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
张北玄叹了口气,显得很无奈:
“陛下啊,这个支出只是第一代人的,你有没有想过,如若后面每一代人都算下去呢?”
“根据现在大明制度,郡王生下的子嗣,同样只会指定一人做未来的接班人, 除此之外,其余子嗣,都会被分封为将军。”
“且,这些人的俸禄,每年是五千两白银!”
“两百五十个郡王,每人十个子嗣,总共会出现两千五百个将军,这些支出需要一千两百五十万白银!”
“再加上之前已有的藩王跟郡王,他们需要四百三十万两,那么算下来,就是这些子嗣,就已经需要一千六百八十万两的支出了!”
嘶!
闻言。
朱元璋三人,都仿佛遭受当头棒喝一般,突然顿悟,震惊不已,面色变得苍白无比!
整个皇宫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三人,脑子此刻都不停的盘算着。
粗略估算,在朱雄英、朱允炆这代人时,这些皇族子孙所需耗费的白银,就已高达千万两之巨!
先前四百万朱标还能接受,但如今摆在眼前的,是千万多两,这却令朱标不得不更加慎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洪武年间,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万两银子左右,
单是为了养这些皇家后裔,就要消耗了过半的国库收入!
张北玄所说的这个问题,犹如晴天霹雳,震颤着朱标内心深处。
“如此下去,此制度必不能存续!对诸王政策必须调整!”朱标坚定地站起身。
他深知,若这个制度任由其发展,必将使大明根基受到侵蚀!
亡国,不过是时间问题。
听到这番话,朱棣嘴角扬起笑意,语气中难掩激动,“大哥,你悟了?”
“放你娘的屁!”
紧接着,朱元璋一顿怒吼!
闻言,朱棣颇不服气地嘀咕:“父皇又要骂人了?张北玄说的没错,这根本还是制度本身就有问题啊。”
不同于朱棣那般小心谨慎,朱标坦率说道:“父皇,依张北玄所言,或许不用等太久,待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这些人每年俸禄,只怕不会少于此数。”
“父皇,长此以往,这个政策,恐怕会极大削弱大明的基础!”
冷哼一声,朱元璋斜眼看了张北玄一眼,淡淡地说:“你们俩啊,只看到表象而已。”
“别听这小子说得那么可怕,事实上,有一件事他没算到。”
朱标二人面露迷茫互视后追问: “是什么事情?”
“如今,正是大明上升期!假如将来皇帝励精图治,不断进步,那么未来几十年之内,国家税收何止只有两千两白银。”
“咱没记错的话,那永乐至宣宗盛世时期, 都是繁荣期,那时候的大明,每年国库收入不得五千万两银子?”
“咱没说错吧,张北玄?”
张北玄微微一笑,赞同道:“老朱啊,你这见解还真是一针见血啊,不错,那时大明的确会更加富强。”
“伴随而来的人口增加,也会使财税规模大大扩展,甚至有望突破七八千万两规模。”
朱元璋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咱的政策,何来的错?
哼!
骨头里挑刺?
咱呸!
正当他炫耀之时,张北玄话锋一转:
“但是,老朱啊,你也忽略了一个问题。”
“即使大明国库收入,随着时间推移确实增长,然而这些藩王子嗣,也会迅速增长。”
说完,张北玄转身从龙桌上拿出了一根笔,在地上画了个一。
三人纷纷好奇,跟在张北玄身后。
“现在,让我们假定这个一是第一代的藩王!也就是小小棣这一代,他是一个人,这没问题吧?”
显然已经领会用意三父子,相视点头,表示认可。
“很好,接着往下进行模拟,倘若燕王府诞生新子嗣,也不多,就两个子嗣,那我就在这下面画两条杠。”
“接下来,这两个子嗣,至少会再添两个后代,那么两人的下面,在各画两条杠,也就是总共四条。”
“接下来,依旧按照两个子嗣算,那么就是十六条……”
“那么后面就是,二百五十六条……”
眼见张北玄在地上画满了杠,无处可画,朱元璋、朱标和朱棣都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
他们顿时明白了,原来张北玄是利用这些画出来的杠,在演示朱家后人不断增长的趋势。
前几代的人口还算在情理之中。
但随着基数日益扩大,朱氏一族的子嗣数量,便呈现出了爆发性的增长!
这般惊人的增长速度实在令人畏惧!
仅仅是区区十来辈人的繁衍周期,整个族群规模竟然膨胀至几十万人之多!
“哎哟喂,我的亲娘啊!”朱棣忽然猛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是满头大汗。
不过,一旁的朱元璋跟朱标,也都开始额头上冒起细细的冷汗。
“老大,你说这种计算方式可信吗?”
虽然出身贫寒,自登基以来也曾刻苦研习各门学问,但对于算学一窍不通的朱元璋还是提出了疑问。
相比朱元璋而言,身为才学出众者的朱标,则显得更为内行:“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真实情况比这还要糟糕得多!”
他神情庄重地凝视着朱元璋,言语间透出前所未有的急迫感:“父皇,我们都错了,大大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些藩王后裔,绝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简单翻倍罢了,实际上是数十倍的速度疯狂繁衍!”
“长此以往下去,藩王这个大窟窿,终有一天会把朝廷给吸干的!”
这时候的朱元璋,顿时显得慌乱不堪,最终颓然坐在地上,双目圆瞪,却不知所措。
“难不成,咱真的错了吗?”
朱元璋陷入自我怀疑当中。
旁边目睹这一切的朱棣,更是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父皇——”
朱标跪在朱元璋的面前,语气坚定:
“无论如何,我都必须马上对现有藩王制度进行调整,否则咱们大明江山,危矣!”
短暂静默之后,朱元璋先是轻轻点头,然后又摇摇头否定。
“不能改,藩王制乃是咱为大明所做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能改!”
“父皇!别执迷不悟了!”
“老大,不能改啊!”朱元璋痛苦的摇头。
“可是父皇,若藩王制度不改,大明的结局现在就可想而知,一眼看到了头!这样的大明,就算在辉煌又能怎样?”
“老大,你……”
朱元璋顿时愠怒!
朱棣见状,赶忙请求在一旁的张北玄缓和矛盾:“张北玄,快帮帮忙调解下吧,不然他们又要心生嫌隙了。”
张北玄也是无奈了的看着朱棣,随后朝着朱元璋喊道:
“老朱啊,你别那么急!关于改善藩王制的办法,并不一定非得要废掉原有体系才算解决之道呀。”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眼睛一亮。
朱标也猛然抬起头来,朝着张北玄问道:
“真有办法解决?”
不仅朱标抬头困惑地看向张北玄,连站在他身侧的朱棣,脸上也写满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有了!”
“这样吧,老朱,你要是真想学的话,跟我去一趟后世,我带你去大学听两节课,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