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匆匆脚步中,繁忙的日子如流水般滑过,转眼就到了八月,迎来了收获土豆和辣椒的时节。整个京城仿佛都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又喜悦的氛围之中。
张嫣也不例外,她每日的行程中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前往皇庄查看收成情况。皇庄的田地里,辣椒一茬接着一茬地成熟,采摘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那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犹如一串串喜庆的鞭炮,映照着人们欢快的笑脸。
而在辣椒的加工方面,张嫣也早有谋划。一批批新鲜采摘的辣椒被制成了美味的辣椒酱和独具风味的火锅底料,相关的产业已然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虽然张嫣事务繁忙,无暇亲自过问这方面的具体细节,但每当她想吃辣的时候,总会亲自前往皇庄,挑选一些上乘的辣椒和新鲜的土豆,带回宫中为朱高炽、朱瞻基、朱棣和徐皇后精心烹制美食。
这一日,宫中用膳之时,朱高炽的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恭敬地向朱棣禀报着今年土豆的丰收喜讯:“父皇,今年皇庄的土豆收成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好啊!那田地里的土豆个个饱满硕大,产量比之往年大幅增加。这都是托父皇的洪福,还有庄户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此喜人的成果。”
朱棣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嗯,此乃好事。这土豆既能饱腹,又易于种植,当为百姓之福。”
朱高炽接着说道:“儿臣已经安排人妥善储存一部分土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准备将一部分土豆分发到各地,推广种植,让更多百姓受益。”
徐皇后在一旁笑着插话道:“这土豆丰收,百姓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宽裕些。”
朱瞻基也兴奋地说道:“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我还去田地里帮忙挖土豆了呢,可有趣啦!”
众人听了,都不禁笑了起来。
张嫣微笑着说道:“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庄户们精心照料,才有了如今的大丰收。”
朱高炽感慨道:“夫人说得极是。此次土豆丰收,也为国家的粮食储备增添了一份保障。我们当继续努力,让农业年年都有好收成。”
朱棣赞许地看着朱高炽和张嫣:“你们做得很好。但切不可骄傲自满,仍需不断改进种植之法,让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朱高炽满脸欣喜地再次向朱棣说道:“父皇,皇庄里的土豆这次真的是大获丰收,景象甚是喜人。只是分给京城百姓家的那些土豆,究竟种得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虽有专门的人去照料,也都回报说是长势良好,但毕竟还没到收获挖掘的时候,实际情况究竟怎样,还得眼见为实。”
朱棣听了,手抚胡须,微微颔首道:“炽儿所言有理。这百姓的耕种成果关乎民生大计,不可仅凭一面之词。”
徐皇后在一旁听闻,面露担忧之色,轻声劝道:“皇帝,您日理万机,身负国家重责,还是别亲自去了吧。路途奔波,恐劳顿了龙体。”
朱棣却目光坚定,大手一挥说道:“无妨!朕亲自去看一看,了解百姓的真实收成,知晓他们的辛勤付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朕心里面也能踏实,更会为此感到高兴。这关乎民生根本,朕怎能不重视?”
朱高炽紧接着说道:“父皇心怀百姓,实乃天下之福。儿臣愿陪同父皇一同前往,也好随时听候差遣,为父皇分担一二。”
朱棣微微点头,眼中透着赞许:“炽儿有心了。此次出行,当深入了解百姓所需,若有不足之处,回宫后定要商讨出妥善的解决之法,确保百姓能因这土豆之种而受益,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徐皇后见朱棣心意已决,深知无法再劝,便说道:“那皇帝和太子出行,定要多带些人手,确保安全无虞。”
朱棣笑了笑,说道:“皇后放心,朕自有分寸。此次出行,不为排场,只为切实了解民情。”
朱高炽也赶忙应道:“母后放心,儿臣定会照顾好父皇。”
用膳之后,朱高炽与张嫣并肩漫步在宫中的花园里。
朱高炽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夫人,今日在饭桌上向父皇禀报土豆收成之事,我心中着实紧张。”
张嫣轻轻握住他的手:“太子,您做得很好,父皇显然对这成果十分满意。”
朱高炽笑着说:“这也多亏了夫人您时常去皇庄督促,才有了今日的丰收景象。”
张嫣温柔地回应道:“太子过奖了,这是大家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