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者廿四日会举行一场重要且充满神秘色彩的祭灶仪式。当夜幕降临之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将厨房中的灶台仔细地刷洗得干干净净,仿佛要为即将到来的神灵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接下来,就要把那已经陪伴了一年之久的旧灶君画像小心翼翼地取下来,并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将其化为灰烬。而等到除夕那天清晨时分,又会满怀敬意与期待地将崭新的灶君神像贴上去。这样一来一往之间,不仅传递着岁月更迭的信息,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准备丰盛的供品来祭祀灶神。这些供品通常包括香气扑鼻的酒肉佳肴、甜蜜可口的糖果、汁水丰盈的甘蔗以及各种精美的米果等等。此外,人们还会点燃香烛,让袅袅青烟带着自己的虔诚升入云霄;同时,噼里啪啦的纸炮声也响彻天际,似乎在向天地宣告着这场盛大仪式的开启。
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期。然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最初祭灶的日子并非固定在如今所说的小年这天。根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对于《礼记·记法》的注释所言:“(灶神)居住于人间,负责监察人们犯下的微小过错,并作出谴责和告诫。”据说,从腊月二十三日起,一直持续到除夕之夜这段时间,都是灶神返回天宫述职的日子。正因如此,在除夕当日,人们还要再次恭恭敬敬地邀请灶神下凡归位。每当此时,老百姓们总会首先郑重其事地张贴好灶王爷的神像,然后才满心欢喜地着手筹备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除夕夜团圆饭。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祭灶的相关记载最早可以见于中国晋代着名人物周处所撰写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书中明确提到:“腊月二十四日夜晚,人们会举行祭祀灶神的活动,因为大家认为灶神将会在第二天登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过去一年间所发生的事情,所以提前一天进行祭祀。”这部作品无疑为我们了解古代祭灶风俗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谚语:“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每到这个时候,许多家庭都会忙碌起来,准备制作美味可口的豆腐。而在一些地方,除了制作豆腐外,人们还保留着在除夕之前食用豆腐渣的独特风俗。
关于这种风俗,在个别地区甚至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呢!据说,每年灶王爷上天向玉帝禀报完人间的情况之后,玉帝便会亲自下凡来查访一番。他要看看每家每户是不是真像灶王爷所说的那样。为了避免被玉帝发现自家生活富裕从而遭受惩罚,家家户户就想出了一个妙招——吃豆腐渣。因为豆腐渣看起来粗糙简陋,能够显示出家里的清苦状况,以此瞒过玉帝的眼睛。
而在这一天,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廿五日,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接玉皇”。传说灶神上天之后,天帝玉皇大帝会亲自降临人间,仔细地查察世间众人的善恶之行,并据此决定来年每个人的祸福运势。因此,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虔诚地祈求上苍保佑,希望能得到玉帝的庇佑和赐福,让新的一年充满幸福与吉祥。
在“接玉皇”这天,人们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言行举止都格外小心谨慎。大家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说话轻声细语、行为彬彬有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玉帝,影响到来年的福气。所有人都怀着敬畏之心,期待着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玉皇大帝的欢心,从而为未来的日子带来满满的好运和福祉。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 [10]
在部分地方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过去,一些地方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较穷苦,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10]
腊月廿七,按照传统民俗来说,这可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呢!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人们会集中精力去完成一系列重要的事情——洗澡和洗衣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大家都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过去一整年积累下来的晦气通通洗掉,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
老话说得好:“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 到了腊月廿七这天,人们更是鼓足干劲儿,纷纷走进浴室或者蹲在河边,认真地清洗着自己的身体和衣物。他们希望借此机会不仅能洗净身上的污垢,更能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摆脱过往的烦恼与病痛,从而迎来充满福气和健康的新一年。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方地区,也流传着一首有趣的年谣:“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又或者是“二十八,把面发”。这里所说的“贴花花”可大有讲究哦!它指的是张贴各种各样喜庆的物品,比如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啦,对仗工整、饱含祝福的春联啦,还有那精美的窗花以及其他种种用于装点春节氛围的张贴之物。想象一下,当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挂满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时,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染上了一层欢乐祥和的色彩。
无独有偶,远在南方的广东地区也有着类似的习俗。当地有句俗语叫做“年廿八,洗邋遢”。也就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整天,全家老小都会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齐心协力地打扫卫生。从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到庭院的边边角角,大家都不会放过任何一处灰尘和杂物。清扫完毕后,还要贴上红彤彤的年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挥春),以此来增添节日的喜气,欢欢喜喜地迎接崭新的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