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崇祯帝才放心地把手中处理好的黄瓜递到了公主面前。小公主接过黄瓜,这次却没有像之前那般心急火燎地大口咬下去,而是先仔细观察了一下黄瓜的外观,然后试探性地轻轻咬了一小口。刹那间,一种奇特的感觉涌上心头——先是微微有些麻酥酥的,但紧接着便是一股清新宜人、沁人心脾的香气在口中弥漫开来。这种美妙的滋味令小公主感到无比惊喜和满足,她那原本就明亮动人的大眼睛此刻更是笑得眯成了两道弯弯的月牙。
崇祯帝望着女儿那心满意足的神情,嘴角不禁微微上扬。他兴致勃勃地接连摘下两根鲜嫩翠绿的黄瓜,轻轻递到儿子手中。看着眼前可爱的儿女,心中满是欢喜与欣慰,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妻子却尚未品尝到这般美味。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又伸手摘取了三根黄瓜,同时笑着说道:“这可都是张好古家里种的黄瓜啊,如此美味,咱们不吃可就太亏啦!”
原本还有些矜持、不太好意思大快朵颐的三位贵人,一听皇帝都这样说了,便也不再拘谨,纷纷接过黄瓜,大口咬下,发出清脆的“咔嚓”声。这刚采摘下来的黄瓜,口感果然与众不同,新鲜水灵,令人回味无穷。更何况这些黄瓜还是由自家男人亲手所摘,而这个男人更是堂堂大明帝国的最高领袖。既然皇帝都发话说要占便宜,那岂有不遵从之理?就这样,一家人完全将张好古晾在了一旁,自顾自地享受起这难得的美味来。
而一直以来总是习惯于占他人便宜的张好古,这回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家子人吃得津津有味,转眼间已经吃掉了价值三十五两银子的黄瓜。张好古心里那个疼啊,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仿佛被人生生剜去了一块心头肉一般。
只见皇帝脸上挂着得意洋洋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站在一旁的张好古连忙上前一步,对着皇帝恭敬地说道:“皇上,您瞧,前面便是这一带最为出色的地方——西瓜地啦!”说着,还用手指向前方示意。
听到这话,皇帝低头看了看手中还剩下半截的黄瓜,随后兴奋地将其高高举起,一边挥舞着,一边朝着跟在身后的一大家子大声喊道:“都快些跟上,前面可有好东西等着咱们呢!”
话音刚落,只听得“嗖”的一声,一道娇小的身影如同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位活泼可爱的小公主迫不及待地冲在了最前头。见此情景,原本正牵着二弟手的大皇子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顾不得再照顾弟弟,松开手后便紧跟着妹妹的脚步狂奔而去。
果不其然,没跑多远,一片绿油油、圆滚滚的西瓜地就映入众人眼帘。那些西瓜个头硕大,表皮上布满了青绿色相间的锯牙纹,远远望去,宛如一颗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显得格外诱人。要知道,别说是在这寒冷的大冬天,就算是炎炎夏日,能品尝到如此新鲜美味的西瓜也是极为难得之事。毕竟,由于价格昂贵,购买者寥寥无几,因此即便是夏季,市面上出售的西瓜数量也相当有限。而在这冰天雪地的寒冬时节,这些西瓜简直就是有价无市!
曾经有这样一则传闻流传于世:话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某个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忽然感到口渴难耐,心中便萌生出想要品尝一口清甜多汁的西瓜来解渴消暑的念头。于是乎,他立刻吩咐身边的太监们赶紧出去寻找并购买西瓜回来。
这些太监们领命后不敢怠慢,纷纷四散开来,满大街地寻找卖西瓜的商贩。他们跑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集市庙会,甚至连城外的乡村都找了个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没有一家摊位或者店铺有西瓜出售!这可把太监们急坏了,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就在大家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名眼尖的太监发现远处街角处似乎有一个人在那卖西瓜。众人如获至宝般迅速围拢过去,满心欢喜地向摊主询问价格,并表示愿意全部买下。谁知那位摊主却连连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打算将西瓜卖掉。无论太监们如何苦苦哀求,甚至出价越来越高,摊主始终不为所动。
眼看着朱元璋还在宫中焦急等待着西瓜解渴,太监们心急如焚。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双方以两千两白银的天价成交,成功购得了那个唯一的西瓜。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夸张成分,但谁又能保证它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呢?毕竟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无数匪夷所思的奇闻轶事和曲折经历。
一路小跑着来到瓜地的公主,兴高采烈地直奔其中最大个的西瓜而去。只见她弯下腰,伸出双臂紧紧抱住那个圆滚滚的大西瓜,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想要将它抱起来。然而,尽管公主憋得满脸通红,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那个大西瓜却宛如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依旧稳稳当当地躺在原地,纹丝不动。
这滑稽的一幕顿时引得皇帝一家哄堂大笑。皇帝笑得前仰后合,皇后更是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而那位平日里总是端庄优雅、笑不露齿的帝妃,此刻也顾不得形象,毫不掩饰地开怀大笑起来。
原本跃跃欲试、准备去抱西瓜的大皇子,看到妹妹如此卖力都未能撼动西瓜分毫,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他暗自思忖道:“哎呀呀,瞧妹妹这般费劲都没成功,我要是上去也抱不起来,岂不是要跟妹妹一样当众出丑啦?”想到这里,大皇子连忙缩回了已经迈出的脚步,站在一旁,看着妹妹和那顽固的大西瓜,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又无奈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