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
建安四年,十月。
贾彦祖今日休沐。
定好的宝剑已经铸造完成,贾彦祖要去取剑。攒了半年的钱,贾彦祖一凑够钱就火急火燎的下定金。
来到这里两年多,贾彦祖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贾彦祖的字好看了,会一点围棋,会一点剑术。
回家后,贾彦祖在院中舞剑,只看架势是有的。
不知何时,贾诩来了。
“彦祖,有进步。”贾诩捋着小胡子夸赞道。
贾彦祖收好剑,拱手道:“叔父,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看天色,将军没有留你?”
“将军练枪,不需我在一旁。”贾诩道。
顿了一会儿,贾诩又道:“彦祖,袁绍令陈琳写檄文,檄文中细数曹操的恶行,说曹操是无道之臣,贪残酷烈。欲联合将军造声势,伐曹。”
“如今,曹、袁两军于黎阳屯兵,只隔八十里,相持不战。彦祖,依你之见,将军该作何准备?”
哟,官渡之战要打响了。但是还没开始。贾彦祖心算了一下,现在是建安四年,曹操和袁绍要招安张绣。
书上写,“隆冬盛寒,未可动兵”,要等到明年开春才开打。
“叔父,彦祖拙见,袁、曹两方势大,投靠其中一方才是保命良策。”贾彦祖先定下基调,“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曹操定会招安将军。而袁绍,为了让曹操腹背受敌,也会招安将军。”
闻言,贾诩笑眯眯的看着彦祖,“袁绍、曹操中择其一,彦祖会如何选择?”
又来考我?贾彦祖无奈叹气。叔父明明心中早有打算,我跟着叔父不会错。
“叔父,袁绍,四世三公,占据四州之地,帐下名士众多,兵马、粮草充足。但是,袁绍多谋少决,好为虚势,不懂用兵之道。帐下谋士互相攻讦,心不齐,内斗严重。”
“袁绍此人,没有容人之量,没有辨英才的眼睛。将军若是投袁,不会得到重用,反倒会死于谗言之下。”
“彦祖以为,若是袁绍派人招安,可直接回绝。”
这时,张绣从墙后翻过来,“彦祖,如你所说,投曹操?”
“呃……将军,你怎么在此?”
贾彦祖吓了一跳。我和叔父私聊,怎么还有一个张绣偷听!
张绣略显尴尬的挠了挠头,“那个……是这样,文和说,彦祖得了一把宝剑……我是来欣赏宝剑的。恰好听到了。彦祖,你继续说。”
贾彦祖要开始长篇大论了。
“是,将军。曹操和将军有旧怨,天下皆知。将军若接受曹操的招安,曹操必会为将军向陛下请封,彰显他的广阔心胸和容人之量。”
“以如今的形势看,袁强曹弱。但是,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事不在少数。关键在于用兵之道、用人之道。曹操用人唯才,不以门第为门槛。”
“且,曹操自己善于用兵,帐下郭嘉、荀彧、夏侯惇……如此,曹操比袁绍强。”
张绣和贾诩不觉得贾彦祖的话少,反而没有听够。
有文和、彦祖在我帐下,是我的福气。张绣心中暗道。
彦祖,有大才啊!贾诩欣慰的想着。要早日给彦祖过继子嗣。
不久后,袁绍的使者和曹操的使者出发,往襄城来了。
曹操派出的使者刘烨,早一日到了襄城,打算先游说贾诩。贾诩是张绣手下第一谋士,张绣一定会听取贾诩的建议。
次日,袁绍的使者到了。
完全如同贾彦祖所说,两方都想招安张绣。
张绣想也不用想,当即就想撕碎招安信,但是忽然停住了,“袁公兴兵打曹操,胜负如何?”
使者早已准备了说辞,“隆冬寒月,权且罢兵。”
使者又道:“主公认为,将军和荆州刘表有国士之风,派我来请将军拜入主公帐下,共谋大事。”
贾诩上前讥讽道:“袁绍兄弟尚不能容,如何能容天下国士?”
张绣将招安信撕碎,斥退袁绍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