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做饭吧。”
“哦。”
“小宁?”
“没事,娘啥样我不知道吗?我爹,确实不像话,也不知道一个大男人,咋就能这么懒,这么没上进心,有时候想想,真不怪我爷看不起他,确实是不争气。”
“以后会好的。”
“会好也不是他奋斗出来的。”
这话说的,岳父不要面子的吗?
晚饭后,方小宁拿出吊大半天的山楂糕,已经凝结成块,颜色深红,因为加的是红糖,颜色深了许多,也没那么晶莹剔透。
“小安,娘,你们尝尝,这个还酸涩不?”
“红果儿这样一弄,还挺好看。”
有白糖会更好看!
方小宁尝了一块,酸甜酸甜的,很是开胃。说不上多好吃,就是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和以前的果丹皮味差不多。
“还怪好吃的,做个小零嘴很不错。”
“嗯,我觉得比果干好吃。”
“我也觉得好吃,一点涩味都没有。”
“风哥,你明天带去镇上,和锅巴一起,酒楼不要,就去问问点心铺子,记住,咱们不卖方子。”
“好,卖啥价?”
“锅巴贵,精米做的,还要油,要调料,一斤锅巴,怎么样都得卖50文,红果儿糕,要用很多红糖,卖25文一斤吧。”
“成,我明天就去。”
“红果儿糕叫山楂糕。”
“嗳!”
如果能卖,她打算这活交给她娘做,以后,她就在家里做,送货,宋风可以顺路一起送。
第二天,宋风还没走,就下起了小雨,看雨势,可能会越来越大。
“风子,下雨,你咋去镇上?”
“风哥,去包了牛车去吧。”
“嗳!我先走了,你们赶紧进屋。”
方小宁抬头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又要冷了。接下去,下雨,下雪,宋风每天步行去镇上,确实是遭罪。
“娘,咱们买辆骡车吧。”
“啊!”
还在担心儿子的苏氏,懵懂的看着儿媳妇,咋就说到买骡车了?骡子,她都没见过,枣树村这么多年也没一头。
“现在一天比一天冷,风哥来回太受罪了,尤其是下雨天,不好走。不知道骡车多少银子一辆,如果可以,咱们买一辆,每天都要送,咱们家用正合适。”
“要买,为啥不买牛?”
“娘,咱们家没多少地,我娘家也没多少地,买牛,我们干完了,乡亲都来借,我们是借还是不借。宋家老宅来借,你借不借,他们借了不还怎么办?或者这么多人借,牛累死了怎么办?谁家的牲口谁心疼。买骡车,我们用正好,每天都要送货,夏天摆摊也方便,骡车还能装个车厢,咱们以后进城,也能坐,方便。”
苏氏心动了,“那等风子回来,咱们商量商量,买得起就买。”
“嗯。”
她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银子,又要空了。钱难赚,但确实好花。
村里的牛车后面是拉板车,没有棚子的,宋风为了让货不淋雨,全包了油布。
本来下雨天,牛车也是不会出车的,宋风给了二十文,看在银子的面上,他答应跑一趟,两人都穿着蓑衣,一路进城。
“来了啊,哎哟,衣裳都湿了,来来来,擦擦。”
宋风擦了把脸,想着外面等着的车夫,“掌柜的,外面还有牛车在等我,我本不该耽搁,就是家里又做了两个吃食,想拿给你看看。”
“行,我瞅瞅。”看着他湿透的衣襟,唉,真是不容易。
“这个是锅巴,这个是山楂糕,您尝尝。”
“你这两个,该卖点心铺子吧?”
“嗯,如果您这不要,我再去带去点心铺子问问。”
掌柜的看着外面的雨和门口的牛车,“放着吧,我和那家老板熟,雨小点,我去帮你问问。”
“成,多谢掌柜的,辛苦您了!锅巴50文,山楂糕25文一斤。”
还真不算便宜。
“成,放着吧,明天你来送货,我回你。”
“嗯,您也尝尝,锅巴,我家里的说可以做个下酒菜,和花生米差不多。” “好,去吧,雨大,赶紧回吧!”
“嗳!”
交了货,宋风喜滋滋的走出酒楼。
“风小子,你都和大酒楼做上生意了啊,真出息!”
车夫羡慕的说。酒楼,平时别说进去,就是门口,他都不敢停靠,生怕得罪了贵人。
可是人家宋风呢,大大方方的就进去了,门口的小二还对他特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