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了洪县,康锦辉见此处山清水秀,安平富宁,竟不见一个流民或乞丐,不禁好奇且生疑。毕竟两月前至此,治安尚差。
是夜,他于厚王府召见了洪县县令和柳镇镇将。
两个地方小吏何曾想过此生还能面圣,夜半被召至厚王府时,都难免战战兢兢,王县令更因劫婚一案而心绪不宁!
在厚王康稳南的书房中,着一身华贵常服的康锦辉坐于主位,两只手很悠然地搭在太师椅上。
58岁的他,身姿挺拔,面容清朗,脸上虽生了皱纹,却丝毫不显老态。
尤其是那双眼眸,锐利深邃,威严睿智,仅一个抬眼的动作,便叫人生畏。
位于下首的三人,分别是厚王康稳南、柳镇镇将曾末和洪县县令王思来。三人都恭恭敬敬地低垂着头,不敢直视龙颜。
康锦辉平静地讲起他一路的见闻,说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时,虽批判了地方官府不力,语气却并不激烈。
随后便说到洪县和柳镇却是一片安宁,看来是王县令和曾镇将治理有方……
王思来一听此话,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嘴角忍不住上扬,心想曾末到柳镇上任不足一年,皇上如此说,分明肯定的是他一人的功绩!
见皇上停止了讲话,厚王和曾末都未有搭话的意思,气氛有些诡异的沉闷,王思来思量着要不抬头跟皇上回个话,谦逊一番,说不定因此得个升迁……
未料头刚抬到一半,又听皇上冷不丁地说:“想来也有皇兄在此地的缘故吧!”——吓得王思来急忙将头低了回去,额上直冒冷汗。
康锦辉继续道:“朕犹记幼时与皇兄同出宫禁,偶遇一术士,其不识皇兄身份,竟言皇兄具天子之相,其所至之处,百姓皆能沐福祉……”
康稳南听闻此言,立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立于他右后侧的曾末,几乎同时跪了下去。
只王思来慢了半拍,跪下去才咂摸出皇上这平和的语气中,竟暗伏杀机!庆幸自己没来得及开口邀功……
“皇上圣明,那术士胡言乱语,岂能信之!县上不久前还有匪盗劫婚!且臣弟才疏学浅、愚笨不堪,不能为百姓谋福祉,亦不能为皇上分忧,还请皇上恕罪!”康稳南叩首道。
65岁的他满头白发,苍老的声音因惶恐略带哽咽。
“你才疏学浅?”康锦辉冷哼一声,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慢悠悠踱到叩首在地的三人面前,一把将康稳南扶起,强迫他与自己对视:“只怕皇兄是深藏不露吧。”
3
康稳南低垂着眼,一听此话,身子不由往下坠,却被孔武有力的康锦辉生生擒住,下不去。
直到他被逼得老泪纵横,现出悲戚、痛苦的神色,康锦辉才放开他。
多疑的康锦辉一直不信多年前沉稳多谋的康稳南,会甘心臣服于他。
眼见康稳南瘫跪在地,一副垂垂老矣、懦弱不堪的模样,他不禁怀疑起自己……
或许康稳南真的老了,也真的被他逼到了绝境,再无还手之力,他应该对他放心才是……
康稳南重新跪下后,便止不住小声啜泣。哭声犹如屋外冬夜里呜呜的寒风,凄厉、悲凉、沧桑且绝望。
跪在康稳南左侧的王思来,被眼前的情形吓得浑身冷汗不止,他叩首在地一动不敢动。
可他实在好奇曾末的反应,于是悄悄掉头瞟了一眼曾末,只见那个比他小四五岁的家伙,叩首在地,像个雕塑,似乎毫无惧色,还有点不卑不亢的姿态。
康锦辉又指责了康稳南一通,说他常年将自己幽闭于书房不见世人,导致百官指责他这个皇帝软禁兄弟,心胸狭隘之类,方才罢休。
末了,他指示康稳南于三日后在王府举办大宴,为即将去玄国和亲的素菌郡主饯行,及向世人表明他并未受到软禁!
4
王思来和曾末从王府出来时,天色已开始泛白,薄雾笼罩着周遭,寒气扑面而来。
被冷汗湿了内衫的王思来,急忙拢了拢衣领和袖子。候在府外的小厮见了,麻利地从马车里拿来一件披风,替他披上。
曾末向他作了作揖,便准备去码头乘渡船回柳镇。他是独自来的,连个小厮都没带。
王思来却笑眯眯地叫住了他,试探道:“曾镇将,你看天都亮了,你我二人寻一处,吃个早点再回?”
曾末40来岁,留着短胡须,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今年刚通过候补来柳镇上任。
他与王思来管辖之地虽仅隔着一条会江,却因分属不同机构而甚少碰面。
“王县令,我镇上尚有琐事待理,改日吧。”曾末面无表情地说完,抬脚便离去。他并不想与王思来有所瓜葛。
王思来讨好的笑,瞬间僵在脸上。看曾末离去,他气得吹起胡子,跟小厮道:“这个四方脸,本官给他脸了是不是!”自己官大一阶,主动邀他喝个茶,竟被拒绝!
他本瞧不上曾末,只觉对方穷酸,假正经,不知变通。
但两人刚刚一起面见了皇上,而皇上的谈话内容令他不解,为何召见他们却不谈政事,对劫婚案也只字不提,只重点数落厚王……
他心里堵得慌,很想听听曾末的看法,哪知对方却一点不给他面子!
接下来两日,康锦辉没再隐瞒身份,他带着爱妃贺飞羽,在国舅贺子怀,以及王思来、曾末等一众官吏的陪同下,好好游览了一番洪县和柳镇。
长相张扬艳丽的贺飞羽满面春风,大有衣锦还乡的快意,时不时会大方打赏围观的百姓。
5
转眼,到了厚王府举办宴会的日子。
洪县和柳镇的乡绅士族、官宦世家、富商巨贾、文学大家等,都被厚王请了来。
在小小洪县,这样大型的宴会,还是头一遭。
一向清冷的厚王府,这天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灯笼、彩带、风铃等精致的装饰物。
廊道铺了红毯,摆放了鲜花,转角处都置了火炉,点了造型精致的莲座烛台。
侍女们梳着双髻,穿着青绿色衣裙,有条不紊地在府里穿梭,忙碌。
晚宴将在夜时举行,未时刚过,王府之外便停满了各类华贵马车。
皆知陛下会亲临,无人敢迟,且诸多人是初来王府,都想早些前来游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