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何娟先来的古默巷新家,看到大门没锁,知道秦淦西已经来了,秦励国是没有这么快的,他要和同事边走边聊,每次都要比她晚到五六分钟。
桌上,已经摆了四个敞开盖子的饭盒,一个装的米饭,其它三个分别装的是红烧狮子头、麻辣兔丁和油淋茄子。
她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瞪了他一眼,“吃这么多,不想过日子了?”
秦淦西呵呵笑道:“我转了近两个小时才买到这些,不表扬我倒还罢了,还挨批评就是您的不对。”
红烧狮子头、麻辣兔丁是他请老刘弄的,油淋茄子是他自己在山上炒的。
上午确实出去了近两个小时,想买一些东西来补充熟食库存,结果让他心痛。
大肉包子基本不卖了,纯肉小笼包的供应也只有早上一波,卖完不再有。
雪菜包子、盐菜包子、糖油粑粑、油条倒是有,但供应量也不是很大。
牛肉面没有了,全部变成雪菜面,他倒是不嫌弃雪菜面。
以前很少见的馒头,现在变成当打面食。
最后他买了二十个雪菜包子、二十份雪菜面,因为他前世喜欢吃雪菜,在不缺油水的情况下,雪菜和雪菜制品还是很好吃的。
何娟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挨批评?还要挨揍呢。”
看了一眼墙角两个麻布袋,“你又带来了什么东西?”
秦淦西应道:“四十斤碎米,四十斤玉米。”
碎米是他把剥出来的大米破碎的,一颗米被他“切”成三四截;玉米也是种植空间里产的,颗粒比外面世界出产的大得不是很明显。
“这些都是你同学家里寄来的?”
“也不全是。我遇到了以前合作的人,他们从外面倒腾这些东西过来,给我这么些,想要我找两个晚上和他们出去捕鱼。”
何娟看了他一会,然后问道:“你不是说都散了吗,怎么又遇上了?”
秦淦西笑了笑,“回到老家,有的都不习惯,便又想法子赚钱。”
何娟伸手在他头上拍了两拍,“你可要注意了,现在是上过央日报和省日报的人,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秦淦西笑问:“妈,我上央日报的报道,我奶奶看到后哭了没?”
“嘭”“嘭”两声响后,何娟的声音响起:“你奶奶那是为你高兴的,想什么呢?”
秦淦西缩了缩脖子,笑着说:“我知道。”
秦励国走进来,恰好看到何娟拍秦淦西,马上把把头稍稍抬高,将视线抬高十五度,“淦西,你今天过来也是有事吗?”
秦淦西应道:“嗯,还是制作一些零部件。”
何娟瞪圆眼睛问:“你又有新的研究出来了?”
秦淦西笑了一下,“上次和你们说了的,电动打谷机,另外还有一个脱玉米粒的小玩意。”
秦励国问道:“你说的脱玉米粒,是不是也不需要人工脱粒了?”
秦淦西摇摇头,“这个也是人工的,但占地很小,效率比现在的那些要高八倍以上,而且老老少少都可以用。”
何娟把家里带来的菜和从食堂买来的饭拿出来,“吃饭。”
他们买来的饭还和上个星期一样,倒是菜不再是香辣螺蛳,变成了辣椒炒螺蛳肉,里面还有几小片肥肉。
看来他们也想通了,那么多菜在家,用不着这么节省。
有这种心理变化就好,就能更快接受他今后带来的一切。
秦淦西扒拉一些米饭放到他们饭盒里,然后开吃。
他们买来的饭,他是不会吃的,不是咯牙就是味道不对,那不是吃饭,是吃苦,这样的苦没必要吃。
何娟扒了一口秦淦西拔给自己的饭,嚼都没嚼几下就吞下去,“这大米太好了。如果每顿都吃这样的饭,菜都可以不需要。”
秦淦西笑着说:“以前只要有肥肉吃,觉得是最好的生活,这段时间吃多了,感觉还是需要别的菜,各种菜都可以吃吃。”
秦励国点了点头,“我们迁徙来这里,生活质量逐年下降,我爸住院以后,生活质量反而越来越高,再想以前的那些好生活,感觉还不如这段时间。吃的花样多了,油水也更足。”
何娟说道:“我们单位已经有人担心秋季的收成,还有冬天怎么过。大多数男人和少数女人都去炼钢铁了,田里、地里杂草根本拔不过来;五十多天没下雨,很多水田都干到开裂;有的地方高报产量,分的粮食大量减少,到时候吃什么?”
秦淦西轻叹一声,“这不是我们老百姓需要担心的,上面自然会管。有大食堂保证,全国一盘棋嘛。”
前世搜查这些年变化的资料时,一直都没能找到今年的变化,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自然灾害应该是从秋天就开始了的,可能不具备普遍性,但这里至少是这样。
面对这些,他其实能做的不是太多,一是试图通过多研究出一些农业机械,使得能开更多的荒,硬件上予以解决;二是拥有种植空间,尽可能多生产、多储存一些粮食。
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源头,还得是要解决人的思想。
开源节流,首先要开源,如果不开源,哪怕流出的再少,也架不住库存的降低。
一个家庭没有粮食进来,即使米柜再大、米再多,最终也是会吃完的。
何娟闻言沉默了一会,然后转移话题说:“我们厂的杜学义副厂长很有意思,在看到你的报道上了央日报后,又来我们办公室表扬了我一通。哦对了,我的转正手续已经办完,下个月的工资就是三十一块钱了。”
秦淦西端起饭盒和她的饭盒碰一下,“祝贺我妈转正,碰一下。”
秦励国郁闷地说:“什么好事都被你碰上了。工作不要买,转正可以提前。”
何娟拍了拍秦淦西的肩,“这都是淦西带给我的。”
秦淦西有些不解,“妈,你们厂让你提前转正,难道真是因为你的学习速度快,还有我那两种设备吗?”
这个年代有些事情的原则是坚不可摧的,要说因为这两种原因让她提前转正,他感觉有些不靠谱。
何娟笑着说:“只能说是一个诱因吧。主要原因还是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了我们厂一嘴,而我们的一位厂长很在乎这样的荣誉。据说他写的通讯也播出了,有同事听到了内容,说是我的学习速度快,鼓励儿子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总之就是厂领导为了鼓励我继续支持你,为你解决后顾之忧,所以提前转正。央日报也报道了你后,他更高兴了,私下里和其他厂长说,他们的决定很及时、很正确。”
她这么一说,秦淦西就明白了,蹭他的流量嘛。
不过他很喜欢这种蹭,毕竟给家里带来了足够的好处,如果配件厂也这么蹭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