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父听了温月的话,就拉上赵何两家,一起去了兵丁那边,表示愿意免费提供青砖,帮他们重新建几个砖房。
几人听了果然眉开眼笑,连说那怎么好意思?季父直说应该的,你们在这边陪着我们吃苦受累,之前这土屋也是暂时住的,现在上面同意烧砖,肯定要给你们住的地方也建好,咱们整个村都一样嘛。
兵丁的脸色就好了,也允许大家轮流去修路,不然全村人都涌上去修路,不能家里啥也不管吧,烧砖建房子都不能停呢。
那村道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条两三米宽的土路,也就清理杂草灌木,搬开稍大的石头,有坑就填平,做成能走人的平整道路就行,妇女老人都能干。
官府发的五斗粮肯定是不够吃的,很多人家添上一半野菜混着吃也都快吃没了。给温月家帮工是没钱的,但中午提供两个饼子一碗素菜,也是很好的一顿了。除了去修村道的,各家都有一两个青壮来帮季家建房。
三哥画好了范围和标记,温月跑来跑去的传达指令,十几二十个人一起动手,打地基、砌墙……只用了一个月,季家的屋子都准备上梁了!每天都看着那墙一截截往上涨,真的很有成就感啊。就连帮忙的人也觉得不亏,他们都学到了砖房怎么打地基和砌墙,原来砖屋的地基是这样做的,砌砖要砌丁字形,学到了学到了!
等到赵书吏再来的时候,就看到沿河都是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水田,离河远些的地方也有些旱田,青青的禾苗笔直成列的立在水田中,映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格外漂亮。
还有季家的房子已经有一丈高了,在一片荒地中尤其显眼。这是堪比城里的房子啊,几时见过农家的屋子建这么高的?赵书吏不由得有些酸的想,他自家的屋子都没这么好,至少没这么大。
这个月又烧了几万匹砖出来,季父问赵书吏是每个月都收一批,还是等村里都建完了一起收?赵书吏想了想,反正上面也没催,还是一起收吧,每个月收岂不是每个月都得麻烦一次?
那可好,现在赵家和何家就一起动工了。季家这边上梁后就是做屋顶,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不过屋顶就没有瓦了,做瓦的工序太复杂,买瓦又没那么快,而且很多人都买不起,最后就打算用木板。
其实就是用木板锯成小块做的木瓦,在木屋建筑也比较常见。只是青砖和木屋顶的结合似乎有些奇怪,不过青砖墙配上原木色的木屋顶,倒也别有风味,显出些温馨和谐。
还好有个村民会些木工活,他之前就帮着季家做了木窗木门等,二哥和三哥有些兴趣,也跟着学了些,几人一起又忙了近一个月,才堪堪完成了这屋顶。
季家建房之后,大家又来帮兵丁建房了。这次更快,因为就是几个简单的小房间,不需要什么堂屋厢房,只用了半个多月,季家的屋顶还没做完,几个兵丁的屋子倒是先建好了。
温月的土豆和药材也长势良好,土豆长得很快,季父非常奇怪这是什么药材,怎么从未见过。温月暗暗偷笑,心想你见过才怪了。
不过他对其他几种倒是有些猜测,说是有点像田七、砂仁和藿香。还说这几种确实是喜欢潮湿温暖的气候,怪不得能养活。
在到达岭南的五个月后,季家的农家大院建好了!
除了几个兵丁建在村口的几间小屋,这是全村第一个建好的青砖大院,就连院子都用青砖围了一米多高的镂空围墙,又漂亮又气派。
此时村里人因为烧砖和建房子都熟悉了起来,大家都来参加了季家的乔迁宴。
有人送一块布,有人送半袋粮,有人送一把青菜,还有人就带着今早采的野菜,反正是没空手。季家也不嫌弃,只要来了的都好好招待。
不过这时候全村人都还没房子,更没有桌椅板凳,季家的碗筷也不够,最后温月出了个自助餐的主意。来的人都自带碗筷,季家就做几锅大锅菜,还到城里买了不少新鲜的烧鸡烤鸭和叉烧肉,放在院子里临时做的几个木长桌上,请大家排队自行取用。
虽然有些不伦不类的,但也很丰盛了,不说穷人家几个月都没吃过肉,有些人家甚至连官府借的五斗粮都吃完了,早就已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是赵家何家等,流放时身上也没藏多少钱,现在都用的差不多了。
温月要不是有空间,季家也早就吃不上饭了,真以为搜身的人那么笨?搜出来自己都是有份的,谁会不尽心。
所以这一顿还是吃得大家眉开眼笑,再加上看着漂亮气派青砖房,想着没两月自家也能住上这样的屋子,就忍不住乐。有些人甚至流放前都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
热热闹闹的吃完这顿乔迁席,季家终于拆掉了那几间树枝搭的窝棚,搬入了新家。
新家外表虽然漂亮,里面还是空荡荡的。
这也没办法,他们还是犯人呢,去城里买家具不太合适,也不确定官府会不会同意。而且花钱太多了,他们家虽然还有500两银子,但季父想留到关键时候用,也不想太招眼。
好在二哥和三哥说已经学会了一点木工,打算就自己砍树慢慢做,先做吃饭的桌子,再把床做出来,日常生活也就够了。
村里的村道也终于修好了。这个月赵书吏来的时候,还给他们拉了一个石碾子过来,用来碾谷子的,这之前要先把晒谷场碾得扎扎实实。
进入了如火的六月,全村人再次放下所有事进入农忙,连两个嫂嫂都去地里帮忙捆稻穗了。但家里人都不让温月下地,说她还没嫁人呢,不能给晒黑了。
一年两熟虽然能多收粮,但也确实累。为了晚稻插秧方便,稻田里的水不能排空,到了中午,水热的发烫,还不时有蚂蟥窜出来把腿脚咬得千疮百孔。热到中暑,也只能在树下稍微休息会。
只有三个哥哥下了水,其他人就跟着把稻穗捆好,再慢慢用板车运到晒谷场去晒,运谷子一般也是重劳力干的,不过大家实在心疼哥哥们,就一边捆一边慢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