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般一天天过去,而秦国使者在赵国的交涉之路布满了荆棘,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进展得极为不顺。
赵王在王宫大殿中听闻嬴异人偷偷逃回秦国后,如今秦国竟敢还妄图要回嬴异人妻儿,顿时怒火中烧,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吼道:“这秦国简直是欺人太甚,这无疑是对我赵国的公然挑衅!”
赵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
大臣们围绕此事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有的大臣面色严峻,紧握着拳头,大声主张强硬到底,将赵姬和嬴政扣为人质,以此要挟秦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和保障;
有的则心怀忧虑,眉头紧锁,言辞恳切地认为应将他们送回秦国,以缓和两国剑拔弩张的关系,避免引发更大的战乱。
而在秦国,嬴异人整日里忧心忡忡,在自己的宫殿内像一只被困的野兽般来回踱步,眼中满是焦虑与不安。安国君嬴柱也是坐立不安,时而重重地叹气,时而低头沉思,神情恍惚。
嬴恪同样焦急万分,他在自己的府中神色凝重,双手背后,在庭院中不停地徘徊。他望着天空,心中暗自思忖:“此事若有变故,我那精心谋划的计划必将付诸东流。”
终于,秦国使者历经千辛万苦,带着赵国的消息返回了秦国。原来嬴异人逃回秦国后,赵国上下深感不安,害怕秦国的战火会再次燃烧到自己的国土上,于是决定让嬴政和赵姬作为秦国的质子留在赵国。
在秦国的朝堂上,听闻使者传来的消息,秦王嬴稷面色阴沉得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随后,他声音低沉地让使者去赵国回信。
表示可以让赵姬和年仅 2 岁的嬴政作为秦国质子,但赵国必须确保两人的生命安危。同时,他还让使者将象征嬴氏族人的身份玉佩交给嬴政。
嬴恪听闻此消息后,立刻传信给在赵国的影一,让他在秦国使者到达赵国时,与使者汇合,并留在赵姬母子身边,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
嬴异人归秦未及三月,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 257 年),秦国与赵国之间那场历时 17 个月的邯郸之战,以一种令人耻辱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战场上,硝烟弥漫,而秦将郑安平贪生怕死,竟率2万士卒投降于赵国。这一消息如疾风般传至秦国国内,一时间,朝野震动,举国上下皆深以为耻。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无不摇头叹息。
秦相范雎得知此事后,羞愧得无地自容。他匆匆赶到王宫,在秦王面前伏地请罪,头紧紧贴着地面,不敢抬起,额头上的汗珠一颗颗滴落在地。
秦王嬴稷坐在王座之上,脸色铁青,愤怒的目光仿佛能喷出火来。他双手紧紧握着扶手,关节泛白。但念及范睢往昔功勋卓着,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实不忍加罪于他。
于是,嬴稷强压怒火,颁下严令:“若有胆敢议论郑安平之事者,一律按郑安平之罪名论处。”尽管如此,郑安平留在秦国的家族成员,仍被无情地夷灭三族。(根据读者指正,战国时期最多为夷三族,诛九族是嬴政称帝之后才出现的。感谢那位读者指正)
虽说邯郸之战秦国大败而归,但秦国历经3世之积累,根基深厚无比,国力依然强大。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秦国再度向外展露其虎狼之威,扩张之势如汹涌的潮水般不可阻挡。
与秦相邻的韩国,此前在与秦的历次战争中屡遭重创,如今国势衰微、兵少将寡,正是秦国攻打的对象。
时间推进至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 256 年),秦王嬴稷在王宫大殿中,目光坚定地望着地图,大手一挥,决然下令命秦将嬴摎统率大军攻打韩国。
秦军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秦军的刀剑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鲜血染红了大地,汇聚成溪流。韩国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几近崩溃,被秦国一路攻城掠地,先后攻克阳城、负黍。
恰在秦国攻打韩国之际,楚国的王宫中,为抑制秦国的疯狂扩张,楚国众大臣面色凝重地商议着对策,最终建议派遣使者恳请周国的周赧王以天子之名号令各国协力攻秦。
于是在楚国使者出使周国,向周赧王说出了楚王的建议。周赧王闻之大喜,立刻在宫殿中召集西周公等人,大声命令西周公集结军队。然而周国由于极度缺乏武器和粮饷,周赧王不得不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他站在高台上,对着众多富户信誓旦旦地承诺,定会以战利品予以偿还。
可当周赧王率领的军队抵达伊阙会合之时,除了楚、燕两国派遣了部分兵马前来,其余四国的兵马皆失约未至。
周赧王望着空荡荡的营地,脸色煞白,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最终,合纵攻秦以失败告终,周军无奈无功而返。
周国的众多富户见周军铩羽而归,纷纷手持借券,拥堵在王宫门口,叫骂声此起彼伏,向周赧王讨债。周赧王无可奈何,只得匆匆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逃避债务。这座高台后来便被称作“逃债台”,这便是“债台高筑”这一典故的由来。
同时,远在咸阳的秦王嬴稷得知,周赧王以天子之名,合纵攻秦之事,盛怒之下,派遣将军嬴摎转而攻打东周国。
历经数月,周国兵败。周赧王的宫殿中,人心惶惶,大臣们慌乱无措,四处奔走。周赧王在秦军的强大压力和各方劝说之下,最终无奈地率领臣下和宗室向秦国投降。
此后,秦国的势力愈发强大,嬴政和赵姬在赵国的处境也愈发艰难,虽然影一竭尽全力保护着他们,但赵国的刁难从未停止。
在秦国,嬴恪时刻关注着赵国的动向,同时也在秦国内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嬴政日后的回归做着周密的准备。
而此时的赵国,因秦国的威胁日益增大,国内人心惶惶。一些大臣开始提议将嬴政和赵姬送回秦国,以缓和两国关系,但也有强硬派坚决反对。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嬴政和赵姬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秦国又将如何在这乱世中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