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气氛凝重。
李豪身着皇子服饰,却不见半分纨绔之气,他笔直地站在殿中央,目光坚定。
手中所呈奏折,正是他连日来在军中实践的成果汇报。
奏折上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他对大唐军事改革的期盼,也承载着他穿越千年而来的抱负。
等待皇帝的回应,如同等待命运的判决,他的心弦绷得紧紧的,手心微微出汗。
殿上,以张九龄为首的几位大臣,正对着皇帝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地指责李豪。
“陛下,这盛王殿下在军中妄改祖制,扰乱军心,实乃大忌!如此轻率妄为,恐生祸患!”
张九龄声若洪钟,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般敲击在李豪心上。
李豪只觉一股寒意自脚底升起,瞬间蔓延至全身,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
张九龄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原本就凝重的气氛,更是如同凝固了一般。
李豪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道道目光如利箭般射向自己,有质疑、有不屑、有愤怒,更有幸灾乐祸。
这些目光,像是一张无形大网,将李豪紧紧束缚,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李豪的呼吸变得急促,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沉闷得让人窒息。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阵阵刺痛,却也让他保持着一丝清醒。
李豪知道,此刻,自己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李豪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
李豪知道,自己不能退缩,更不能屈服。
他必须为自己的改革方案辩护,为自己的抱负而战。
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更关乎大唐的未来,关乎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百姓的命运。
张九龄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剜着李豪的心。
李豪能感受到,张九龄的言辞之中,不仅仅是对自己改革方案的不满,更夹杂着对自己的深深忌惮。
张九龄这是在借题发挥,想要将自己置于死地!
李豪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却又不得不强行压制下去。
他知道,自己现在势单力薄,与张九龄这样的朝廷重臣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豪的脑海中,飞快地闪过无数念头。
他必须想办法,化解眼前的危机。
李豪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大殿两侧的文武百官。
他看到,一些大臣的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显然是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
而另一些大臣,则是一脸漠然,似乎对这一切都漠不关心。
只有少数几个人,眼中流露出担忧的神色,却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李豪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知道,自己现在是孤立无援,只能靠自己。
李豪的目光,再次回到皇帝身上。
他发现,皇帝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无法揣测其真实想法。
这让李豪的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李豪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内心的波澜。
他知道,这是他能否继续推行新军事理念的关键时刻,如果这次失败,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臣附议!”另一位大臣也站出来附和,“盛王殿下年少轻狂,不通军事,却妄图改变我大唐军制,此举实在荒唐!”
“臣也附议!”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李豪淹没。
他站在那里,身形巍峨不动,仿佛一座孤峰矗立在惊涛骇浪之中。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了掌心,但他依旧一言不发,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龙椅上的皇帝,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
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父皇,”李豪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儿臣……”
“够了!”一声威严的断喝打断了李豪的话。
大殿上的喧嚣瞬间平息,所有人都看向了声音的来源——一位身着戎装,满脸络腮胡的将军大步走进了大殿。
他是谁?
为何如此大胆?
哥舒翰大步走向殿中央,他的眼中透着一股豪迈与坚定。
他毫不避讳地扫视了一眼那些反对的大臣,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殿上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哥舒翰的出现无疑给这场辩论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他跨前几步,站在李豪身旁,拱手道:“臣近日在军中亲自检验了盛王殿下的军事改革,效果显着。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绝非空谈,而是实打实的成效!”
殿上顿时一片哗然。
一些军方将领见哥舒翰带头支持李豪,纷纷站出来附和。
“陛下,臣也赞同哥舒翰将军的意见。盛王殿下的理念确实可行,他在军中的举措已经得到了士兵们的认可。”一位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语气坚定。
“臣附议!”另一位将领紧随其后,声音铿锵有力。
李豪的心中瞬间燃起了一丝希望,他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心中涌动。
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那些反对的大臣们并未放弃,他们的情绪有些动摇,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张九龄面色铁青,他怒视着哥舒翰,质问道:“哥舒翰将军,你如此力挺一个年少轻狂的皇子,难道不怕军中从此乱成一锅粥吗?”
哥舒翰哈哈一笑,豪迈之气溢于言表:“张大人,军事之道,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盛王殿下的理念虽然新奇,但正是因为这份新奇,才让我们的军队焕发出新的生机。若是因循守旧,大唐又怎能长治久安?”
皇帝的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仔细权衡着各方的意见。
他目光扫过殿中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盛王的身上。
李豪的心跳如擂鼓,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父皇,恳请您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为大唐的辉煌添砖加瓦。”李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坚定的眼神中透出无尽的信念。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环儿,你且退下,朕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明日早朝,再做定夺。”
李豪深深鞠了一躬,心中却已燃起了熊熊斗志。
他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前方的路依旧充满了挑战与未知。
殿外的阳光洒在李豪的身上,他大步迈向未知的未来,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李豪退出大殿后,立刻被一群高级将领围住。
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关于现代军事理念的细节。
李豪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开始侃侃而谈。
他从战略战术层面,讲解了如何适应各种战争形势,例如沙漠作战、山地作战、丛林作战等等,并结合唐朝军队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接着,他又从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士兵训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
他时而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地描绘着未来战争的图景;时而娓娓道来,耐心细致地解释着各种专业术语。
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哥舒翰更是听得眉飞色舞,不时拍案叫绝,大声称赞盛王殿下的军事才能。
“妙啊!真是妙啊!”哥舒翰激动地走到李豪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盛王殿下,你的这些理念,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若是能够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我大唐军队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表达了对盛王殿下的敬佩和支持。
李豪感受到众人的热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终于得到了军方高层的认可,这是他穿越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
夜深人静,李豪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踱步。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地上。
他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内心既兴奋又担忧。
他知道,竞争安西节度使职位的挑战即将来临,这将是一场更加残酷的角逐。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卷地图,仔细地研究着西域的地形地貌。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仿佛在模拟着千军万马的奔腾。
他深知,西域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在那里站稳脚跟,并非易事。
“安西节度使……”李豪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坚毅的光芒,“我一定要得到这个职位!”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殿下,圣上有旨,宣您进宫觐见。”
李豪踏入御书房,李隆基正襟危坐,手中拿着的正是李豪的奏折。
“环儿,”李隆基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的军事理念,朕已经仔细考虑过了。” 李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朕决定,”李隆基顿了顿,目光如炬,“让你参与一些军事决策,先从旁听军机处议事开始。” 李豪心头一震,一股狂喜涌上心头。
这虽然不是直接授予他实权,却是一个极大的肯定,意味着他正式踏入了大唐军政的核心圈!
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恭敬地叩首:“谢父皇隆恩!”
走出御书房,李豪感到浑身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等候在外的高级将领们立刻围了上来,他们的哥舒翰更是用力拍了拍李豪的肩膀,爽朗地笑道:“恭喜盛王殿下!陛下果然慧眼识珠!” 其他将领也纷纷向李豪道贺,言语间充满了敬佩。
李豪微笑着一一回应
夜间,李豪在府中设宴庆祝。
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而欢快。
然而,就在李豪举杯畅饮之时,他无意中听到隔壁桌几位将领的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年事已高,恐怕不久就要卸任了,他现在正在赶回长安。”
“可不是嘛!这可是个肥差,各方势力都盯着呢!”
“听说安禄山已经开始活动了,他可是个狠角色啊!”
“还有河西节度使夫蒙灵察,也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李豪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安西节度使……
这正是他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他原本打算徐徐图之,没想到竞争已经如此激烈。
安禄山、夫蒙灵察……
这些名字他都听说过,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边将,实力不容小觑。
宴会上的喧闹声似乎突然远去了,李豪的脑海中浮现出西域广袤的土地,以及那条通往世界中心的道路。
他放下酒杯,目光深邃而坚定。
“看来,这场争夺,比我想象的还要残酷……” 他低声自语, “来人,”李豪突然开口道,声音低沉而有力,“备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