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大军开拔前往齐国的时候,汉王刘邦派出的使节说客已经到了田横的宫殿。
说客叫郦食其。
如果没有社会巨变,有些人一辈子如同草木一样生死,寂寂无闻,在社会巨变的时候,却总有一些人能抓住面前的机会,放射出光芒,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和名字、郦食其就是这样一个人。
陈胜吴广举旗的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在陈留担任一个非常微末的官吏,已经走入了人生的尽头,但是在这样的乱世,郦食其还是不辞辛劳去向刘邦毛遂自荐,在刘邦非常无礼的接待之下,自号高阳酒徒的郦食其没有浪费这次难得的机会,以言语折服刘邦,让自己成为刘邦麾下的一位谋士。
和萧何这样有治理实务经验的人不同,郦食其没有什么治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也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但是年纪大、有文化、脾气大、胆量大、嘴巴臭,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找到了说客这样的发展方向,能够孤身前往敌国游说敌国的君王,也就得到了汉军中难得的一席之地,成了一个无可替代之人。
在沛公刘季时代,郦食其最着名的功劳是孤身前往武关,说服秦将投降,让沛公军队轻取武关直入咸阳。
出陈仓后,郦食其最大胆的一次行动是在魏豹再次归顺项羽反抗汉军的时候,前往魏国去游说魏豹,虽然没有取得成果,却带回了魏国当前的军事部属情况和将领的安排,这些信息对韩信攻打魏国有所帮助,也算是一项功劳。
但是对于信仰纵横术的郦食其来说,这些许微末功劳,哪能满足一团火热的功利之心?苏秦能赚楚怀王入秦,郦食其就自告奋勇去齐地游说田广,说派我去说服田广,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齐国的疆土军队。
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说这话的时候,自信满满。
“那么就派郦先生走一遭吧?”汉王的谋士张良在旁边说。刘邦点点头。
最近刘邦对郦食其心里有所不爽,这事儿张良清楚的很。
年初在楚汉僵持之中,郦食其自告奋勇找刘邦献计,说能解决当下的危机:“秦灭六国却不给六国王室立足之地,这是导致六国遗民反秦的原因,如果王上愿意分封六国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天下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战国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始皇帝李斯那样高屋建瓴,有天下一统的观念。郦食其作为一个战国时代的人,能提出来的也就是这样的馊招儿。
郦食其的口才没问题,逻辑能自洽,忽悠的刘邦就相信了,就准备刻印信,派郦食其去寻找六国遗民,在各地发展伪势力。
这事儿被张良听说,把张良吓了一跳,连忙来找刘邦:“你怎么谁的烂主意都听?”
刘邦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张良就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给刘邦说:“项羽也分封了诸侯后裔为王,那么大王您攻打楚国的时候,这些诸侯是帮助项羽了吗?诸侯更在乎自己的富贵,还是在乎陛下您的安危?如果灭掉项羽,诸侯是就此永久臣服于您,还是找到时机就会反叛呢?”据说张良拉出来八条理由,逐条说明恢复六国诸侯的策略不可行,又拿项羽分封诸侯的结果和未来的安危来详细解释,刘邦大惊,这才知道老一套的战国体系和自己想要的天下完全不同,这才说“特么狂生害我,差点被这老小子忽悠了!”叫人连夜追回那些刻制的六国印章,拿回来当着自己的面销毁。
张良这才放下心来。
郦食其的周游天下分封列国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但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追求,正如张诚在小山沟沟里专心撰写微积分初论、韩信厉兵秣马准备一路战胜天下名将一样,郦食其从没有放弃做一个说客,靠三寸之舌折服君王的追求。所以在楚汉僵持之中,郦食其再次请缨,说自己可以出使齐国,游说田广,让他归附汉国。
这事儿对刘邦来说没什么危害,反正派一个郦食其去齐国,比派夏侯婴樊哙去攻打齐国花费更小,哪怕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而张良也无意扫了郦食其和汉王的兴头,反倒在这个时候大肆称赞郦食其,这事儿就成了。
就这样,郦食其带着自己的符节,来到了齐王田广的面前。
毕竟之前有过游说沛公、游说秦将、游说魏王豹的经验,如今的郦食其在面对一个王的时候丝毫不怵,也能侃侃而谈,加之刘邦韩信已经吞并了天下十八路诸侯中的十二个,有足够的战功来为自己的言语做背书,恐吓诱惑齐王田广并不困难,更何况郦食其还虚构了刘邦“立诸侯之后”的政策,又替刘邦做出了“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的承诺——投降就保留你齐国的封国,不投降就灭了你!
至于刘邦是不是这么想的,不是有那句话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们说客在外,君命也有所不受,张仪都敢答应楚怀王六百里土地,等到楚怀王要清点的时候,才看到只有六里土地。说客夸大其词,那才是应有之义,你信了是你蠢,不能埋怨人家说大话。
田广可就信了,于是答应要归附汉王,然后扣留下郦食其每日宴饮,等待刘邦如何接受自己投降,如何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等来的是韩信,还有韩信出陈仓以来的无敌阵容——韩信、曹参、灌婴这个铁三角。
田广当时就炸了:“郦食其你特么忽悠我,把我当傻叉吗?你前面答应我好好的,怎么后面就有韩信大军压过来?韩信——这特么谁能顶得住,郦食其你现在去劝说韩信收兵,不然老子就烹了你!”
长着一副酒渣鼻的高阳酒徒郦食其这个时候并没有使出纵横家那套见风使舵的套路,而是表现出难得的尊严和固执:“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我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
田广勃然大怒,当众支起大鼎,活活烹杀了郦食其。
楚汉时期最着名的说客,就这样断送了性命。
郦食其的死,在后世引发过争论,有人认为郦食其已经说服了田广,齐国已经准备投降了,韩信贪功攻齐,害死了郦食其。
也有人认为,刘邦并没有撤销韩信攻齐的命令,郦食其死后刘邦也没有处置韩信,害死郦食其的是刘邦。
其实郦食其的命运,在他进入齐地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入险地做人质,就要有被杀害的自觉,这是一个战乱时期,人人都想杀死对手,谁会保持古人的风雅?
纵横家没有好下场,在深入齐地之前,也许郦食其就有去死的自觉?最后面对沸水铜鼎痛骂田广的时候,郦食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即便田广威胁韩信说:“你要是敢进攻,我们就炖了你们的郦食其!”韩信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毕竟,没多久之后,当项羽对刘邦说:“你快投降,不然我就炖了你亲爹!”刘邦也只是说:“这辈子我还没喝过清炖活爹的汤,你要是做好了,别忘了给我送一碗下来尝尝!”
郦食其又不是韩信的亲爹……
而放纵郦食其去齐国游说的刘邦和张良,到底是怎么想的?历史书上从来没写过,这种阴暗的东西,刘邦和张良也从来不会对别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