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一句话有着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也就是官方的意思:比喻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困顿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第二个意思就是林北个人的意思:既然没有粟米充饥,为何不反?自己都没有的吃了,那就反,唯有这样才能吃肉!打到世家贵族,重新来分配整个大汉的资源。
将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重铸百姓的荣光,后世有一位伟人就成功了,打土豪分田地,唯有把社会资源合理的分配,这些百姓才能有盼头的活下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落魄的成为流民,家中田地早已交给世家豪绅,现在的他们就四海为家,仰仗别人的施舍有一搭没一搭的活着。
可惜这个时期没有番薯和土豆,也没有后世的杂交水稻,导致了粮食的不足,可怜了这些农民四海为家。
清朝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就是因为粮食足够吃,那些个百姓呀,勉勉强强的苟活......
身处现场,那种无力感是难以言语的,林北只能怪自己的无能,那一个个渴望的眼神,期盼、乞求......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怀,身上的钱财早已换成了粮食,施舍给了最早见到的流民,现在的林北也是身无分文。
其实林北也知道,枪打出头鸟,没有一个引导者,这些百姓都不会觉醒。有了陈胜吴广的起义,才有了后来的刘邦项羽等人的出现。若是没有这个导火索,刘邦还在沛县做流氓,项羽还在那个犄角旮旯等待时机。
张角和林北的感触也是差不多的,于是二人狠下心来加快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北海就可以找孔融借粮食救济百姓。
北海孔融,孔子的二十世孙,素有美称,这也是张角想要去拜访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消息闭塞,也算是时间没有到,孔融在后世的名声一言难尽,或许现代人听说他的名字还是《孔融让梨》这个典故,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孔融长大成人之后,与少年时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自恃文学才华高而对人傲慢无礼,并且做事武断残暴,再加上说话直言不讳惹怒曹操,也因此遭来杀身之祸。
黄巾起义时期,管亥带着黄巾军将孔融围困北海,借粮。可惜孔融认为只要是城池外面的民众就不是大汉的子民便不给其粮草。实际上,黄巾为何起义作为世家豪绅代表人物的孔融又岂会不知。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又迂腐不堪......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孔融也不是什么好鸟。
深知后世各种八卦洗涤的林北还知晓,后期的孔融还有弑母的传言,至于是真是假也是那个时期的人才知晓。
林北是很不看好的,但张角却是兴致高昂,林北也不愿去打断张角的期望,只能跟紧张角的步伐,二人就这么架着驴车北上。
抵达北海。
高耸的城墙下,一群守城门的士卒在驱赶着那些逃荒的流民,并且向他们提出建议:“去洛阳吧,天子脚下更好生活。”
大部分穷人都不会害人,可满街的乞丐会影响市容。
孔融是世家,当然站在世家的方向考虑事物,这些刁民、流民不乖乖待在自己的地方,居然四处流窜!不乖乖让周边的世家收容他们让他们成为奴隶或者是家丁,简直就是可恶。
驱逐是必须的,毕竟是孔融给这底层的官员发放俸禄,所以就有了眼前的一幕。
皇权不下乡,皇权下不了乡,因为皇权控制的资源十分有限。与其说是朝廷的基层员工,实际早已是孔府掌控着整个北海。各个地方均是如此,比如荆州,早已被三大世家所瓜分,其余的只能仰仗鼻息而站队。
目前所有的世家宗族观念还是极其严苛的,南方为最。把宗族地位刻进骨子里,比如吴郡的陆家,陆康抵御孙策死于非命,但陆家还是为了地位妥协效忠于孙氏。对于个人看的极其轻微,世家的存亡才是立身之本。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家族而奋斗着,曹魏就是以家族为起家的豪族,曹氏子弟为高官,管辖其余世家、寒门,直到后期曹氏、夏侯氏没有多少人才,那些世家就开始了反噬,司马家最为狠辣。
北海城外早已遍布了流民,已经不少的人由于饥饿,展开了迫不得已的“易子而食”的事件。
讲真的这种破坏三观的事情在此时比比皆是。
活下去才有希望,如果连自己都活不下去,那么孩子大概也难以保住性命,于是便出现了“易子而食”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
自己实在不忍吞下亲生骨肉,只好与他人交换孩子,然后将其烹煮食用。这一幕接一幕的惨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三观,甚至有人无法承受这种折磨,最终饿死在路边。
然而,更多饥饿到极限的人,则会选择割取尸体的肉,然后烹煮吃掉以维持生命。他们只是想活下去,他们难道有错吗?
驾驶着驴车进入北海境内时,发现这里的街道相比其他城池还算整洁,在路上几乎看不到多少流民和乞丐。其实,这些人的身影都聚集在城外。
孔融为了维护孔氏的声誉保障自己的地位才这样做的,朝廷官员下乡巡查时,对城外那些犹如丧家之犬般的流民根本不屑一顾。只要孔融能把事情处理妥当打点好了巡查官员,巡查官员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向上级汇报时,自然会只讲孔北海的好话。这便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睁开的那一只眼:北海城池内的现状,上报于朝廷,孔融有功。
闭上的那一只眼:北海城池外的现状,那都是流民了,无需多管。
贿赂世家官员已经成为了占据官位世家子弟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