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走进侯府的那一刻,晏清歌和小承安飞奔过去,一家人再次团聚,幸福的笑声回荡在侯府的每一个角落。
墨羽寒抱着妻儿,久久不愿松开。晏清歌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深情与关切,“羽寒,你瘦了,在前线一定吃了不少苦。”墨羽寒轻轻抚去晏清歌眼角的泪花,“只要能守护这一方安宁,再苦也值得。”小承安紧紧搂着墨羽寒的脖子,“爹爹,我和娘亲每天都在盼着你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侯府充满了温馨与安宁。然而,晏清歌深知边疆的将士们仍面临诸多困难,她决定为前线贡献一份力量。
晏清歌召集了侯府的下人和附近的妇女们,在侯府的庭院中摆开了阵势。
阳光洒在众人忙碌的身影上,晏清歌站在中间,声音清脆而坚定,“姐妹们,边疆的将士们为了我们的安宁浴血奋战,我们虽不能亲赴战场,但可以为他们缝制衣物,筹集物资。”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晏清歌亲自裁剪布料,她手中的剪刀灵活地穿梭,脸上专注而认真。
一旁的妇女们也不甘示弱,飞针走线,嘴里还不时交流着,“这一针要缝得密一些,免得冬天漏风。”“对,将士们穿着暖和,才能更好地打仗。”
墨羽寒看着晏清歌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和感动。
夜晚,他来到晏清歌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清歌,你辛苦了。”晏清歌微笑着看向他,“这算什么辛苦,能为你,为将士们做点事,我心里踏实。”
物资筹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商家听闻是为边疆筹集,故意抬高物价。
晏清歌得知后,亲自上门与商家理论。她挺直脊背,目光凌厉,“国难当头,你若趁机发不义之财,就不怕遭百姓唾弃?”商家被她的气势所震,最终以合理价格出售了物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批衣物和物资被送往边疆。将士们收到后,士气大振。
一日,侯府来了一位负伤的将士。晏清歌连忙让人将他扶进屋内,亲自为他包扎伤口。
将士感激涕零,“夫人,您的善举让我们在前线更有斗志。”晏清歌眼中含泪,“你们在前方拼命,我们在后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小承安也深受感染,他虽然年纪小,但也会帮忙整理物资。
有一次,他不小心摔倒,膝盖擦破了皮,却一声不吭地爬起来继续干活。
晏清歌心疼地抱起他,“承安,疼吗?”小承安摇摇头,“不疼,我要像爹爹一样勇敢,为大家做事。”
在晏清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后方助力的队伍中。侯府的仓库里堆满了大家捐赠的物资,场面十分壮观。
然而,晏清歌也遇到了一些闲言碎语。有人说她一个侯府夫人,不该抛头露面。
晏清歌听到这些,只是淡然一笑,“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能帮到将士们,一切都值得。”墨羽寒得知后,坚定地站在她身边,“清歌,你做得对,不必理会那些风言风语。”
一次,筹集物资的款项出现了短缺。晏清歌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又变卖了一些首饰。墨羽寒知道后,紧紧拥住她,“清歌,你让我如何报答你的深情。
”晏清歌靠在他怀里,“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无需报答。”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前线的物资得到了充足的保障。墨羽寒在战场上更加勇猛无畏,连连取胜。
这天,晏清歌收到了墨羽寒从前线寄来的书信。信中写道:“清歌,你的付出让我和将士们充满力量,待我凯旋,定与你长相厮守。”晏清歌读着信,泪水模糊了双眼。
转眼间,寒冬来临。晏清歌担心将士们受寒,又加急赶制了一批棉衣。她亲自带着这些棉衣送往军营,一路上风雪交加,但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当她到达军营时,将士们列队欢迎。晏清歌看着一张张充满敬意的脸庞,心中充满了自豪。她将棉衣分发到将士们手中,“愿这些棉衣能为你们抵御寒冷。”将士们齐声高呼:“多谢夫人!”
在后方的日子里,晏清歌始终牵挂着前线的战况。她每天都会向归来的将士打听消息,听到胜仗的消息时,她会欢喜雀跃;听到伤亡的消息时,她会默默祈祷。
春节将至,晏清歌组织大家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的年货。
她带着小承安一起,将年货装上车,送往军营。军营里,将士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感受着家的温暖。
经过漫长的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墨羽寒率领着将士们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
晏清歌和小承安早早等在城门口,当看到墨羽寒的身影时,他们激动地跑过去。一家人紧紧相拥,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