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想打,不等于大明怕了大宋,更不会继续包容大宋的胡作非为。
不能容忍大宋士大夫把气撒在大明身上。
大局是相互的,不能是大明为了大局而忍耐。
现在朱由校直接否定了大明以往对待大宋的国策。
既然大宋不把大明当做兄弟之国,那大明何必在意大宋。
大宋的死活与大明有个屁的关系。
在金、辽、元强大时期,宋明两国都处于联盟状态。
直至土木堡之变,宋默许了大明前者陨落,并未出动强者驰援。
造成后两百多年的隔阂,两国不再来往。
当大宋有危险的时候,大明为了自身国家战略问题,都主动策应,施压辽金两国。
大宋的士大夫享受习惯了,以为大明还会像往常一样迁就大宋。
现在大明的反应,直接把宋国士大夫惊呆了。
“朱由校这个暴君怎么敢……”
“就不知道妥协,迁就一下?”
“不知道宋国没了,大明将要承担三国压力?”
可惜他们的声音在大明屁都不是,大明皇帝已解释得非常清楚。
日后大明不再为大宋进行任何策应以及驰援的事。
宋国亡了,与大明没有屁的关系。
中原王朝中,处于联盟的只有四国,大周和大隋偶尔会互相帮衬一下。
宋国和大明合作更多更为频繁,实是两国面对的压力都很大。
最牛的是秦国,自身面对的外在压力,从来都是自己解决。
定州的武道大州同样如此。
定州至尊一直都瞧不起大秦和大周,都是自己的事儿自己解决。
现在大明也采取大秦和定州武林至尊的玩法,不会与猪队友合作。
这样的合作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宋国失去了大明的帮衬,真的是四面树敌。
宋国最瞧不起隋国和大明。
觉得他们推行的儒家才是正统是王道。
至于大秦的儒家,虽然是发源地,但儒家弟子都瞧不起大秦儒家。
因为儒家在大秦虽然是显学,但墨家也是显学。
从未主导一个帝国的统治和治理,得不到大部分儒生认可。
宋国是吓着了,金国和辽国却不会把朱由校的话当真。
两国要是联合南下灭宋,大元和大明都有可能抄他们的老巢,断了他们的后路。
朱由校的话,只有宋国信了,其他国家都不相信。
谁信谁是棒槌。
偏偏朱由校把名声不显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当做反击宋国的统帅?
如果动用俞大猷和戚继光任何一个名将,金国和辽国都要慎重考虑其后果。
但是孙传庭和卢象升这两位没有名气的将军。
金国和辽国觉得朱由校这是故意忽悠他们搞事,然后朱由校好渔翁得利。
瓦剌和科尔沁两大势力,大明现在已经盯上了。
他们和大宋打,那大明可能率先拿下的便是瓦剌和科尔沁。
林丹汗这个大元留在金州的余孽,大明早想灭了。
一旦林丹汗形式上统一的大漠落在大明手中,大明便有了立足金州,为拿下金州全境创造了条件。
赵佶不到一个月,国书便已抵达大明京师。
朱由校看着赵佶的国书,甚至是私人性质,避开了大宋士大夫集团。
看着赵佶想要重组大宋禁军,学**明,打造一支三十万的精锐部队。
准备皇室拿钱出来,购买大明丹药,培养出一支听从天子指挥的禁军。
“开口就是五百亿 !”
“真有钱啊 … ”
朱由校看着赵佶拿出来的财富以及皇室宝库里面的各种灵药和药材。
朱由校都有洗劫宋国皇室宝库的心。
“不愧是冠绝九州的富裕之国。”
“这是国穷民富的典范。”
这里面的民不是百姓,而是士大夫中的士绅阶层。
比大明的士绅还要富裕几倍,要是落在他手中,洗劫了大宋的士绅财富。
只怕不会低于一万亿两银子的水平。
有了这笔钱,普及教育轻而易举地实现。
就是百姓的农业税都可以免去,搞搞商业,都能实现大同梦。
毕自严看着国书,眼睛都红了。
“大宋士绅和权贵太有钱了,我大明和他们比起来弱爆了。” 口中的他们,便是权贵阶层。
恨不得这群人都是大明的,好让海瑞去抄家。
抄家大臣海瑞,可是闻名九州的,多少人恨不得对海瑞剥皮抽筋。
这是儒家叛徒,不得好死的人。
儒家弟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其恨意不在朱由校之下。
“陛下,要不要 … … ”
朱由校看着毕自严那火热的眼神,就知道这老家伙钻在钱眼里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臣子,朱由校心里还是很高兴。
“毕爱卿啊,像这样的大肥羊不杀了可惜。”
“狠狠的薅一波,价格可以略高一点。”
“反正这些人都没有一个好东西。”
毕自严闻言,兴奋道:“臣遵旨!”
国库充盈,作为户部尚书才能做到心不慌。
不能为大明捞钱,那是作为户部尚书的失职表现。
皇家矿税、盐税和商税都已经搞得有声有色。
在朱由校的强势之下,挡在前面的人都已经坟头长草。
还有谁敢和天子对着干?
效果同样初期的好,大明今年的税就能高达百亿。
朱由校开创了大明财政税历史新高。
重要的是,这才是开始,不出十年,大明就能稳定在五百亿的国税。
要是海洋贸易开通,并且打通一切阻碍,还能在提升一倍。
日后大明每年都有一千亿两银子的稳定税收,他这户部尚书才算是真正的合格。
这是天子制定的各类规划预算,并且现在已开始超过预期。
说明天子的战略设计和规划布局非常正确。
执行陛下的各种决策,便是实现大明复兴梦的根本。
多少人在骂海瑞,骂天子。
但毕自严这些天子近臣,心里却清楚,天子才是历史上最有良心的皇帝。
通过现在大明的国策反思以往的所谓的名臣明君,根本没有可比性。
东林六君子,如今都成了海瑞在都察院的马仔,冲锋在前。
要说最拥护天子,最坚决执行天子旨意的文官部门,非都察院莫属。
以前都察院就是一个清贵衙门,除了少有的薪水和俸禄外,都没有其他收入。
现在不同了,都察院的薪水和俸禄是大明最高的。
以前一个七品官一个月才十两银子,如今一个月是百两银子。
像海瑞等高层,每个月的俸禄都是一千两银子起步。
重要的是,每年天子的赏赐众多,各种丹药都有。
如今都察院富得流油,拿得合理合法。
不过都察院的招募人才的审核相当严格,人品、才学以及各种能力都要有。
海瑞把控都察院,走后门想都不要想。
谁敢想走后门,第一个查的就这些人虎。
经过多次复核,身家清白才有资格进都察院。
这个权利,是朱由校亲自下达的,赋予都察院更高的期望和担当.
朱由校目前重点培养大臣对外割羊毛的思维。
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帝国的核心大臣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只是他一人在做,那是不可能让大明真正地强大起来。。
说白了官吏不但要有德,还要有经济意识,发展当地经济才是内核。
他制定的各类战略都是根据大明现有情况进行设计的。
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便是种植药材,培植药材,都成了大明重点扶持的项目。
之所以舍得砸下大批俱现复活的木偶人物,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他的战略决策。
现在大宗物资贸易,都是诸国权贵在主导。
大明现在目的就是把九州国家的原材料利用起来,由大明生产,其他国家消费。
让大明成为生产制造国,而其他国家成为大明的商品倾销国。
唯有这样才能利用九州所有资源,强大自身的根基。
这需要二三年的开发,才能形成九州主流和潮流。
把九州所有财富都吸收到大明,有了充足的资金,发展大明就是九州大趋势。
虽然九州各国都在经营这些产业,但都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
现在大明各方面的人才都开始形成规模,足以承担起生产制造和外销的良心产业链。
之所以扶持辽国和金国,让辽国和金国吃到甜头,强军计划能实现。
其他国家看到两国的确强起来,却又因自身贵族和权贵贪婪因素而无法做到最大化。
朱由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是给你提供强军基础,你就是无法实现。
想要实现,学**明,没有三四十年缓慢发展,给出的大饼也是能看不能吃。
大元不可能任由金国和辽国强大起来,必然会从中搞事。
乃至学习两国,与大明建立贸易关系。
一样大量进口各类丹药,培养士兵的实力,这些都需要一个恐怖的资源才能达成。
不是喊口号,口号是不可能强国的。
唯有踏踏实实地去做,等得起,消费得起才行。
九州所有国家,出了大明把前面的坛坛罐罐都打烂了,重新在旧秩序上建立了新的秩序。
其他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和底气,只能完成夹生饭。
杨广现在都开始派出皇族杨林,亲自出使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