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知道春风楼家大业大,孟昭还是被这契书上的数量震惊到了,一个还没完全了解的材料,就能下每月两千斤的订单,可见春风楼的需求有多大。
也正因为这过高的数量,让她有些却步。
一斤淀粉需要五斤土豆才能完成,也就是她每月需要采购至少一万斤的原材料。
现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屯粮,但大多都在百十斤左右,沈家村有大约百户人家,单就一个月的订单,就能掏空沈家村的所有囤货。
要是接下这个订单她势必需要进行大量的对外采购,近的村子还好说,人力可以完成,但等到周边土豆采购完,去往更远的地方,就会增加大量的运输成本。
况且大量采购可能会让土豆的价格上涨,她原本给出的淀粉售价,利润率就不算太高,一但各项成本增加,势必会入不敷出。
不说别的,就说这契书上的违约金,也够让她直接回归赤贫的。
“萧公子,我的情况,你大概也知道,这个量,太多了。”
“孟小娘子也要体谅我的不容易,春风楼在中原共有上百家分号,两千斤并不算多。”
虽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这实打实的银子在哪放着,她也做不到视若无睹,孟昭接着往下看手中的契书,看到最后一条时却乐了。
“萧公子,您也是生意人,敢问春风楼出了新菜色,其他酒楼,多久会跟风出售呢。”
萧宥之沉思了一下,“快的话三日内就能有相似的出现,慢的话也不过月余。”
“那您这让我保证半年内市面上不能有同类产品出现,不是在为难我么?”
“孟老板当知道这独一无二的诱惑力,若是这东西哪里都有,又怎么能体现它的价值呢。”
淀粉的制作方式实在是不算难,一但大规模使用,势必会引起注意,有心之人只要细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方式方法。
要想隐瞒,只能双方配合,首先不能让人知道淀粉是从她这里买的,其次她采购的时候,要尽量低调,避免让人猜到原材料是土豆。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无法长时间隐瞒的,自己一个小摊位,没什么关注度,但要是春风楼上了新花样,势必会引起同行的注意,仔细调查过后,找到自己的摊子也不是难事。
“我只能保证三月内,不向除了我的摊子以及春风楼以外的地方供货,其余的我无法保证。”
无法保证的事情一定不能写在契书上,谁知道过几天会不会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人也研究出了淀粉的制作方法,到那时,即便配方不是由她泄露的,这违约金也得她给。
“孟小娘子,这样我可是难办的很。”
“萧公子放心,没人会将生意往外推,我跟萧公子一样,不希望配方外泄,一定会尽力做好保密工作的。”
萧宥之转了转茶杯,把这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现如今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淀粉的用法,等到研究出一批新的菜单后,估计也要月余。
中原地区疆域辽阔,春风楼分布又极广,单让每家分号都加上新的菜色估摸着都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只要他们双方准备充分,做好保密工作,几个月的独家,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随即便下了决定,“若是如此,前三个月的交货量每月要加上一千斤。”
天啊,两千斤她都满头包了,现如今再加一千斤,这不是要她的命么,可这张来之不易的订单,她又实在不想放弃。
孟昭把单子叠了一下塞到了口袋里,“这事,我还得回去商议一下,过两日再给你答复。”
萧宥之起身送客,“好,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八月底,地里的活已经忙的差不多了,没有先进农具的辅助,农户们干起活来十分辛苦,尤其是抢收的时候,简直就是跟时间赛跑。
现如今前一季的粮食已经收割,后一季的秧苗也已经种上了,农户们才有这喘口气的时间。
孟昭从县里回来直接去了里正的家里,因着他是小辈,又很少去拜访,去的时候还带了包从县里捎的点心。
正在院子里纳鞋底的李玉梅看见孟昭过来,赶忙迎了上去。
“青安媳妇,你这是从县里刚回来么,怎么这会有时间过来。”
孟昭把手里的点心递了过去,“是呀嫂子,我这刚从县里回来,有事想跟里正商量,老爷子在家么。”
“哎呀,你这来就来吧,捎什么东西呀。”
李玉梅不肯接,这包东西一看就是在镇上点心铺买的,少说也得有二三十文,平日里就算是他们家,也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买点给孩子们尝尝。
孟昭笑着把东西递到她的手里,“这些日子忙,也没时间来看老爷子,好不容易过来一趟,顺路给孩子们带了点零嘴,嫂子就收着吧。”
这话说的李玉梅心里更高兴了,自家老爷子虽说是里正,可却从没占过村里的便宜,大家伙即便是来求着办事的,也很少会带东西过来,更别说这么贵的点心了。
于是便更加热情的拉着孟昭赶紧进去,屋里的里正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出来。
“青安媳妇,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老爷子,我是有件事,想请您帮着参谋参谋。”
里正点了点头,招呼她进屋。“进来说吧。”
孟昭坐下后再心理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您应该也听说了,我这些日子在码头摆摊,生意还算不错,这多亏了我之前寻得的一个方子,用在吃食上十分合适。”
“前几天呢,有一个酒楼的管事想找我合作,从我这里采购,但您也知道,我们家孤儿寡母的,实在是力所不及,我便想着您经常在外走动,平日里见多识广的,所以想来请您帮忙。”说着便把从春风楼带过来的契书递了过去。
老爷子之所以能成为里正,除了年纪大德高望重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识字,还是个老童生。
他仔细看着手中的纸张,上面写着春风楼向孟昭采购一种名为淀粉的东西,要求每月交货2千斤,每斤售价25文,为期一年,这说明他手中的这个契约,是一份价值六百两的合同。
里正震惊的看着孟昭,他知道这姑娘聪明有想法,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六百两,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了这么多钱。
里正惊讶的问孟昭,“青安媳妇,你想让我怎么帮你?”
“您也看到了,这合同上每月的交货量数量庞大,不是我们一家能做完的,所以我想和村子里合作。”
如果只是招人,她没必要把合同给里正看。
“我大概计算过,扣除所有成本,淀粉的利润大概能维持在五成左右,我提供淀粉的方子与这张订单,要求是只要是将来沈家村所售出的淀粉,我都要抽两成毛利。”
对于孟昭来说,这完全是大放血,手中这张合同,六百两的订单,全部交付后她也只能赚一百二十两,如果由她自己当老板,绝对不止赚这些。
但她的考量也会更多一些,现代的法律完善,她又是一个有些话语权的博主,基本不用担心什么。
正安朝虽说律法严格,但毕竟不是现代,自己一下跳的太高太过冒头,势必会招人嫉恨。
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对付自己一个寡妇,实在是太简单了,但他们若是要对付一个村子,那就不太容易了,
孟昭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成为利益获得者,这样当她遇到麻烦时,所有人的利益都会被影响,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站在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