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西蒙古王犯边的底气来自他们几十年的养精蓄锐。
当年满清军队被太祖司徒绪打得远遁之后,残部向西逃到了漠西蒙古,慌不择路闯进了杜尔伯特部。
早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女真骑兵数次血洗蒙古族驻地,所以蒙古各部族与满清都有血海深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杜尔伯特部举全族之力痛打落水狗,杀掉了清军所有将官,收编了剩余的一万余骑兵。这一万余骑兵的融入给杜尔伯特部落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让原本在漠西蒙古四部族(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中处于弱势的杜尔伯特部落一举“翻身做主人”,二十年内横扫其他三部族,一举统一了漠西蒙古(取代了真实历史中的准噶尔部成为漠西老大),建立了漠西蒙古王国,部族首领自封为蒙古王。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建武八年,漠西蒙古已有十万人的军队,除了四万骑兵,还花大价钱打造了三千重骑兵(人和马全身披挂铠甲,只露出人眼和马眼)。漠西蒙古王托因感到有资格与大宇朝“掰一下手腕”了。
这一年自开春后,漠西蒙古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旱,连续四个月几百公里内未下一滴雨,寸草不生。为缓解生存压力,也为了试试自家的身手,托因亲带三万铁骑犯边,从乌兰古木直扑嘉峪关,西北防线告急,西宁王八百里加急报于建武帝。
得知蒙古鞑子犯边,建武帝不怒反喜,“好战”的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不顾众大臣反对,40岁的建武帝立即要御驾亲征,再现他皇爷爷当年的的风采。
武将们自是鼎力支持:笑话,家中儿孙早没有武将子弟的样子了,天天斗鸡走狗混日子;想求皇上给个小官做都没那个大脸。大战一起,把儿孙们扔进后勤部队,押个粮草、送个情报什么的,怎么也能捞点儿战功,回来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文臣们却不乐意了。御驾亲征,先不说要动用的人力物力会让国库存银少一大半,就说皇上亲自上阵万一那什么不小心被人抓了可怎么好?这可不是瞎担心,前朝的“土木堡之变”还历历在目呢。
建武帝一听“居然敢拿他与朱祁镇那无能小儿画等号”,直接把奏折砸在了左都御史身上,并对他道:“你如此担心朕的安危,要不要朕出征时带上你做先锋?”左都御史一听差点晕过去。建武帝又对群臣道:“凡担心朕安危的大臣,朕会带你们一并上战场。”顿时,朝堂上安静了。
正在建武帝着手安排粮草兵马大将等诸多事宜时,太子太师张宁又私下里找建武帝谈心,献上了“一石二鸟”之计:
“陛下御驾亲征老臣很支持,不过您老能不能晚几天再走?让西宁郡王那边先和蒙古鞑子过几招?”
建武帝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只等听下文。
张宁道:“四王麾下的的卫军经过这几十年的和平岁月后,兵力和战力比开国时是差很多了,可也还是很有战力的不是?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先和鞑子交几次手试试鞑子的实力(也能探探西宁王部下的虚实,顺便削弱一下他们的兵力)?”这样一点拨,建武帝顿悟,十分严肃道:“张太师所言极是。朕这便下旨让西宁府卫全力迎敌,必得给鞑子以迎头痛击,朕这边一切准备妥当立即御驾亲征。”
十天后,等战报等得心焦的建武帝等来了坏消息:西宁郡王率麾下十卫(一卫约五千人左右)迎战,却被鞑子的两千重骑兵在战场来回对穿分割导致阵型大乱,又被鞑子的轻骑兵冲杀伤亡近万人,鞑子只有轻微伤亡。并特别在战报中请陛下商议破重骑兵的良策。
建武帝又惊又怒,急忙招来众将以及兵部诸臣商议如何破重骑兵。众人对重骑兵只是听说过”几百年前元朝就是靠重骑兵横扫欧罗巴洲的,元朝覆灭后重骑兵也消失在历史舞台上了”,主要这个兵种太烧钱了。当年“黄金家族”四大汗国那是抢来无数金银珠宝才养得起这重骑兵。怎么漠西蒙古又把他们老祖宗用的法宝捡起来了,这是从哪儿抢来这么多钱呢?这也没交过手,也不知道那些裹在铁皮壳子里的人和马都什么样儿。西宁郡王都说无计可施,俺们就更想不出办法了。
就在众人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本来准备来旁听的兵部武库司郎中有些不确定地开口道:“陛下,兵仗局前一阵子刚造出一批遂发枪,是准备用来装备御林军的,能不能用这批枪去对付重骑兵?”
建武帝急问:“这一批枪有多少支?性能如何?”
“回陛下,不多,一共五百支。在300米的距离上能够击穿半分(5厘米)厚的木板。铁皮没试过,想必薄铁皮应该也没问题。陛下如果需要小臣立即去组织试枪。”
“准了。荣国公亲自去校验一下。”
半下午的时候,贾代善兴奋地跑来回禀到:“陛下,没问题。我们找来了军中好几种不同的铠甲,筷子捅豆腐,一下子全穿透了。陛下,尽快组织兵士练枪吧,回头让老贾亲自带他们去把重骑兵全宰了。”
建武帝瞥了他一眼,“上战场你就别想了。”不等贾代善急眼,他又郑重道:“朕此番出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意外,你得在京中护着太子平安继位。我带走一半御林卫,另一半暂交你统领,若事出紧急,你还可去禁卫军中抽调兵马,朕已另给他们下过令了。你得把家给朕看好了,把太子和朕的儿子们都护好了。”
听得建武帝此言,贾代善声音都变了:“陛下,您怎么……”
“代善啊,你真以为朕亲征是探囊取物吗?朕是有信心打败鞑子,但朕是天子,凡事必须做万全的准备。这样朕才能安心杀敌。”
“陛下,您是天子,此次出征定当大胜而归。请陛下放心,臣只要有一口气在,定会把家看好。”被委以重任的贾代善跪下郑重承诺。
五日后,留下太子监国,建武帝亲率五千京军及五百人的遂发枪队,另命北靖王率三万卫军一同出征。
望眼欲穿的西宁郡王接到建武帝后,闻听带了五百人的遂发枪队来大喜。
果然,重骑兵因披挂重铠甲而影响了马速,一百米的距离足够遂发枪大显神威了。不仅重骑兵被解决了,遂发枪的威力也让漠西蒙古军胆战心惊,士气顿时消。仗着几乎两倍于漠西蒙古军的兵力,这一场仗大宇军毫无悬念大胜。
漠西王托因在留下一万多具尸体后逃回大漠。建武帝一挥手中宝剑就想带头乘胜追击,被西宁王和北靖王死死拦下:“陛下,那草原大漠是人家鞑子骑兵的主场,熟知地形;他们还有两三万兵马,万一在哪里打个埋伏,咱们就可能吃大亏。跑就跑吧,穷寇莫追啊!”
尽管感觉仗没打过瘾,但建武帝也知道二人言之有理。罢了,就当小试牛刀吧。
建武帝率军凯旋之日,太子带众大臣在京城三十里外迎接他的父皇,众臣纷纷给建武帝点赞,好评如潮。
那边托因率两万余人逃回乌兰古木后,和众将一起开总结大会时高度统一了认识:武器的级差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遂发枪面前,啥骑兵都是白给。痛定思痛后,决定把以前养重骑兵的钱全都用来购买火器(研发实在没那能耐)。找罗刹国的商人想办法,买不到遂发枪,三眼铳也可以。总之要不惜代价地搞到差不多的火器后再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