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林万明的闲极无聊的测算:“这个观澜秘境,可能一年后才能让我们离开。
之前别人说的,三个月或者半年,也只是经验之谈,事情往往会有别的意外。”
林万顺摆手:“别瞎说,我还等着出去考状元呢。”
凡宝哈哈哈:“一个根本不读书的人想考状元,说出去谁信?我们都不信。”
林万顺得意道:“只要会写字,其它的都不重要,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又不是不认识字,认识了字还有什么不会考的。
人家有什么要求我们就照着要求去写就行了,揣摩人心吗,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林万明也道:“实际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也觉得挺好考的,就是考试那个漫长的时间,实在是有点搓磨人,考完了真的无处可去。
就算是有小境珠,也不敢躲起来,禁军会在附近走来走去,所以想到考试还是会打哆嗦。
要是我们过了年也出不去的话,就考不成了,只有后年再参加考试了。
当然同考试相比,来这里更合算,在这里挣下的家当,如果在外面不当贪官的话,怕是干三百年也赚不到。”
凡宝岔了个话:“三百年?一千年也赚不到,你就说哪个当官的家族最后能赚到一个小境珠的?”
众人一怔,都看向凡宝,另外,亲戚不知道凡宝和星回月见弄到一堆小境珠的事,以为他说的就是现在大家在里面待着的这个小境,所以都看她。
而凡宝的兄弟和妹妹都是因为那一个又一个来得平平无奇又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小境珠。
大家一致点头,顾宝珠道:“对的啊,这种宝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的是大开眼界。
你以后可不要随便让人家进来,这种东西只能当成传家宝,一辈又一辈的往下传,任何原因都不要拿出去。
对了,几千两银子可以买房置地,这玩意儿上千万两不能卖掉,就是和这土地等量的金银都不能卖。”
林万顺悠悠道:“在我们老家,几十两银子就可以盖个宅子,土地吗,几两银子能买个宅基地,三十颗铜钱一棵中柱,二十多颗铜钱可以买一个大梁,很便宜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便宜,我们刚到四营那几年,也住不上好房子……现在终于不一样了,虽然四营还是我的故乡,就是好久都没有回去了。”
凡宝突然想到,看向俩哥:“你们俩中了举,老家的人会不会知道?父母会不会在那里办酒?会不会搞得沸沸扬扬?”
林万顺喝醉了,脸儿红红:“要啊,你爹那个要脸的人,不办酒他怎么好意思行走四营?
估计他以后会长住四营,都懒得回玉屏了。
嘿嘿,因为玉屏城藏龙卧虎,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像他这样的小蚂蚁,一个小小的生意人,谁也不会卖他的账。”
事实还真让林万顺说中了,说林建成夫妻两个人穷人乍富也好,说他夫妻俩打脸四营的亲戚本家也好,两人竟然住在神仙洞里不走了。
别说这里还挺好住,非常的冬暖夏凉,大溶洞里盖房子,本来就是保险中的保险,让人觉得舒服极了。
夫妻俩身边还有仿生人伺候,不用烧锅煮饭,不用种菜不用种田,什么事情都有人做好了,白天就坐在洞口晒太阳现世,晚上回到各自的小境里修炼。
吃穿用度全部都是最好的,玉屏城的生意很赚钱,加上两个人都有点爱好手工,一个喜欢做家具,一个喜欢织布做衣裳,能用到钱的地方真的是很少很少。
林老太和老头九月重阳的那天被大儿子扶上山登高望远赏菊花,去的就是神仙洞的上方,凡宝家地周边的野菊花乱石地。
那里无数的野菊花盛开,上了一点年纪的人眼睛不好,都喜欢到那里去摘一些野菊花,晒干以后当茶喝。
林老头和老太夫妻俩,说是赏菊,其实是来摘野菊花。
四人从小路上去,背后还跟着背着篮子的小四,上到中途的时候,林建成和顾琴书正坐在神仙洞洞口烤太阳,夫妻俩一脸的舒适惬意。
林老太瞪了他们半天,顾琴书乐滋滋道:“这是要上山去干什么?要不要进来坐坐喝口水?”
林老太也走累了,便不管不顾自己曾经做过多少不要脸的事,看了一眼老头,拄着拐杖上去。
到了门口朝里面一望,一个清秀漂亮的小男孩,就是林小呆,手端托盘,四杯茶已放置在洞口的竹桌上。
然后一盘碧玉盘盛装的茶点落在桌上,布上奶油的蛋糕,一种油炸的裹了芝麻碎的空心酥,指肚儿大的小麻花,花生糖……
还有一盘子果子,都削皮切好了,盘边放有银叉,叉上就能吃。
顾琴书一摆手:“吃点吧,配茶吃缓解茶醉的,甜点解醉。”
林老太不知道什么叫茶醉,口渴了喝点水吃点茶,又怎么会醉人呢?
她只知道现在看见的东西她一辈子都没有吃过。
且茶杯也是小小的,精致的小白瓷杯,只够一口。
林老太哼了一声:“整这死出,这点茶够谁吃,不人不样。
牛眼杯都拿来装茶,这不是爷们喝酒用的吗?这点茶怎么解渴?”
顾琴书道:“哈!我们喝的是六十两银子一斤的茶,只是喝个味道而已,又不种田又不种菜,怎么可能口渴呢?要那么大的杯子干什么?”
林老太睨了她一眼:“你在挖苦我是干活的牛马?”
顾琴书:“怎么可能,从我来到这四营镇,就没看到你老干过什么活,哪像我们,一家子死里逃生,如今就开始摆烂了,学你老呗,坐在门口晒太阳就是好啊!”
林老太虽然气愤,但是看到盘子里的水果糕点还是想吃得很,忍不住就动手吃起来了。
林建成让小呆小果再整些来给大哥家父子俩吃,数量多多的搞了些,杯子也大一些。
小四喝了茶好一会子才问:“当真是六十两一斤的?”
林建成道:“是的呀,不过是我们卖六十两一斤。
我们在玉屏城新买的房子那边有个稻堆山,过去可能是种田的,因为是梯田,所以前主人不耐烦种田了就搞成茶园,现在长出来的茶叶挺好的,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这个。
我们自己吃不完也卖一点,就是六十两银子一斤的晒青,是不是感觉挺好喝的?”
小四道:“回甘极好,唇齿留香。”
林建成高兴:“等一会儿让小呆给你们家送两斤,难得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