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玄无奈叹了一口气,对于他而言,这笔财富其实无足轻重;
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以和珅为首的一些人的行为。
如果这批人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那就不会有今日之事了。
偏偏这些人非但未曾贡献于国家分毫,反而成了吞噬国力的蠹虫。
这般存在,留有何用?
张北玄也没有心情再去劝诫嘉庆,反正他的任务就是引导朱元璋觉悟。
“陛下,请你千万注意你的身体呀!”
“陛下,切莫让怒气伤了身体。”
“陛下,这些人全是无情无义之辈,怎能轻易相信?”
深呼吸几次后,嘉庆努力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朕没有生气,只感到非常失望而已。数年来朕全心全力为大清江山付出了一切,没想到竟然被一群不忠诚之人蒙蔽至今!”
“陛下圣明英勇,这些贼臣胆敢欺骗陛下一定是误以为陛下仁爱宽厚才会如此放肆无忌惮。”
望着面前堆成小山似的财富,朱元璋突然笑了出来,原来自己以前的观点完全错误。
想要依靠说教来改变官员们的心性简直是痴心妄想,唯有用铁腕政策来根治腐败!
“张北玄,我懂你的意思了。我们返回明朝吧。”
无奈之下,朱元璋如是说道。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张北玄轻轻一动心思,四人便已回到国公府内。
此刻即便身处于新环境中,朱元璋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静,心中不断想象倘若大明也出现了如和珅这样的人物,后果不堪设想。
“细细回味一番后我发现,尽管和珅的故事听起来荒诞不经,却并不是孤立事件。”沉默片刻后,始皇赢政发言道。
旁边李世民闻言,亦点头表示认同,但愤怒到一时说不出更多话语。
现场氛围略显尴尬之时,张北玄清嗓子发声打破沉默:
“陛下请安心,我可以保证大明绝不可能诞生第二个和珅式的大贪官。”
“那真是太好了!”听闻此言,朱元璋顿时放松了不少,对方向寒充满信心。
“可是陛下需知,即便没有大奸臣,小蛀虫依旧广泛存在于各个角落之中。如果我们不对他们加以约束限制,总有一天会演变成第二个‘和珅’般的存在。” 张北玄冷峻地警告着。
面对这样的告诫,朱元璋面色凝重,深知张北玄所言非虚。
“那么你觉得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呢?” 惊讶于其见解的同时,李世民好奇问道。
同样焦急求解法的朱元璋,则目不转睛地看着对张北玄,期盼他能给出一个妥善解决的方法。
思考片刻后,张北玄冷静答道:“要想彻底根除此顽疾,则必须从本质上寻找症结所在,然后予以消除。”
朱元璋深表同意地点了点头——没错,若要达成目的,首先要明确根源在哪里。
“请问根源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朱元璋眉头微蹙追问道。
“首先可设立严苛法律条款打击贪腐行为,并对违反规则者给予最严厉处罚。”张北玄冷冷开口。
“怎样实施惩罚措施才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呢?” 李世民紧接着追问。
“很简单,只要由皇帝本人直接监管一支联合财政与军事资源组建而成的特别执法团队,专门负责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所有敢于触碰红线者都将面临无情镇压。”
听了建议后,朱元璋再次陷入长久沉默。
他理解这样做确实能最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过也必然会遭遇强烈抵抗。特别是朝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成员……
实际上这样的组织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着名的东厂。
只要肯做,总有办法将其建设好。然而一旦付诸行动,则免不了要招致许多仇敌怨恨。
总之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政治较量。
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开正面冲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没人愿意主动惹是生非。
望着朱元璋不言,张北玄微笑道:“陛下,这件事其实很直接,只看你是否有魄力去做。”
“自然有,咱怎么可能没有这个胆量。”
朱元璋扬起头,斩钉截铁地答道:“咱身为皇帝,百姓都是咱的子民。如果他们遭受欺凌而咱置之不理,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听完这话,张北玄心里暗暗赞叹,这人的气概和胸怀确实与众不同。
历史上开国的帝王,有几个是等闲之辈?
通常这些人都能凭借自身独特的勇气和智慧,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就比如眼前的朱元璋吧,张北玄提出的一些先进观念和想法,最初虽然难以理解,但随后却逐步接受。
由此可见这些君主的确有着非凡的洞察力与包容心。
朱元璋显然也是如此,要不然也做不到如此成就,并且至今其影响力仍旧广泛深远。
张北玄继续说道:“对于解决腐败问题,主要还是靠两个途径:加强管理、提高官僚队伍质量。”
“首先是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检查和监督的部门,并且它必须只服从于陛下,拥有超越常规权力。”
“那你认为该怎样操作?”朱元璋沉思后问道。
“属下打算从户部与兵部各选出一批人组建一个新的执法团队。”
“恐怕这样未必理想。”张北玄摇头道。
“为何会这样想?”朱元璋眉头轻皱起来,似乎不太赞同张北玄的观点。
张北玄耐心解答:“因为抓奸臣这项任务十分艰巨,所需皆是精英战士;但目前明朝军队并不处在最佳状态。除了锦衣卫外,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太能满足需求。再加上这样做可能会让人产生猜测目标是谁的想法,这样一来陛下的行为就会引起各方关注,这对你的个人安全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而且行动期间所有步骤均需高度机密性,因此成员身份必须仔细筛选。”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并不是不能从朝廷内部选才。关键在于如何保障他们的忠诚。”
“根据帝师的说法应该怎么做?”
“陛下无需过于忧虑,这些特工虽然是由你挑选出来的人手构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是被动执行者。他们不会对陛下的命令有任何异议,
并且遵守最高纪律性原则。即使万一发生信息泄漏情况,你也不必害怕会受到不利影响,因为他们唯一效忠的人只有陛下本人,同时也是天子。”
听他如此解释,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你是这个意思!这些人背后都是皇族的支持者,家族历史都在宫廷服务之中,后代们亦为朱姓工作,
所以生命实际上完全掌控在咱的一念之间。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犯错或越界。”
思索片刻之后,他同意地点点头: “那么我们就按你的建议来办好了, 优先选取内廷侍卫为主力, 如果人数不够再考虑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人马。”
“老朱你真明智!” 张北玄赞许道: “如此不仅有助于打击贪腐, 同时也能巩固威望,可谓一举两得。”
“哪里的话, 是你们辅助得好。”
朱元璋微微露出笑容,他觉得这种策略颇有可取之处,尤其是目前的局势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朝廷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显露野心。
尽管前不久刚通过严厉手段进行过清理,但那群心怀鬼胎之辈显然仍未罢休,并且似乎还在跃跃欲试。
更重要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政治敏锐性愈发提高,一般的手段几乎很难瞒得过他的眼睛,这让对方感到迫切需要改变策略。
“最棘手的问题在于,想要将那些贪婪官员绳之以法并非易事。”思索了许久之后,朱元璋还是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
于是他又问:“帝师,依你看,此事应该委派何人负责呢?”
其实,在心里,他早就打定主意希望能由张北玄出马。
张北玄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当然能明白朱元璋心中的打算。
“此类重要事务需得交付给老朱你,最亲近且既有胆略又有智慧之人,同时还必须具备公正无私品质。”
面对朱元璋的提议,张北玄直截了当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等于是在拒绝这个安排。
他也清楚,让张北玄亲自执行并不现实。随后,只见张北玄冷笑道:“不瞒你,对于此事我已经有所打算。”
朱元璋略感惊讶,随即问道:“不知道你心目中的合适人选是谁呢?莫非是李善长不成?”
张北玄摇头道:“不是的,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跟随陛下一同建立帝国功勋、享有崇高声望的大将军徐达。”
“哦?徐达?”听到这个名字后,朱元璋不禁陷入沉思。
的确,自从平定了蒙古入侵威胁以来,徐达便一直处于半退隐状态。
不过仔细琢磨之后,他继续补充说,“诚然,咱确实非常信赖徐将军。然而考虑到其现今已贵为魏国公,身处高位,如果将其纳入此案处理行列之中,怕会造成人心不安……尤其若有人担心他会包庇高官,就更加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