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头兵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大将军,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见伙头兵翻来覆去只有这么一句,沈勇山眉头一皱,冷声说道:“押送下去,军法处置。”
马长风将两人的供词放到沈勇山面前,沈勇山看了一眼后,问道:“三皇子现在人在哪里?”
马长风回复道:“大少爷已经过去了,此事只怕,那位也牵扯进去了。”
沈勇山看了眼京城方向,再想到昨晚四人还在推杯换盏,心中一阵失落,他与光武帝三十多年的情谊,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轻易打散的。
况且,他不信光武帝真会为了一个无能的太子荼毒百姓,关于郑州这事,他不信光武帝是知情人。
“长风,你点五个我们自己的人,我要你现在就出发郑州,把那边情况用最快的速度传回来给我。”
马长风看了眼沈勇山,除了当年大战,沈勇山这人一直是比较好说话的性格,很少有现在这么郑重的表情。
“大将军,你是怀疑?”
沈勇山看了眼自己的心腹:“以防万一。”
他望着京城的方向:“我们总要提前准备的。”
郑州这件事太大了,倾尽全省之力敛财,荼毒枉死数十万百姓,无论放到哪里,这就是‘暴政’。
这件事,哪怕放在光武帝身上都抹不平,更何况区区一位太子。
“是,兄弟们誓死追随大将军。”马长风郑重地说道。
宫中。
光武帝收到消息的时间并不比沈勇山慢多少,但是他了解自己这位兄弟,以沈勇山的性格,必然会再去郑州亲自探一探,才会来跟他摊牌。
光武帝揉揉眉角,郑州的事他已经全力在补救,就在老三去之前,他已经发现了太子府的不对劲,但他总是无法相信自己一手养大的太子是这样一个废物。
他宁可相信太子蠢笨无知,被诓骗,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
德公公在一旁将养生茶递给光武帝:“皇上,喝杯参茶休息一下吧!”
光武帝愣愣地看着已经老了的德公公,犹记得少年时,在他和沈勇山闯祸的时候,每每都是德公公替他俩瞒着善后。
“皇上,沈大将军求见!”
门口,另一位小内侍疾步进来:“沈大将军说有急报!”
“宣!”
德公公将参茶放在那桌上,带着小内侍往外走,正好与进来的沈勇山擦肩而过,而德公公在两人交汇时轻轻摇了摇头,沈勇山则目不转睛往里走去。
“哎!”
“公公?”
德公公见小内侍疑惑地看着自己,只轻轻说了句没事,背却更加佝偻了。
室内,光武帝看着径直走进来的沈勇山微微皱起眉头,实在是沈勇山这副样子说不上好,甚至是极为不好。
“怎么回事?”
沈勇山避开光武帝的疑惑,只目光如炬地望着眼前的皇帝:
“皇上,京郊大营的事情,你应该已经知道了,看在我们几十年交情的份上,这事儿,给我一句实话,你究竟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原本,沈勇山还想着先派自己人去查到证据再来跟皇上汇报,可后来他想了想,还是直接坦白得好,就如同他了解光武帝一般,光武帝也十分了解他,他不想失去自己这位挚友,他想知道光武帝究竟怎么想的!
就这样一个德不配位的太子,真的是他今后要效忠的人吗?
“阿山......”
光武帝看着沈勇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深吸一口气:“阿山,若说整个大明王朝,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今日你能第一时间来问我,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光武帝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言辞:“太子这件事,我也是前段时间老三忽然去郑州后,我才发现的,但我一直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直到最近才确认。”
沈勇山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向前一步,几乎是在质问:“既然你早就有所察觉,为何迟迟不动手?难道在你心中,太子的地位竟如此之重,以至于可以牺牲整个郑州百姓?”
“阿山,郑州这件事,太子只知其一,并非幕后黑手。”
光武帝锐利地望着沈勇山:“幕后之人,我已经在查了,但是郑州最后的钱财,到太子手里的不过十之一二。”
沈勇山闻言,略显放松了一些:“那您的意思是?”
“引蛇出洞!”
沈勇山拱手作揖:“为国效力,臣义不容辞。”
今日大将军府格外热闹,不仅罗夫人上门了,陆晴川也跟着来了。
花厅里,罗夫人正喝着奶茶,羡慕道:“如今满京城里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沈夫人了,您不知道,昨日我带着麻辣鳌虾回府的时候,我们家那几个臭小子啊,就差舔盘了,这不,今日一大早就催着我上门。”
说着,将目光转向正同陆晴川聊天的娇娇:
“郡主啊,昨日您说的那个鳌虾生意?”
娇娇闻言,笑得灿烂极了,这不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正正好么?
要知道单独吃小龙虾的店,在现代这么丰盛的物资条件下,也是经常要排队的存在好么?
怎么会没有人喜欢小龙虾呢?虾虾那么可爱!
“罗姨,我不是在做美食街么?我打算单独预留一个店铺,专卖鳌虾!”
陆晴川拍手叫好:“那真是太好了,舅母,这家店让我管怎么样?”
罗夫人一听,更是高兴:“你这泼猴,这是终于愿意好好待在京城了?”
娇娇微笑着点头:“陆姐姐,有你在,我更放心了,但是这店开起来,只怕罗姨那一池子鳌虾可不够卖的。”
陆晴川信心满满地说道:“这有什么,不过扩大养殖,交给我们便是,你只管怎么烹饪,其余的杂事儿我们来做。”
罗夫人也跟着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只是这合作分成,不知道郡主是怎么打算的?”
这时季氏插口道:“不如养殖鳌虾的事情,交给下面老百姓去做,店里只管收购,这也能让他们增加些收入,至于收入,我们与罗夫人依旧五五分成,如何?”
四人一拍即合,至此,大明王朝第一家鳌虾店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