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八十九户人家,如果有一半人来我们家买东西,大概需要四五十包火柴,有的人家买五盒,大概可以卖四十包火柴。再有二十包火柴,基本就够年前卖了,就是余也余不了多少包。
过年的时候,打年糕蒸糖角,都要用到红糖。正月里有了客人,白糖水招待客人,一家一般一斤红糖一斤白糖,就差不多够了,多了谁也舍不得买。三十斤红糖还剩下四五斤,白糖还有五六斤,这些东西不敢再多进了,一样最多再进二十五斤。除了过年过节,家里人生病坐月子,村里人家一般很少买糖,这两种糖都不敢多进。
从开始进货起,爷爷每天早上出去换一圈馍馍,回来赶上奶奶套好小骡子车去县城进货。晌午多回来后,扒拉口饭又去换馍馍,吃不好喝不好,嗓子哑了,嘴角也生了口疮。三姑心疼爷爷,盘点完货物,给爷爷倒了一碗白糖水,让爷爷去去火。
“爹,明儿个去进货的时候,我跟着你去帮忙,你只管赶车搬东西,我管说话。”
“看你懒哩,咱爹赶车还得搬东西,你一样都不干,光动动嘴皮子,还好意思说是去帮忙?”
二姑最爱怼三姑玩儿,三姑说话她就挑毛病。三姑的嘴巴也不吃亏。
“你个傻货,看不见咱爹嘴上起了口疮,嗓子哑了说话不得劲儿。还有脸说我哩,你能赶小骡子车啊?要是你能赶小骡子车,明儿个你跟着咱爹去进货,你扛盐袋子。”
“明儿个要是不是考试,我早就跟着咱爹去了,还用你在这儿充大尾巴狼。”
“哼,你想充还充不了,自己去不了,就不要在这儿瞎嘚嘚了。赶紧去复习复习吧,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要不你明儿个进了考场,啥都不会,光想瞌睡,老师拿棍儿挷,你会的全忘光。”
三姑说完,冲着二姑做了个鬼脸,一溜烟跑到老奶奶屋里了。每次怼完二姑,三姑都会跑到老奶奶屋里寻求庇护。老奶奶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疙瘩妮儿还小哩,当哥哥姐姐的得护着她让着她,不能看她小欺负她。有老奶奶护着,三姑把二姑气得头顶冒烟,二姑也无可奈何。
爷爷带着三姑去进货,进完货准备走的时候,看到有人批发葵花子。村里人过年,大多数人家都是炒一锅花生,招待来拜年的人们。村里人都不种葵花子,葵花子是个稀罕物,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买。
这两年村里的地分开后,打得粮食多了,村民们的手头宽裕了,有的人家开始买一斤半斤的葵花子来招待客人了。村里人买的葵花子,大都是小贩们从县城里进了生的葵花子,炒熟了拿到集市上卖的。从集市上买的葵花子,八九毛钱一斤, 生的葵花子,一斤只要四毛钱,差了整整一倍还多。看到这么高的利润,三姑心动了,鼓动爷爷进一些葵花子来卖。
“爹,咱也少进点瓜子儿吧,咱家里有大锅,回去炒炒就能卖。”
“你没有看见进瓜子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进,一麻袋一百斤哩,进了咱卖不完,都得压到手里。放的时候长了,一过六月,会发霉长毛有饲気味儿,就更卖不出去了。”
“咱们可以给人家说说,咱就进三十斤,或者半麻袋,五十斤也行。咱以后经常来这儿进东西,他们会答应的。”
被三姑缠得没法,爷爷进去和里面的人商量,看能不能先进三十斤。看到来进货的人进葵花子,其实爷爷也想进点葵花子,回去试着卖卖。
爷爷进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又空着手出来了,一看爷爷的神情,三姑就知道没有商量通,但心里还在抱着一丝希望。
“爹,人家咋说的,卖不卖给咱?”
“人家说是上面的规定,都让整麻袋的卖,他们只管卖做不了主。领导不让破开卖,一麻袋一百斤,破开卖会掉秤,掉了称得他们自己赔钱。我说一斤加一两分钱,掉的秤都补回来了,人家还是不干,把我给撵出来了。”
爷爷和三姑说话的时候,又一个人拿着空布袋从里面出来,一边走一边嘴里嘟囔着。
“不破袋不破袋,不是领导不让破袋,是自己嫌麻烦还不让别人说,就你们这样的态度,早晚叫你们干黄了。”
“大叔,你去进啥货不破袋啊?是进糖还是进盐。”三姑上前询问道。
“三妮儿,不干你的事儿别瞎打问,你也帮不了人家的忙,瞎打问个啥啊。”
没等那个人说话,爷爷赶紧阻止三姑,那人看了三姑和爷爷一眼。
“要是进盐进糖,还用他们破袋,我哪一回不是成袋子的进。在这儿进了好几个月的货了,想进点瓜子儿,都不能给通融一下。”
“大叔,你想进多少瓜子儿?”
听那人也要进葵花子,三姑来了精神。看到三姑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人又看了三姑一眼。
“我就想进五十斤,进多了怕卖不出去,再说我进五十斤也不少了。咋了小妮儿,你有法子给我弄?你要有法儿,我给你买糖吃。”
“我有一个法儿,你看沾不沾,你进五十斤,我们家想进三十斤,我们两家加起来也不够一百斤。这样行不行,我们先去里面进一百斤,你要六十斤后,剩下的四十斤我们要了。我们一家多要十斤,对谁来说也不算太多。”
“我们村一共才五十多户人家,我进五十斤,已经是使满劲儿了。我又不赶集,多了卖不了,我最多也就能要五十斤,再多一斤也不敢要了。”
听了李家沟的那人说的话,三姑看了一眼爷爷,对那个人说。
“我们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家,俺家还是新开的代销店,来的人不是很多,三十斤也是俺家能要的最多的了。你多要点俺多要点咱都能进到货,多少剩点了,等过了年咱们都还能再卖。你要是楞要五十斤,俺五十斤实在要不了,这样咱们都进不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