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与叶清雪则并肩而行,不紧不慢,凌虚时不时回头看看云汐;
叶清雪则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两人偶尔交谈几句。
行至一家书画店前,凌虚目光,被一幅山水画卷牢牢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驻足凝视。
叶清雪也移步上前,微微俯身,仔细端详着画作。
云汐逛得累了,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拉住他们二人,嚷着要去吃胡饼。
三人围坐在街边的小食摊前,热气腾腾的胡饼端上桌来,香气扑鼻。
云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吃得津津有味。
凌虚与叶清雪相视一笑,也拿起胡饼,细嚼慢咽起来。
正在此时,安一龙匆匆赶来,一眼瞥见凌虚,登时喜形于色:“凌虚公子,可算找到您啦!”
凌虚闻言抬起头来,眼中满是疑惑:“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安意左右环顾一圈,压低声音道:“此处人多眼杂,可否借一步说话?”
凌虚微微颔首,二人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
安一龙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一层一层打开,露出一块玄铁环。
他双手捧着玄铁环,递向凌虚:“公子,您瞧。”
凌虚伸手接过,抬眼问道:“你是何时得到这块玄铁环的?”
“就在昨日,我将三枚七彩舍利,归还慈恩寺。寺中高僧为表谢意,赠我一尊佛像。
后来我前往河边,拜祭那名溺亡的女子,谁料,遭遇男水鬼攻击。
我一时手忙脚乱,祭出佛像,佛像竟大放异彩,瞬间将水鬼逼退,救了我一命。
只是可惜,佛像也因此碎裂,我在石像中,发现了这块玄铁环。”
凌虚听得入神,微微点头:“这么说来,你也从李玄真道长口中,听到一句谶言?”
“正是,李玄真道长曾告知我,一个吃胡饼的男子,三次动手揍我。
却在生死攸关时,替我翻案,救我性命,此人便是我的命中贵人。
若有朝一日,我机缘巧合,得到玄铁环,务必交给这位贵人。”
“我记得,我确实揍过你两次。第一次是在如饴糖坊,你被人雇佣为地牢看守,将云汐关押起来。
还将我和清雪押至地牢,我第一次出手教训了你;第二次是在巷道中,你欺负邱天生的母亲田婆婆。
我再次出手揍了你,但我分明只揍了你两次,这第三次,究竟是什么时候?”
安一龙急忙提醒:“公子难道忘了?大年初一,我们十个人,在叶府门前,围攻刽子手。
当时公子您出手,阻止了即将发狂的刽子手,又将我们十人,打得落花流水。”
凌虚恍然大悟:“原来其中一个蒙面人竟是你!你为何要攻击他?”
安一龙面露愧色:“我也是鬼迷心窍,被人花言巧语蛊惑。那些人的家人,皆惨死在刽子手刀下。
我自己也险些性命不保,当时怀恨在心,一时冲动,只想揍他一顿、出口恶气。
没想到他们竟下了杀心,想要那刽子手的性命,如今想来,还好公子出手阻止,否则,我们都得死在刀下!”
就在这时,一支送葬队伍缓缓而来,打头的是几个身着素白麻衣的汉子,个个神色凝重、步履沉重。
他们手持招魂幡,幡上的白色飘带,随风烈烈作响。
紧跟其后的,是两排身穿孝服的家丁,他们面容哀戚,哭声震天。
队伍中央,一口朱红漆的楠木棺材,被八名精壮汉子,稳稳抬起,棺材上,金丝银线,勾勒出繁复花纹。
四周悬挂着白色的挽联,再往后,是一群披麻戴孝的女眷,相互搀扶,哭得肝肠寸断。
路人纷纷驻足观望,神色各异,有的面露同情,摇头叹息,眼中满是怜悯;
有的眉头紧皱,面露嫌恶,觉得大过年,碰上送葬队伍,实在晦气。
忙不迭转身离开,生怕沾染了一丝不祥,人群中,不时传来窃窃私语。
“听说户部侍郎家的儿子,是大年初一早起,去河边汲水时出的事。”
“是啊,正月初一早起汲水,本是为了汲取象征吉祥、财富的‘金银水’。
开个好头,新的一年兴旺发达,生活富足,谁能想到……”
“听说他是遇到了一个穿红衣服的男人,吃了那男人给的点心后,就被毒死了,真是飞来横祸!”
凌虚与安一龙站在街边,将这一切听在耳中。
安一龙双眉紧蹙,满脸疑惑:“他是在河边,吃了红衣男子赠送的点心,毒发身亡的?
我昨日在河边遇到的红衣男子,也多次诱导我吃下点心,每当我准备吃时,溺死的女子便会现身。
难道点心有毒!溺死女子现身,并非要拉我做替死鬼,而是为了阻止我误食毒点心。
如此说来,她与那红衣男子争斗,也不是为了争抢我,而是为了护我周全。
但同样是在河边,红衣男子谋害女子时,是直接将她拖入水中,使她溺毙。
为何遇到我和户部侍郎之子,却改用下毒?是因为男子力气大些,下毒更加万无一失 ?”
凌虚却在想:“我是在大年初二,在井边参加汲水仪式。
为什么死者,却在大年初一,起早在河边汲水,难道是各地风俗,各有不同?”
突然身后传来吟诗声:
“大漠孤烟鸿雁唳,远山暮雪栖鸦啼。
断鸿声里秋声远,寒鸦眸中朔风凄。
霜锋雪刃寒光冽,金戈铁骑浮云低。
击筑悲歌岂无时,马革裹尸应有期。”
凌虚转身一看,念诗的正是李玄真:
“凌虚公子,上次分别时,我曾说过,下次相逢,定是在大喜大悲时。”
凌虚环顾四周,大年初三,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谓大喜。
然而,那支送葬队伍,素白幡旗随风飘摇,哭声哀恸,可谓大悲。
“李道长,果真神机妙算,此时此地,正合大喜大悲,与您所言丝毫不差。”
李玄真微微颔首:“我方才所念的诗,公子可记得作者是谁?”
凌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朔方节度使李怀仁所作。”
李玄真微微点头,神色间流露出一丝感慨:
“李怀仁,年少有为,凭借赫赫军功,荣登朔方节度使一职,镇守北方。
他在苦寒之地,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抵御吐蕃与突厥,保一方百姓平安,真是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