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看看她会怎么说?秦茉心想。
“是今日一位小小姐看我穿得单薄给我的。”李玉凤心想:这应该不算撒谎,也不算背弃承诺,确实是小小姐给她的。
太后听后点点头:“想是你心地善良,老天爷也对你十分眷顾。”
李玉凤低着头,有些惭愧。
秦茉表示赞同,太后确实说得对。
随后太后拉着她问她过去的事情,李玉凤一一回答,没有一分不耐,只是提起逝去的爹娘,红了眼眶,但她却死死捏着拳头,不让眼泪掉下来。
看见这样倔强的小女孩,太后心都快碎了。
不仅是太后,就连容嬷嬷都红了眼。
正当屋里一片哀伤时,屋外传来焦急又细碎的脚步声。
“禀太后,皇上和娘娘过来了。”宫女小跑进来,稳住呼吸后跪在地上。
“哀家知道了。”太后摆摆手,示意容嬷嬷将她扶起来。
将外衣穿好后,太后端坐在床前。
“待会儿哀家的儿子和儿媳要过来,你别害怕,他们都是很好的人。”见李玉凤有些紧张,太后拉着她的手轻声安慰。
李玉凤看了看那双洁白如玉又十分温暖的手,心底的紧张瞬间消散全无,她嘴角弯了弯,乖巧的点点头。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皇帝和皇后快步走进来后,先是给太后行了礼。
随后屋内的宫女全都跪下了,李玉凤不懂这些规矩,但还是像参拜太后那般恭敬的跪着。
“起来吧。”太后笑着抬了抬手。
皇帝和皇后这才起身,瞧见太后额头上包着纱布,皇帝皱着眉头,“母后身体可有大碍?”
“太医已经看过了,没什么事,休养几日便可。”太后说,“可给你父皇母妃上过香了?”
皇帝没有回答,语气带着些责备,“母后出门应当带些人才是,若是您有什么好歹,让儿子怎么办?”
太后知道皇帝是关心她,也不恼,“哀家知道了。”
皇帝扶着太后坐下,兴许是觉得刚才的话有些重,于是没有再开口,皇后看出氛围有些微妙,于是开口打破僵局。
“陛下也是太担心您了,刚才险些抛下祭祖大典去找您,要不是秦大人,恐怕这祭祖大典都无法完成了。”
太后一听,也有些自责,她是不该乱跑让皇帝忧心,但更多的却是感动。
“儿臣和陛下还未去给母妃上香,朝臣都说应当先去,可陛下执意要先来看您。”皇后又说。
太后抬眼看向皇帝,只见皇帝那双酷似好友的眼睛已经微红。
她说:“哀家知道,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
说完这话,屋内又变得十分寂静。
皇帝看了看,却看见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他问“这位就是救了您的小姑娘?”
太后说:“是她,姓李名玉凤,一路背着哀家找到容兰他们的。”她笑着,笑容里带着酸涩,“明明这么瘦弱,也不知道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背着哀家走那么久的。”
“过来。”皇帝点点头,随后冲李玉凤招招手。
李玉凤有些害怕,她看了一眼旁边的容嬷嬷,这才战战兢兢的走过去,比起太后,面前这个皇帝身上那股威严让她感到有些害怕。
她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她听爷爷说过,惹了皇帝生气,可是要掉脑袋的,可是她不知道,从前那个喜欢杀人的皇帝早就不在了,新皇代替了先皇。
“民女见过陛下,娘娘。”她学着刚才那些宫女的话,恭恭敬敬的磕头。
“起来吧。”皇帝尽量控制语气,以免太过严厉,吓到这个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姑娘。
“倒是个懂礼数的。”皇后看着小姑娘,虽然穿得破旧,但样貌却是十分标致,若是收拾干净,怕是比那些官家小姐也差不了多少。
“你如今几岁了?家里还有什么人?”皇帝只听说是个小姑娘救了太后,可当时实在是顾着祭祖大典,也没问太多,这才找着点空闲来看一看。
“民女今年七岁。”说完她顿了顿,又说:“家里只剩民女一人。”
“你父母呢?”皇帝又问。
“前年家乡旱灾,都饿死了。”李玉凤答。
“你是哪里人?”旱灾?难道是南方?
“白塔城。”说起家乡,李玉凤脸上带着感伤与怀念。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是了,前年是有旱灾,听说沿海一带最为严重,白塔城这名字,他听说过,那时京里涌入大批难民,都是南方来的。
说起白塔城的场景,灾民们无不声泪俱下。
没有水源,渴死的人不在少数,只有一些青壮年凭着毅力北上找到了活路,而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有些死在了家乡,有些死在了路上。
天灾人祸,不能避免,也是他做皇帝以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
听到这里,皇后和太后都抬起头,一脸心疼的望向李玉凤。
皇帝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
皇帝又问她是怎么来到皇家寺院后山的,李玉凤又将方丈大师收留她的过程说了出来。
“母后,您看这孩子无依无靠,不如带回宫里,跟瑭儿做个伴如何?”既然救了太后,那必定是要好好安置的,皇帝开口询问太后的意见。
“你是说做宫女?”太后问。
“封个县主,入黎月郡主一脉,如何?”皇帝一眼看出太后不想让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宫女。
黎月郡主是先皇的外孙女,从小身体便不好,她的母亲是先皇的大女儿成阳长公主,成阳长公主逝去后,黎月郡主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没有议亲,一直到去年才病逝,而她去世时也不过才三十岁。
让李玉凤当县主,已经是破例了,自古以来,只有皇家血脉才能认养为郡主或者王爷之后。
“哀家想让她入贤王一脉。”
提到贤王,皇帝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随之而来的是怀念与愧疚。
长公主那一脉不止黎月郡主一个孩子,虽然县主之位对她一个平民女子来说位份已经不算低了,可太后知道那黎月郡主的弟弟不是个省油的灯。
黎月郡主幼时便受先皇宠爱,先皇赏赐的财宝不计其数,说是往后黎月郡主成婚时当嫁妆,而黎月郡主的弟弟又是个不成器的,即使便成了家,也不顾家里的妻儿,终日在外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