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什么财?”
“哦,你说自行车啊?”方平安还故意拍了拍自行车的后座,一阵啪啪响。
“自行车是给大学生的奖励!这么大的喜事儿…我们村会计娄晓娥同志都送了礼…我作为村长也不能不表示一下你说对吧。”方平安无所谓的说道——其实是故意刺激阎埠贵的。
他至今还没有攒出一辆二手自行车来,院里现在就许大茂一辆公家的自行车,方平安这边一辆私人二手自行车(用的不多),村里4辆公家三轮车(有一辆是方平安魔改加大版)。
每次看到自行车阎埠贵那是羡慕的紧,但许大茂也好方平安也好,对于自行车的要求就是皮实,那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显摆的。
“那这缝纫机还有收音机……”
“收音机等她们上学的时候带去学校用…方便学习上面的政策。缝纫机…那是村里的作坊只有一台缝纫机…不够用。”
阎埠贵等人一脸的羡慕嫉妒恨啊……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啊……
这还没结婚或者嫁人呢,考了个大学直接就给配齐了!
更不说杨晓蜜和热巴在村里还有房子……
这要是谁娶了她们其中任何一人的话,那不是等于什么都有了?
那傻哔阎解成当时为啥就一个都没有看中呢?
阎埠贵现在很想把阎解成从东北拖回来,然后学着二大爷打孩子的方式狠狠揍他一顿——
真踏马有眼无珠啊!
人比人气死人,以前是跟方平安比,比不过那就算了。
而现在,跟杨晓蜜热巴也比不了了,人家虽然说是农业户口,但啥都有,现在还是大学生!说实话人家那日子过得,跟富家女娄晓娥没啥区别
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连跟院子里的小透明何雨水比,他们也比不过了。
当然,这是不知道何雨水已经有了一套小院子的情况下。
人家何雨水现在也算是半个“新村人”,吃喝不愁,大学也考上了,还是跟纺织有关的专业,这大学毕业以后,纺织厂那不是岔着进?
搞不好还能当个领导呢!
这差距,绝不是你在四合院有几间厢房正房可以拉平的——
比不过了。
傻柱刚下班,回来看到何雨水推着自行车提着收音机也是愣住了。
“雨水,你这车和收音机哪儿弄回来的?你怎么有钱买这个?票又是哪儿来的?”
何雨水赶忙解释道:“村儿里发的,村长给的奖励。”
她是有点不好解释,但也只能按照方平安的话来说,但这个理由严格说起来是有漏洞的,因为何雨水并不是新村的村民。
傻柱一脸懵圈的看着方平安,以及杨晓蜜热巴手上都有的自行车与收音机……
“方平安,你这是搞什么?”
对于方平安哪儿来的钱票?傻柱一概不问,他上次打猎就赚了足足三万块,啥玩意儿不能买?
至于说票——李怀德哪儿也好,区里也好,他总有合理的办法弄到票,这就不是我一个厨子需要关心的事情。
“傻柱,你还有脸问我搞什么?”
“啊?你送雨水东西,我不该问问吗?”
“雨水9月就要去读大学了,你也没说给雨水买几件新衣服,买个自行车,你知道她那学校在哪儿吗?”
“朝阳区定福庄啊!离咱们这17公里啊!你让人家以后天天挤公交回来吗?那得挤到几点才能回来?安不安全?”
一顿话说的傻柱一愣一愣的,完全插不上嘴。
最后方平安嫌弃的摇了摇头说道:“就连许大茂他媳妇都知道给你妹送块手表庆祝庆祝,我也给你妹买了自行车与收音机庆祝一下,你这个做亲哥的,到现在啥表示也没有,连她学校在哪儿多远都不知道。”
“你这个亲哥当的,真是失败啊……”
然后,方平安和四女一起回了花园子,只留下傻柱在前院还在发愣。
愣了半晌他才说到:“不对啊,读大学那不是住校吗?一周回来一次挤公交那不是很正常吗?”
“咱这什么家庭,这不是应该的吗?”
“用得着你方平安买自行车嘛——”
“再说了,那不是我当哥的失败,而是你们都买了,我还能买啥?”
阎埠贵看了看正在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的傻柱无奈说道:“就算他们不买,你傻柱买得起吗?”
“你有钱吗?你有票吗?”
然后摇了摇头,背着手回房了。
傻柱一脸的不服气——
“我是没有,好像你就有似的。”
不过他一边往中院走,一边也是挠着头:“是该给雨水买个礼物,可,我买啥好呢?”
“可我也真的没钱没票啊,这怎么搞?”
“傻柱!赶紧过来做饭!饿了!”
“诶,好嘞,来了!”
————————————————
时间来到8月,5号土豆再次成熟丰收。青年湖公园2亩地的土豆,一共收获6212斤土豆,老规矩方平安等人完全没有动手,农科院工作人员亲自动手挖出来的,区ZF办公室程主任亲自到场指挥,亩产3106斤。
农科院的赵研究员也专程回来了一趟,他们那边的实验结果也出来了,他们在方平安这些土豆的基础上所培育出来的,加上用了池塘水,以及跟普通土豆,不用池塘水,不同土质上种植对照结果已经出来了。
方平安这边,花园子里的土豆亩产3000斤,青年湖公园用东北黑土亩产3106斤,差别不大;
农科院新品种,在东北红星农场以及其他干旱地区,山林,盐碱地都试过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1、方平安的土豆品种没有太大的改良,但用池塘水育苗出来的土豆种苗,病害特别少;
2、农科院新品种用东北黑土加池塘水,基本可以保证3500斤的亩产量,不用池塘水则是1500斤的亩产量;
3、农科院新品种普通种植普通水则可以保证平均1000斤的亩产量。
总的算起来,新品种土豆算是培育成功了。
新村的池塘水,就相当于是营养液和化肥,大面积推广不可能,但用来育种减少病害,是可行的。
60年土豆亩产量300斤可不是开玩笑的,实际上我国49年粮食亩产仅为68.6公斤(农业部资料引用,应该没错),直到65年才稳定在100公斤以上,82年突破200公斤,98年突破300,18年达到374.7公斤。
60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量,才78.1公斤。
所以,这个年头培育出来稳定亩产1000斤(500公斤)的土豆新品种,那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说夸张点,这要是全部普及了,说是功德无量都不为过。
(资料引用——60年GwYZF工作报告——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要求: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三种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这是四十条纲要的中心。)
当然,方平安一个人是做不了这个事情的,大规模培育,得靠农科院去育种和改良。
而且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这是个长久的工作。
最后这一批土豆,6000斤被农科院给拉走了——代价是给新村6000斤的大米和白面。1:1的比例,不可谓不高。
主要是方平安种植出来的算是1代种,他们农科院很方便把这些培育成2代种,所以这批土豆的价值,在他们眼里非常高。
“那个,还有个事情跟方村长您交代一下,新村和青年湖的耕地,已经被划为了国家级种子培育重点保护基地。”
“明年开始您交公粮的事情,就由我们农科院与粮站对接了。”
“啥?”
方平安懵了,这又是什么情况?
政策怎么说变就变了?
你们都给拉走了我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