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韩信:计定京索之战
一直逃到荥阳城,刘邦才停下脚步。
荥阳城是这次东归的一个节点,萧何已经带领汉中的补充兵员和物资,赶到了荥阳城。
荥阳城算是秦末最重要的一座坚城,在天下皆反的情况下,李由凭一座荥阳城,硬抗吴广数十万大军大半年时间没有失败。荥阳城的防御能力和战略价值毋庸置疑。有坚城可守,就能够解决步兵对骑兵的劣势。
再加上萧何、张良、曹参等人一直在收拢溃散的诸侯部队,荥阳城下的守军数量也就到了一定规模。
“平原作战,骑兵来去如风,我们不能以己之短对敌之长。”韩信说。“要把这平原变成骑兵寸步难行的战场,把他的骑兵变成步兵,这样才能减少双方的差距,让我们多几分胜算。”
“把骑兵变成步兵?”刘邦皱着眉。骑兵怎么能变成步兵?
“荥阳城地处要冲,西靠嵩山,北依黄河,东临鸿沟,这一区域地势狭窄,无法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我们强化荥阳北面的京邑、荥阳西侧的索亭,和荥阳城三座城互为援奥,足以扼守这块通往关中的交通要冲,荥阳背后,萧何丞相从关中源源不断运送来的兵员和粮秣。我们只要守住荥阳,项羽就难以再进一步。向东还有古运河鸿沟天险,骑兵从此通过极难。只要大王坚守荥阳、京索,只要京索不丢,那接下来就能活活耗死项羽。”
“为什么是我坚守荥阳?你是大将军!”刘邦问。
“臣下有臣下的事情要做。”
“你要做什么?”
“臣下想走北线,平定魏、代、赵三国,东进入齐,从北面压住西楚,配合大王作战。”韩信微笑着说。
满屋子人被韩信这宏大的战略构想吓呆了。这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你就吹牛逼要灭三国去威压项羽,你谁啊你?
“魏赵虽然没有西楚之大,但是不可小觑!”萧何不放心的说。
“各个击破,不会比章邯更难。更何况,这些诸侯没一个可靠的,留着他们,万一成为项羽的同盟就不好了。”韩信说。
说起这事儿,刘邦也揉揉头。
彭城大败,之前跟着刘邦一路东征的诸侯,又变成了墙头草。不光魏王魏豹阵前倒戈投降了项羽,把自己的军队撤回了河东,居然还断绝了黄河渡口!这给了刘邦一记狠狠的背刺。临阵倒戈的不止是魏豹,之前投降的塞王司马欣也投降了项羽。
诸侯临阵倒戈,让汉军军心浮动,张良还坚持认为应该联络诸侯,但是萧何和刘邦却觉得,不差这几个墙头草,不如拔除算球!韩信说要北击三王,倒是说到刘邦的心里了。只不过这个时候还要分兵给韩信,刘邦心里实在是不托底。
“我也不需要太多兵马,还依前例,大王把曹参、灌婴所部交给我就行,三万兵马,半年时间也就见分晓了。荥阳城防本身可抵十万大军,加上大王手边的主力部队和萧何丞相源源不断的征兵,防守荥阳不是问题。”
话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除了韩信有一个完整的战争计划,其它领军大将就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方案来。那就没什么继续讨论的必要了。
“韩信,我在彭城对敌的时候,发现战车冲荡,从侧面碾压敌军,能把敌军的马队挤到雎水之中,这个战法似乎还不错?如果我能带一只车队,用这种方法是不是能以一敌三,大破敌军马队?”夏侯婴忽然发声。夏侯婴曾经从刀口下救过韩信,两人关系不错,夏侯婴是个直性子,想起在彭城外逃亡时,战车荡敌的战法,似乎还可以提升,就随手比划了战车冲阵侧面撞击的战法给韩信看。
韩信看了一眼,不吱声。
灌婴在破三秦的时候,习得了战马组队突进的战法,也可以算是当世骑兵作战的行家了,看夏侯婴比划的战车侧撞逼敌的战法,脸色有些难看。这种战术确实很好的发挥了战车重量大、动能强、不怕疼的优势,对上骑兵,也能一对二一对三,双方如果同向而行,这样的车队贴上来,战马确实只能闪避。
灌婴瞅着韩信,想看韩信怎么说。
韩信脸色不太好看:“灌婴将军,战车最好的用法,是直冲破阵,一车三卒,一人驾车、一人持戈、一人张弓弩,这样百辆战车冲阵,远攻近击皆可。这样车阵正面对骑兵,也有胜算。但是靠撞击,不是什么特别有效的战法,自己损失也大……”
韩信拿起一支竹筹,在桌上斜斜支起:“若是步兵对骑兵,其实只要结成方阵,长戈一端拄地,戈首斜指,敌军也就随手破了。步兵方阵对骑兵,除了机动性差一点,其实战力并不输。”
几个人略一思量,果然步兵方阵对骑兵突进,按照韩信的说法,长戈方阵就可以硬抗骑兵,战损也能达到一比一甚至更低。如果在彭城外,是韩信组织御敌,也许根本就不会溃散吧?
“滕公,说起来在战场上,您战车灵活,算是天下无双的驭术,但这种驾车之术,也不可大意,战场之上,一切战术都有局限,骑兵并非无敌,车战也不是无敌。若是敌军有万斤的战车,速度比战马还快一倍,车身净是钢铁,这样的车战,只怕我们还要吃大亏。”
“哪有那样的战车?”夏侯婴勃然大怒。
“我只是打个比方,假设一下,不过如果在战场上真的见到这样的战车,绝对不要尝试用车马去冲撞,也不要用步兵方阵对抗,那样的战车就不是步兵马队所能抵抗的……也许用火攻还要好一些。”
韩信看着虚空,两只眼睛似乎没有焦点一样,特别空洞。
“真有那样的军队和战车吗?”夏侯婴和灌婴相顾骇然。
不日,韩信领军,北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