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夫又马不停蹄带着人,浩浩荡荡去了布店,他们的衣裳,实在是太破太破,每人扯了两身麻布衣裳,又给他们买被子等生活用品,买人,真还挺搭本的,回去还要管吃管住。
买完后,骡车都有些塞不下了。看着他们脚步虚浮,蜡黄的脸色,方小宁又在包子铺停下,一人俩肉包子,一个菜包子,随即经过粮铺又买了一些粮食,人多吃的多,还有这些人目前肯定要吃粗粮,没得下人也和他们生活一样,养大了他们的心。
“你们坐牛车回去,车夫会把你们送到地点。”没办法,又包了一辆牛车送回村里去,就算让他们走,他们也不认识路啊!
“是,多谢主子。”所有人都鞠躬道谢,不难看出,新主子虽然出身不高,却是个好相处的。刚买下他们,就为他们买下这许多的东西,还有他们的家人,也都一并买下,尽管他说自己不需要这么多人。
这样的人家,可比高门大院日子好过。他们这是因祸得福,得了大造化了。
“你们一定要伺候好新主子,不许有一点歪心思,知道吗?”
“知道了,爹,我们肯定会专心伺候新主子。”比起官宦,他们宁可伺候平凡人,想到之前的种种他们就心里发怵,高门大户,可是说塌就塌的,他们呢,肯定比主子更惨。普通点挺好,农村也挺好,与世无争呀!
“娘,娘,我们回来了!”
“回来了呀!吃了没?”
“吃了几个包子。”
“这咋行,风子个没谱的,锅里还有饭菜,我去热一下给你们。”
家里今天只有苏氏一人,猛不丁的一个人,她觉得,还怪冷清的,有些不适应。
孩子们去念书了,宋小姑去作坊教人灌肠洗小肠,小宁说,以后腊肉这块给她和周家管,村长媳妇儿和赵家的负责腊肉。
也就是说,这个家,以后白天就她和儿媳妇了。没事没事,过阵子大孙子(孙女)就来了,家里就又热闹了。
“娘,我今天买了十个人,你说咱们家安排几个?他们一会就到了。”
“咋恁多?咱们家一共才几个人?”
“本来只打算买四个,可是,他们求我连同他们家人一起买,我想想左右四个不够,与其过阵子还要去买,不如现在一次性买全乎了。”
“住哪呢,这么多人。”
“先住作坊,作坊不是也要留人看着吗,让他们和狗子熟悉熟悉,一家睡腊肠那,一家睡腊肉处。还有一个搞卫生的婆子和管家,就住咱们这,如此,便能住下了。”
路上她就想好了,这样,人买的其实也算刚刚好。
小姑以后就没太多时间帮忙做家务活了,来几个帮忙的刚好。
“你安排就是。”这辈子,她只伺候过人,从来没让人伺候过,怎么使唤人,她还真不会。
两个管家,也一样,一个负责腊肠的账目,一个腊肉,总账目她和宋风隔段时间看一次。宋风不知道,经过这段时间学习,看账,她是没问题的。
现在,他们俩每天都会抽一两个时辰跟夫子识字念书,还有方有财。
当然,她是学的最快,最好的。夫子每次都拍案,为何方小宁不是男儿身。举一反三,记性极好,算学更是学的异常快。这么好的苗子,可惜是个女儿身,不能更进一步。
可惜,实在是可惜。
而让方小宁没想到的,第二好的居然是方有财。她有bug,毕竟以前读了近二十年,底子还在。可是,便宜爹没有哇!
她很确定,方老爷子,押错了宝。
就连夫子也说,方有财的资质,静下心来勤奋读几年,考个童生也不是不可能的。
方有财那个得意呀,每天上完课,回家,嘴角都能挂油壶,要不是屁股后面没尾巴,说不定他还能摇一路。
而最勤奋的宋风,只有勤奋,才能勉强跟上他们的进度,要不然……
这一点,让宋风很是郁闷,难道,他真的是个天生愚钝的人?
既然拼不过两人的天分,他只能靠勤奋,没事就钻书房,卷,卷起来,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万一夫子把他分出去,脸就真丢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