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高这位工科男最擅长的就是逻辑分析,他首先回想了自己的收获和长处,然后又开始总结自己现存的不足之处。
首先,第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对力道的控制还不能随心所欲。以至于与三个人交手之时都会用力过猛,把三人都推的一个踉跄,让人失了脸面,可能也得罪了那三个武当第三代弟子。
第二个不足就是还没掌握太极之中以柔克刚,浑圆循环,生生不息的奥妙。交手之时以刚猛之力把对手击退,而不是用太极的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把对手打败。
自己对上通和、通德等第三代弟子,用这种刚猛之力尚可御敌,但若是对上内劲比自己强大之人,那肯定会吃亏。
第三个不足就是没掌握料敌先机、后发先至的精要。刚才与三个人对阵之时,双方使用的都是太极拳,李凡高能够从容对付。他对这几天对太极拳也练得熟悉,对方的套路招式他了然于胸。
但若是对上不同门派之人,人家突然来个猛虎掏心,或者是刀劈华山,在没有形成身体条件反射的能力,对上不熟悉的拳法,自己还能不能够从容应对,这可很难说。
也就是说,李凡高现在对自己以慢打快的技巧还没有信心。
想到了这三点不足,李凡高决定明天早上一定向青如道长好好的请教一番,解决心中的疑虑,真正掌握太极之中的奥妙。
他心中有点期望,若是能与武当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最强的弟子较量一番,那该多好。这样一来,自己对太极拳的拳意或许又会得到进一步的领悟。
看着太极湖湖面波光粼粼,李梵高思绪万千,浮想翩翩。
阵阵初夏的清风吹过,湖面上荡起了一阵阵的波浪,拍打在岸边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李梵高从沉思中回醒过来,长吐一口气,平复自己的思绪,静立5分钟,又默念《太极真经》,练习起太极拳……
次日一早,李梵高照例在项目工地上巡查了一番,把相关细节交代了几句,转身就向武当山上走去。
青如道长居住在武当逍遥谷,按照正常的速度,从山门到逍遥谷坐景区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到了逍遥谷再到武当道人居住区要2个小时。
从景区车下来,李梵高便快步向山谷走去。他身体强悍,这些天又对武当梯云纵勤练不辍,登起山来自然比常人快上许多。
他不想让游人感到惊讶,所以在登山谷之时也是采用快步走的方式。登到了道人居住区,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
穿过穿过几道围栏,向工作人员显示了通行证,向山谷后后面的生活区走去。
武当山的几处后山都有出家道士居住,青如道长就住在逍遥谷的后山。
一进到里面,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里面松柏苍翠,亭院楼阁,显得古朴清幽。
李凡高来过逍遥谷两次,不过两次都是青如道长在逍遥谷外面接见他,今天他也是第一次进到这后山。
他不知道青如道长住在哪一栋建筑物,正要找个人询问。
突然,从左边的一个一栋建筑物里走出5名道士,都身穿道袍,头上系着发髻,年纪都在三十上下。其中三人正是昨天在武当山脚下遇到的那3名道士。
李梵高躬身拱手向几名道士行礼,还没等他开口,却听那通德道士说道:“李居士,我等在此等候多时了。”
“通德道长,通和道长,不敢劳烦各位在此等候。”他以为这些人专在此等他,带他去见青如道长呢。
却听那通和说道:“李居士,昨天在山下与你推手输了一招,本来也不应该再次拦你,可是又听你说要上山来向青如师叔讨教,事关武当声誉,也只好再与你过一过招了。”
又一名道人说道:“青如师叔是我们的长辈,你要向她讨教,就先过咱们这一关。若你连我们这一关也过不了,那你也不需要向青如师叔讨教了。”
李凡高一听,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说“请教”这一词,被人家误会成上山踢馆来了。
哎,就怪自己当时没说清楚。
他正要出言解释,其中一名身形肥胖的道士上前一步说道:“李居士,贫道通玄。你既然敢闯上山来,定有些本事,就先让我领一番吧。”他昨天听通和、通德说眼前这青年在山下连败武当三人,自然是认定这人是来闹事的。
通玄话音一落,不等李凡高回答,一招太极拳的闪通臂,迈步分手,弓步推掌,便向李凡高当面袭来。
这几个武当第三代弟子谈话的时候举止有礼,语气平和,但动起手来却毫不留手,出手便是势大力沉的闪通臂。
李凡高双手抱圆,向后一捋,使了个捋字诀。可是他使出二分之一电弧强度的电能内劲,却对这位通玄道人捋之不动。
通玄身体连晃也没有晃一下,转身一个高探马,跟步翻掌,虚步一掌从下向上切向李凡高,顺势再来一招右蹬腿,合抱双手,提膝一脚蹬出。
通玄这两招发出的劲力竟然合成一体,从左向右化为一道劲力向李凡高的右肩直踢而去。
李凡高反应极快,一招十字手,坐腿扣手,撇腿分手封住通玄的来势,“砰”的一声,通玄右脚,李凡高双手碰在了一起。
这一下单纯是两道定力的碰撞,已不是太极拳的拳意。
李凡高在通玄的两股劲道汇合之下的一击,身体一震,向后倒退三步。他变招很快,趁着这后退之势,默念《太极真经》,运起的电能内力,转体旋臂,弓步打出一拳太极的搬拦锤。左手握掌成锤贯上第二级电能内劲,向着通玄横劈了过去。
却见通玄并不慌张,左手一招单鞭,使出一个“按”字诀,向下按,竟把李凡高的搬拦锤往下按了两尺。
“呼”的一声,李凡高的拳劲打向地面,隔着一米多,把地上的落叶也击飞起来。
另外的四人道人脸色微微一变,特别是通和道人,他昨天在山下与李凡高推手,那只是力量和太极拳内劲的比斗,而不是正面对敌。可是从现在李凡高与通玄师兄打斗的情景来看,自己却是如何也是输了李凡高一筹。
却见通玄双手一划,一招白鹤亮翅,交错双掌,虚步向前,左掌横削向李凡高颈部。
李凡高右手向通玄的左掌一搭,右手画了一个半圈,使出一招云手。
却发现通玄的左掌之力极为强悍浑厚,一股内劲使得自己划圆的右掌极为缓慢。
李凡高体内按《太极真经》运行的电能内劲为之一滞,随之立即产生出一种抗力。
随着这种抗力,李梵高使出《太极真经》里面的“采”字诀,顺着对方打过来的力道向左一拨。
这轻轻的一拨,看似绵软无力,可那一掌却暗藏着千钧之力。这“采”字诀的关窍是使对方的力道左右滑动。这一拨,《太极真经》驱使体内电能产生的抗力,立即把通玄的左掌向左滑动了两尺,掌心从李凡高的右侧穿了过去。
下一刻,李凡高使出一招,左右穿梭,抱圆跟腿,内劲在双手抱圆之间积累,周边地面的落叶随着他的抱圆即纷纷扬起。
他踏上一步,右掌缓缓推出。这一招左右穿梭,用出的是《太极真经》里面的“挒”劲,把通玄左右封住。手掌推出看似缓慢,却包裹着巨大的内力,直推向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