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曾经送给瓜尔佳文鸳的那条红麝香珠,也被她悄悄命人以珍贵的红玛瑙珠替换了回来。
然而,正是由于皇后那出人意料地放下了心中执念、豁然开朗,使得皇后并没有蛊惑齐妃李静言给叶澜依送去绝育的药。
如此一来,齐妃李静言幸运的没死,这便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再说到甄嬛,自带着浣碧与崔槿汐踏入甘露寺,那日子仿若坠入了无尽的苦渊。
往昔在宫中的富贵尊荣、繁华盛景,皆成了遥不可及的旧梦,取而代之的是清苦、孤寂与艰辛。
甄嬛与崔槿汐是实打实的惨,粗茶淡饭尚不能饱腹,还要从事繁重的洒扫劳作。
那破旧的禅房,夏不遮雨,冬不避寒,每至夜深人静,唯有冷硬的床铺与满心的凄凉相伴。
而浣碧,却有着别样的境遇。
明面上,她与甄嬛同甘共苦,一同劳作,可私下里,静白等一众尼姑对她却是客客气气。
只因她是皇后的人,故而在这甘露寺中,未受太多磋磨。
后来,甄嬛一行迁至凌云峰,因着果郡王时常前来探望舒太妃,甄嬛与浣碧便也有了更多机会见到他。
浣碧,早在未成为皇上的碧常在之前,心中便种下了一颗关于果郡王的爱情种子。
果郡王曾经嘴角噙着一抹浅笑,夸赞她碧色衣裳甚是好看。
只这轻轻一语,便如同一缕春风,吹开了浣碧的心门,让她自此对果郡王芳心暗许。
自来到甘露寺后,频繁的相遇,仿若命运的刻意安排,每一次目光交汇,每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都让浣碧心中的爱意愈发浓烈。
再加上果郡王的额娘舒太妃对她亦是另眼相看,那和蔼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让浣碧不禁觉得,自己与果郡王之间,似乎有着一种无形的羁绊,仿佛是天定的一对佳人。
然而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浣碧怀着满心的欢喜,脚步轻快地走在这条小道上。
可是,当她走到小道的转角处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瞬间呆立当场,整个人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
只见甄嬛正与果郡王紧紧相拥在一起,两人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亲密无间。
那一刻,浣碧只觉得自己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紧,然后用力捏碎。
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在她的胸口蔓延开来,迅速传遍全身。
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原本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在这一刻轰然崩塌。
无尽的嫉妒与怨恨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向她涌来,瞬间将她彻底淹没。
那种嫉恨之情如此强烈,以至于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脸上。
自从甄嬛出宫前往甘露寺后,时光匆匆流逝,已然过去了整整三个年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浣碧始终如一地默默地跟随着甄嬛的脚步,形影不离地守候在她的身旁。
这三年浣碧从未向皇后禀报过有关甄嬛的任何事情。
她深知自己与甄嬛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毕竟她们本就是同父的亲姐妹。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因为她清晰地意识到,甄嬛根本就不需要她这个妹妹。
浣碧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往昔的点点滴滴。
犹记得当初,她身边众多小宫女们纷纷阿谀奉承,夸赞她容貌出众、天生丽质,甚至断言比起安陵容来,她更适合成为皇上的妃嫔。
于是乎,那个时候的浣碧也曾心生向往,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皇上的嫔妃。
只可惜,她的这点小心思很快便被聪慧过人的甄嬛识破看透。
更为令人心寒的是,即便知晓了她的愿望,甄嬛却丝毫没有要成全她的意思,硬是不肯给她一丝一毫接近皇上的机会。
后来,若不是仰仗着皇后精心谋划布局,浣碧恐怕永远都无法实现自己入宫为妃的梦想。
可即便是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皇上的碧官女子,那时的她却发现,自己的心早已不知不觉地系在了风度翩翩、才情横溢的果郡王身上。
而如今,眼看着甄嬛与果郡王互生情愫、情投意合,这怎能不让浣碧感到愤愤不平?
她实在难以咽下这口气,不甘心就这样将心爱之人拱手相让于他人。
于是,浣碧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向皇后告发甄嬛与果郡王之间的关系。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燎原之火一般在她的脑海中燃烧起来,怎么也无法熄灭。
此刻的浣碧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她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既然自己得不到那就毁灭好了!
而甄嬛与果郡王之间,早有微妙的情愫暗生。
在宫中时,彼此便借由诗书与琴音相知相惜,暗通款曲,有着书信往来。
甄嬛在甘露寺受苦受难之际,果郡王时常带着温暖与关怀前来照看,会在甄嬛思念家人时,耐心地倾听她的悲苦。
这一切,让本已被皇上的绝情伤得封心锁爱的甄嬛,心中那早已冰冷的角落再次被温情填满,重新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于是,在这远离尘世喧嚣与宫廷纷争的凌云峰,甄嬛与果郡王情不自禁地走到了一起。
自甄嬛前往甘露寺祈福后,温实初牵挂于心,时常不辞辛劳前来探望,可甄嬛心中,却始终横着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
遥想初入宫之时,为避宠,她求温实初帮她装病避宠,可那时的她,确实身染重病,几近奄奄一息。
而在病中,她满心疑虑,总觉得是温实初因得不到她的爱而生出恨意,故意用了重药,致使她一病不起。
直至后来她自行停药,身体才慢慢好转。
虽然后来知晓或许是自己错怪了他,可那曾经的猜忌,却如影随形,让她即便面对温实初如今的关怀与探望,也始终不敢全然交付信任,心中总是隐隐怀着一丝戒备与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