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冷哼一声,反驳道:“他不是帮你从老四那里夺回了皇位吗?还帮助咱们逼我写下退位诏书,让你顺利接过了江山,名正言顺地登基为帝!”
“这是何等的大功绩!”
“谁还敢说张北玄无功?”
这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心中早有打算,因此一定要将张北玄留在身边,就是为了赋予其一份不可替代的功勋!
听完这话,朱标再次表示认可。
这时,一旁的朱棣却开口问:“那些大臣真的会同意吗?”
“这样的权力实在是过大了,大臣们怎么可能答应?”
闻言,朱元璋与朱标相视而笑,笑容中充满了冷漠。
“毕竟,天下的主宰还是我们朱家人。”
“要是有人反对,直接砍了就是!”
朱元璋语带冰寒地说着。
朱标也附和地点了点头。
都说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自己这次登基自然更要显得强硬几分!
父子三人商议许久才各自散去。
……
另一边,现实生活中的张北玄则悠闲地漫步在商场里。
既然明天朱标即将登基,作为朋友总该送点东西表达一下祝福吧?
如此盛事可是比什么结婚都要隆重得多啊!
经过一番思量后,张北玄决定挑选一件礼物送给朱标。
最后,他在地摊找到了一套机械设计方面的书籍。
这套书籍不仅详细讲解了各类枪械结构及制造工艺。
从最初原始版本的火绳枪直至后来的手枪以及机关枪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
这样宝贵的资料放在古代,几乎称得上是国宝了吧?
……
次日清晨,张北玄如期出现在皇宫内。
东宫内,朱元璋几人早已等候多时。
见面之时,张北玄直接拿出那套精心准备好的图书递给朱标,并解释道:
“今日乃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实在想不到更好的东西可以用来祝贺。”
“左思右想之后还是认为提高军事实力最为实用。”
“里面记载了一些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里的武器技术,倘若掌握了其中的知识并加以改良,定能让大明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
张北玄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尽管目前大明也有使用类似火铳之类的器械作战的经验,但相比之下威力实在是微不足道!
若能按照书中所教授的方法对现有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则整个帝国的实力必将得到空前加强!
“谢谢你,张北玄!”
说着,朱标双手接过了这份珍贵厚礼;
旁边观战多时的朱元璋也颇为羡慕:“早些年间若有此物相助,咱等说不定早已统一北方,灭了元朝了呢……”
“哪还能容得那些宵小辈嚣张跋扈至今?”
没搭理朱元璋的闲话,张北玄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那即将更换服饰出席典礼的新皇帝。
因龙袍早已备好,没过多久朱标就换装完毕走了过来。
见状,张北玄掏出手中的手机咔嚓一声定格下这一刻画面。
目睹全过程的好奇宝宝朱元璋,也主动要求来一张自拍留念;
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穿着龙袍的两位朱家男人,以及穿蟒袍装扮稍逊一筹但依旧威风凛凛的朱棣,三人完成了合照环节并将图像永远存于相册当中。
兴起之下,张北玄甚至还将照片上传到了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给更多网友观看。
待一切就绪之后,众人便启程前往大殿参加仪式去了。
只留下朱元璋,独自伫立于寝殿外远远望着逐渐消失于视野尽头的身影出神。
当司仪高呼“敬迎太子殿下入殿”之际
满堂群臣纷纷伏倒在地以示尊重,唯有紧随其后的那位年轻男子例外,他昂首挺胸步入殿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注视。
此刻正有位身穿将军服披坚执锐之人,低下头默默观察张北玄;
此人正是名将徐达。
此刻,徐达的眼神死死地锁定了张北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这个人的来历。
此次加冕仪式的地点设在了庄严肃穆的皇宫大殿。
步入大殿后,映入眼帘的是文武百官按序分列于两侧,虔诚跪拜的身影。
正中是一条猩红的地毯,如同一条延伸至皇权顶点的生命线,一直延伸到九层台阶之前。
每一步阶梯似乎都在诉说着皇权至上的无上权威。
而台阶之巅,则安置了一张熠熠生辉的金龙宝座。
待朱标缓缓登至最上一层,并端坐在那把闪耀着帝王之威的宝座上时,整个帝国的命运也便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当走到台阶脚下的时候,朱棣自然而然地止住了脚步,静静地站在第一排的位置等待。
张北玄试图跟随朱棣一同站立,却出乎意料地被朱标伸手拉住。
“随我走。”简
短几个字后,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下,张北玄就被引导上了象征权利中心的九级台阶。
立于朱标身后,目睹着其面容庄严地坐上王位之际。
下方传来徐达洪亮的声音:
“恭贺陛下!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是无数溢美之词。
“在场诸公皆为朕之长辈或旧识,请大家不必如此拘束。”
朱标语气温和且坚定,显然对此番场景已是驾轻就熟。
“朕……仅宣示几点事项:尊奉先帝为太上皇,皇后尊升为太后。”
闻言后满朝文武均点头表示赞同。
这自古以来便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
尽管朱元璋如今退居二线成为太上之尊,但他留下的影响仍旧深刻;
因此众人都愿意接受这一称号的变化。
何况除了唐之外鲜有皇帝自愿让贤的例子。
想到或许能因此换一个更为仁慈宽厚的新主子,众人更是纷纷称赞此举英明。
正当气氛渐渐稳定之时,朱标话锋一转:
“还有一事需向诸位宣布,朕要将一个人引荐给大家认识。”
言毕起身,来到仍略显迷糊中的张北玄身旁,拉着张北玄的手郑重宣布道:
“张北玄!他曾救朕的母亲命于危难之际,也有从龙之功。”
稍作停顿,朱标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情绪,旋即坚定地说出了接下来决定性的言辞。
“所以朕册封他为大明帝师!”
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大殿顿时变得议论纷纷。
“这位公子究竟是谁?”
见状,徐达侧身问旁边的老臣:“你可知他是何方神圣?看着不像是军中人物吧?”
老官员捋着胡须若有所思:“实不知情。但据闻确实非同小可...”
此时身处焦点中心的张北玄内心更添几分困惑:
怎么回事?
怎么会突然要给我这么大个官衔?
为何事先没有任何提示?
底下一名臣子壮起胆量询问道:“敢问陛下,你所说的救母之恩,莫非是指他曾救护过皇太后娘娘吗?”
听罢此言,朱标准确答复说:
“正是。七日前,母后身患重病的消息想必已广为人知。”
“幸亏有张北玄及时施援,否则恐怕难以挽回朕母亲的性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