊;国防部长韩靖挺直腰板,眼神透着军人的坚毅,紧握的拳头彰显决心;情报部长苏瑶轻轻摆弄手中钢笔,目光敏锐地看向我,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仿佛在思索如何从情报层面为此次行动提供支持。“可朝鲜半岛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道路崎岖难行,后勤运输会是一大难题。”
韩靖微微点头,接过话茬:“罗帅所言极是,朝鲜地形对物资运输极为不利。咱们以往作战经验表明,一旦后勤跟不上,前线战事就会陷入被动。当年在西北作战,因补给线过长,物资运输困难,导致进攻节奏被打乱,吃了大亏。士兵们在前线饿着肚子作战,武器弹药供应不及时,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我却无能为力,那种滋味,至今难忘。”韩靖眼神闪过一丝痛苦,声音也微微颤抖。
“为了加强我军运输优势,保证出兵时的后勤保障,更为了战后朝鲜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我认为我们必须建造铁路。”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疑惑的神情。
建设部长孙阳忍不住发问:“罗帅,铁路?那是什么东西?听起来实在太新奇了,在咱们以往的认知里,可从未有过这样的事物。这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让人难以想象。”孙阳的脸上写满好奇与疑惑,他向前倾着身子,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我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铁路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这钢轨可不是普通铁条,需特殊工艺铸造。首先要选用优质铁矿石,最好来自咱们国内铁矿含量高、杂质少的矿山,比如北方的鞍山铁矿,那里的矿石含铁量高,是铸造钢轨的优质原料。经过多道冶炼工序去除杂质,提高铁的纯度。铸造时,要精准控制温度和压力,这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工匠和先进设备。温度过高,钢轨会变脆;温度过低,达不到所需强度。压力控制同样关键,只有精准控制,才能确保钢轨具备足够强度和韧性,承受巨大重量。而火车则是在钢轨上行驶的大型运输工具。 ”
这时,财政部长赵宇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插话道:“罗帅,建造这样的铁路,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啊!这钱从哪儿来?咱们的财政预算虽然每年都有规划,但突然要承担如此庞大的工程开支,实在让人头疼。购买铁矿石需要大量资金,招募工匠、购置设备也都需要钱,还有后续的维护费用,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赵宇不停地揉搓着太阳穴,似乎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我看向赵宇,目光坚定:“赵部长,我理解你的担忧。但从长远来看,铁路带来的效益将远超投入。它不仅能解决当下援朝的后勤难题,战后还能成为朝鲜与我国经济交流的动脉,促进贸易往来,增加税收。至于资金,我们可以多方筹措。在国内发行专项债券是个不错的办法,咱们大明共和国百姓向来爱国,只要宣传到位,让大家明白铁路对国家的重要性,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购买。我们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举办宣讲会,让百姓了解铁路将如何改变国家的未来。另外,还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铁路建成后的运营收益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成。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让民间资本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赵宇微微颔首,若有所思:“罗帅考虑得确实长远,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仔细谋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对每一项开支都进行严格审核,避免浪费。”
我继续说道:“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通过燃烧煤炭产生蒸汽,推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车轮转动。大家可以想象,一节车厢就能装载数吨物资,一列火车可能有十几节甚至几十节车厢,其运输量是传统运输车队的数倍。而且速度比传统运输方式快得多,能极大提升物资运输效率,无论是战时的粮草、武器,还是战后朝鲜的重建物资,都能快速送达。以往我们运输物资,靠马车的话,一天能走几十里路就不错了,还容易受到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影响。要是遇到雨天,道路泥泞,马车根本无法通行。但有了铁路,火车可以日夜兼程,不受天气和路况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陆军总司令李海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罗帅,这可真是个好东西!有了它,我们陆军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将大大提高。以前我们行军,物资全靠马车运输,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受到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影响。要是有了铁路,我们就能快速将兵力和物资投送到前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我们可以在铁路沿线设立军事据点,一旦有战事,部队可以迅速通过铁路集结,抢占先机。”
海军总司令郑森也笑着点头:“没错,这对我们海军的岸基补给也有很大帮助。我们的战舰在海上执行任务时,需要频繁补充物资、弹药和生活用品。有了铁路,就能更快地将这些物资运送到沿海港口,保障我们海军的战斗力。以前我们补给一次,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补给不及时而影响任务执行。有了铁路,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我接着阐述:“同时,我们派遣民义军抗寇援朝,在入朝的同时修筑入朝铁路。为此,我们从生产建设兵团分割设立新兵种,组建铁道兵部队,归属生产建设兵团统辖。他们不仅能配合正面部队保障后勤运输,辅助战事,必要时还能作为后备兵力进行补充。铁道兵部队将成为我们后勤保障的关键力量,他们要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铺设铁路,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总参谋长陈武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神色认真地说:“罗帅,组建新的兵种,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员从哪里选拔?训练如何开展?装备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选拔人员时,要考虑他们的身体素质、工程技能和战斗素养。训练内容要涵盖铁路建设、战斗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装备方面,不仅要有建设铁路的工具,还要有自卫的武器。”
“人员可以从生产建设兵团中选拔那些年轻力壮、有一定工程基础的士兵。他们本身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稍加培训就能快速上手。训练方面,我们可以先从理论知识入手,编写专门的教材,让他们了解铁路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再进行实地操作训练。我们可以邀请国内顶尖的工匠和学者,为他们授课,传授经验。装备问题,就需要依靠共和国科学院的力量了。科学院的专家们可以研发新型的铁路建设工具和装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有条不紊地回答道。
这时,有人发问:“铁路和火车都是新事物,我们没有任何经验,该如何建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程失败。况且如今国内外都没有铁路相关的专家,我们连借鉴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前方路该如何走。”
我神色凝重,却又充满决心地回应:“这确实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我们创造历史的机遇。虽然没有现成的专家指导,但我们共和国科学院的人才,各个都是行业翘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我们要相信,依靠他们的智慧和钻研精神,一定能从无到有,攻克技术难题。我们可以组织科学院的专家们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国内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说不定民间就有奇人异士能提供宝贵的思路。”
众人听后,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片刻后,逐渐安静下来,纷纷表示赞同。接下来,确定铁道部门负责人至关重要。我思索片刻,本想指定孙阳负责此事,然而孙阳却上前一步,脸上带着自豪又期待的神情。
“罗帅,我虽在工部任职多年,参与过不少工程,但此次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向您引荐我的徒弟罗胜利,他自幼便对各类工程技术展现出极高的天赋,跟随我这些年,不仅参与了多项大型工程的建设,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在工程技术和人员管理方面,他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而且他性格坚韧,勇于挑战困难,我坚信他能胜任这一重任。他曾经在一项水利工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带领团队日夜钻研,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孙阳恳切地说道。
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站在孙阳身后的罗胜利,只见他身姿挺拔,眼神透着自信与坚定。
罗胜利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罗帅,我深知铁路建设对国家和此次援朝行动的重要性。若能得到您的信任,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我愿意将自己所学全部奉献出来,为国家和人民打造一条坚固的钢铁运输线。即便没有前人经验,我也会带领团队闯出一条路来。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看着他坚定的模样,我心中暗自点头,决定给他这个机会。“罗胜利,我任命你为铁道建设司司长,负责筹建铁道兵部队的领导班子,并赶赴东北进行组建工作。东北靠近朝鲜,资源丰富,便于开展前期筹备工作。你要尽快行动起来,遇到问题及时向我汇报。在组建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铁道兵队伍。”
罗胜利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挺直腰杆,大声说道:“请罗帅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绝不退缩。我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推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安排好铁道兵相关事宜后,我带着诸多问题和诉求,再次来到南京的共和国科学院,寻求院长周逸尘和副院长李琳的帮助。在科学院的会客厅里,我详细地向他们讲述了建造铁路的想法以及其中的关键作用。
周逸尘院长和李琳副院长听得极为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紧锁。待我讲完,他们眼中满是震惊与认同。
周逸尘感慨道:“罗帅,这想法简直太妙了!铁路、火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南北人员交流,还有战争时期的物资运输,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实是经济的命脉啊!虽说如今没有相关专家,但我们科学院的团队有信心从零开始,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我们科学院汇聚了众多顶尖人才,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一定能攻克技术难题。”
李琳也兴奋地说:“这其中的技术难题虽多,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比如钢轨的制造工艺,我们可以从现有的金属冶炼技术出发,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工艺,保证其硬度和韧性。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多次试验,调整铁矿石的配比、冶炼的温度和时间,寻找最佳的方案。蒸汽机车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知识,我们就组织各领域的精英共同研讨,从基础原理开始推导,逐步优化设计,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我们可以邀请机械专家、热力学专家、材料专家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
我点点头:“我知道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我相信你们的团队有能力攻克这些难题。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可行的方案。朝鲜的百姓还在受苦,我们的军队也在等待着强大的后勤支持。每耽误一天,就可能有更多无辜百姓遭殃,我们的援朝行动也会面临更多风险。朝鲜的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生活苦不堪言,我们不能再让他们等下去了。”
周逸尘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片刻后说:“我们可以先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分别负责钢轨制造、蒸汽机车设计、铁路线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派人与工部、兵部等部门合作,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数据。虽然没有专家,但我们可以组织内部的学术交流,鼓励大家分享知识和经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让专家们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攻克难题。”
李琳接着说:“我们还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可以对现有的矿山和工厂进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合作伙伴。另外,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新技术。我们科学院可以举办专门的研讨会,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通过书信或者远程交流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随后,周逸尘院长和李琳副院长立即带领相关团队,就铁路建造技术、火车设计等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我郑重地将这一重担交给共和国科学院,周逸尘院长临危受命,我意味深长地和他握了握手,表达我的感谢与信任。周逸尘院长坚定地说:“请罗帅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国家和人民失望!哪怕不眠不休,我们也要尽快攻克这些技术难题。我们会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按时完成。”
从科学院出来后,我心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期待的是铁路能够早日建成,为援朝战争和国家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担忧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但我深知,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不能退缩。
回到光明宫,我召集了苏瑶、韩靖、李海等核心成员,再次商讨出兵援朝的具体细节。
“苏瑶,情报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密切关注日本和满清在朝鲜的动向,以及他们国内的政治局势。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日本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斗,很可能会影响他们在朝鲜的军事行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日本国内的局势复杂,我们要深入了解主战派和主和派的背后势力、他们的利益诉求以及决策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严肃地看着苏瑶。
苏瑶微微点头:“罗帅,我已经安排了大量特工渗透到朝鲜和日本境内,他们会及时传递情报。目前来看,日本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斗愈发激烈,主战派急于扩大在朝鲜的势力范围,主和派则担心战争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他们的力量。我们的特工已经收集到了一些重要情报,比如主战派的军事部署计划、主和派的谈判底线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情报制定相应的策略。”
“很好。韩靖,军队的动员和部署准备得怎么样了?铁路建设期间,我们的军队随时可能面临战斗,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军队的士气如何?武器装备是否充足?士兵们的训练是否到位?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检查。”我转头看向韩靖。
韩靖站起身,敬礼后说:“罗帅,军队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出征。不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作战计划,特别是考虑到铁路建设期间可能面临的风险。我们要制定多套应急预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已经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士兵们的士气高昂,他们都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武器装备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补充,确保性能良好。士兵们的训练也在持续进行,我们加强了实战演练,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李海,陆军作为主力,要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同时,要与铁道兵部队密切配合,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在战场上,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陆军要根据朝鲜的地形和敌军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战术。与铁道兵部队的配合要做到无缝对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前线。”我对李海叮嘱道。
李海神情坚毅:“请罗帅放心,陆军全体将士都摩拳擦掌,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在与铁道兵部队的配合方面,我们也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确保能够无缝对接。我们已经与铁道兵部队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协调,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制定了统一的行动准则。”
会议结束后,我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看着桌上的朝鲜地图,思绪万千。这场战争,不仅关乎朝鲜的命运,也关乎大明共和国的未来。而铁路,将成为这场战争乃至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我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让铁路在朝鲜半岛上延伸,让胜利的曙光早日到来。我看着地图上朝鲜半岛的山川河流,想象着未来铁路贯穿其中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我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