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改革初见成效,帝国法典的执行稳步推进,地方权力的集中让朝廷对全国的掌控力更胜以往。然而,旧贵族世家仍在暗中较量,他们不满权力旁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维系自身影响力。
刑部尚书拱手道:“小姐,近日监察院查出部分世家私下资助落选官员,以试图绕过新政,再度掌控地方。”
监察院院首补充道:“除此之外,一些世家子弟以学堂为名,暗中培植势力,试图影响帝国学堂的课程安排,继续灌输旧有的贵族思想。”
凤念昭目光微冷,淡淡开口:“他们想借学堂恢复旧日权力,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她环视众臣,缓缓说道:“世家曾是帝国的基石,但如今若他们无法顺应改革,便只能被淘汰。”
她顿了顿,继续道:“传令监察院,调查所有与官员选拔有关的世家财务往来,凡有贿赂、操控选拔者,立即处置。同时,设立‘帝国学府理事会’,所有帝国学堂的教学方针,由礼部与理事会共同制定,不得由任何世家干涉。”
礼部尚书拱手道:“小姐,此举可彻底断绝世家对学堂的影响,但是否会引起更大反弹?”
凤念昭微微一笑:“他们若安分守己,朝廷自不会动他们。但若胆敢阻挠改革,帝国绝不会容忍。”
---
京城动荡
当夜,京城监察院突袭调查,查封了数家世家资助的“私塾”,发现其中私藏旧日封建教材,甚至有人教授“世家治国”之学,意图培养对抗新政的官员。
赵宁深夜进入书房,神色凝重:“小姐,我们抓获了几名私塾先生,其中不少曾是被罢免的旧官员。他们以讲学为名,实则试图影响学子对朝廷的忠诚。”
凤念昭翻阅密探呈上的供词,淡淡道:“这些人倒是执着,失去权势后,竟还想着用学术战胜现实。”
她随手将供词放下,语气淡然:“传令,凡教授非朝廷指定教材者,废除其教职,终生不得入仕。”
赵宁犹豫道:“小姐,是否要公开处置,以儆效尤?”
凤念昭沉思片刻,道:“不必公开,若闹得太大,反倒会让他们成为反对改革的象征。私下处理,让他们彻底失去影响力。”
赵宁拱手:“是,小姐。”
---
地方施压
三日后,南方几大世家联合上书,称帝国法典“过于苛刻”,要求朝廷重新考量对世家的限制。
朝堂之上,户部尚书拱手道:“小姐,南方世家势力深厚,若强行推行新政,可能会影响税收,甚至引起地方动荡。”
一名官员附和:“小姐,世家虽有诸多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帝国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否可适当放宽部分条款,以缓和矛盾?”
凤念昭看着群臣,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帝国的律法,岂能因某些人的不满而改变?”
她语气不疾不徐:“传令南方各州巡查使,对所有世家田产进行核查,凡超过律法规定者,皆需归还部分土地于国家。同时,设立‘公田制’,允许无地百姓租种。”
众臣一片哗然。
兵部尚书皱眉道:“小姐,此举恐怕会让世家彻底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凤念昭目光沉静:“他们若愿配合,朝廷便给他们生路;若他们执意对抗,那便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
世家的回应
五日后,南方世家派代表前来京城,希望能与朝廷直接对话。
大殿之上,世家代表王承礼拱手道:“小姐,世家为帝国贡献良才无数,如今朝廷收回土地,削弱世家势力,是否太过严苛?”
凤念昭淡淡道:“世家若真心为国,又何必担忧自身权势?如今朝廷并未废除世家,而只是让他们遵循律法。”
王承礼叹息道:“小姐,帝国强盛,离不开世家的支持。若无贵族治理地方,百姓难以依赖。”
凤念昭冷笑:“难道百姓只能依赖世家,而不能依赖朝廷?”
王承礼一时无言。
凤念昭继续道:“世家若愿意顺应改革,朝廷自会给予他们出路。若执意反抗,那便无需再多言。”
王承礼最终无奈拱手:“小姐之令,我等谨遵。”
---
局势平稳
南方世家在朝廷的强势态度下,最终妥协,开始配合法典的执行。同时,公田制的推行,使得大量无地百姓得以获得生计,地方税收反而有所增长。
朝堂之上,户部尚书拱手道:“小姐,南方局势已定,世家虽仍有影响力,但已无法左右朝政。”
凤念昭微微颔首,道:“继续推行公田制,确保百姓生计。帝国的未来,不该被少数人掌控。”
赵宁低声道:“小姐,您的改革已稳步推进,世家势力逐渐削弱,接下来是否可转向其他事务?”
凤念昭轻轻一笑,目光淡然:“帝国之路,远未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