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休整了几日,趁着不用去县城送货,向枣儿进山采木耳。
可惜木耳一朵没采到,半路遇到卖完猪皮冻同样进山碰运气的春兰婶。
两人一路闲聊,从春兰婶拿货量来看,猪皮冻卖的不错,向枣儿为她高兴。
刘二壮的聘礼有指望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再顺手挖上一些野菜。
“春兰婶,山中有槐树吗?”
“有呀,再往前走就有几颗,你......”宋春兰一顿,反应过来,“你不会是要吃槐花吧?”
“是呀,春兰婶真聪明,一看就知道我要吃槐花。”向枣儿笑道。
宋春兰笑着轻戳了她额头一下,“你呀,就知道打趣我。”
两人继续往前又走了一段山路,前方一个斜坡旁边长着一排槐树。
此时槐树上开满了一串串雪白的花朵,散发着淡淡清香。
向枣儿深深吸了一口气,“好香啊。”
高大的槐树让宋春兰犯了愁,“这么高,咱们又不会爬树,怎么摘呀?”
“我有办法。”
向枣儿将背筐中的镰刀拿出来,寻了一根三指粗,两米多长的树枝,把侧枝砍掉,把镰刀用藤蔓绑在树枝的一端,便做成了割槐花利器。
在宋春兰目瞪口呆中,她举起绑着镰刀的树枝,寻了一处槐花多的枝丫,镰刀割上枝丫,一使劲儿枝丫被切断“啪”一声掉落在地,雪白的槐花完好无损。
宋春兰惊得张大了嘴,“枣儿,你咋想出来的这办法,还怪好用的。”
往常村里人想吃槐花,都是让家里能爬树的小子去摘,还真没人想过这种办法,枣儿太聪明了。
“哈哈,这都是吃货的智慧。”
她不明白吃货是什么货,继续看着向枣儿割槐花。
挑着好的又割了几枝,这才觉得差不多,向枣儿便停了手。
槐花不能久放,摘太多吃不完浪费。
槐树枝上长着尖刺,容易扎到手,两人小心翼翼将槐花整串摘下放进背筐。
淡淡的香甜味道传来,向枣儿忍不住捋下一把槐花,检查了没有杂质和虫子,一把塞进嘴里嚼。
香醇、清甜,甜味中又带着淡淡的苦。
嗯,小时候的味道。
看她吃的香甜,宋春兰没忍住也捋了一把放进嘴里。
普通槐花的味,不明白为啥枣儿咋吃得那般香甜。
和榆钱一样,一年也就这段时间能吃到。
向枣儿没忍住摘了满满一背筐槐花,受她的影响宋春兰也多摘了一些回去给孩子当零嘴。
两人这才心满意足的下了山。
在经过河边时,碰上梨儿桃儿带着小鸭子在河里玩耍。
“枣儿,鸭肉腥气重不好吃,你养这么多鸭子干什么?”宋春兰看着河中的小鸭子问。
“不好吃?村里没人养鸭子吗?”向枣儿疑惑。
宋春兰似乎有些不解,“有是有,养个两三只而已,鸭肉腥气重,煮出来不好吃,比鸡肉卖的还便宜,所以没人愿意多养。”
哦,对了,向枣儿突然想起来。
大黎朝的烹饪方式有蒸、煮、烤,而没有炒。
因为铁价高,多被用来打造兵器或者农具,老百姓可舍不得打铁锅。
虽然陶釜也能炒,但用多了会开裂,而且炒出来的味道没法和铁锅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再加上榨油技术落后等,多重因素致使炒菜无法成为主流。
而鸭子加香料炒炖才好吃。
这里不加香料只加盐煮出来的鸭肉,那确实谈不上美味。
和现代各种卤鸭货,啤酒鸭、干锅鸭、姜母鸭等鸭子做的菜肴相比,这里鸭子的做法实在有些暴殄天物。
向枣儿问:“春兰婶,那你知道附近谁家有养鸭子的吗?”
“养鸭子?知道是知道,枣儿,虽说鸭子便宜,但是真不好吃。”宋春兰忍不住劝她。
“嗯,我就是没吃过,想买只鸭子尝尝。”向枣儿拿自己嘴馋说事。
“哦,这样啊,那倒是行,梨花村的老李家就养了不少鸭子,听说能下不少蛋,日常我们都会去买些鸭蛋腌咸杬子吃。”
“你要想吃的话,要不等你大壮叔从县城回来,我让他去给你逮几只?”
“不用麻烦大壮叔了,我认得梨花村,等我啥时候想吃自己去买就成。”
“那也成。”
向枣儿知道青峰县的人不爱吃鸭子,没想到连养的人也很少。
如今家中有猪皮冻的进项,收入还算稳定,但她不能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猪皮冻的做法简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能琢磨出来,到那个时候,猪皮冻可就不值钱了,所以得做二手准备才行。
回到家后,四小只围着满筐槐花吃了一通。
这可笑坏了宋春兰。
问好了槐花的做法,宋春兰便领着狗蛋和沈小宝回了家。
知道槐花可以和鸡蛋一起炒着吃,而后又给她们送来几个鸡蛋。
晚食自是吃槐花。
蒸槐花和蒸榆钱做法一样,洗干净控水,撒上盐和面粉拌匀上锅蒸熟,出锅放蒜泼热油。
鸡蛋液打散放适量槐花和盐搅拌均匀,油热倒鸡蛋液,炒熟即可出锅。
最后的槐花蒸了一锅槐花白面窝头,留着慢慢吃。
两个小丫头看着桌上的槐花煎蛋,馋得直吞口水。
向枣儿给了她们一人一个槐花窝头后,两双箸子同时伸向了那碗槐花煎蛋。
太香了,她们好久没吃鸡蛋了。
自从娘生病,家里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别说鸡蛋,有粮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虽然现在能吃饱饭,但向梨儿还是很节省,因她管着家中的银钱,所以向枣儿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
鸡蛋啊,肉啊,只是偶尔能吃到。
两小只吃得高兴,但吃了两口便不再夹。
向枣儿知道,两个小丫头这是舍不得吃要留给她。
她们的懂事,让她心酸又欣慰,再说了她怎么能和两个小丫头抢鸡蛋吃。
于是意思意思夹了几小口,将碗推到两个小丫头跟前,“吃吧,大姐想吃肉,明日咱们买肉吃。”
两小只这才欢欢喜喜继续吃。
下晌没事,向枣儿背上背筐朝梨花村去了。
到了梨花村,打听到养鸭子的老李家。
此刻李家院门敞着,应该有人在家,向枣儿朝里喊道:“有人在家吗?”
“谁呀?”屋里有人应声。
向枣儿听着这声音有点耳熟,却想不起是谁。
“我是荷花村的,听说您家养了鸭子,我来买些鸭蛋。”向枣儿只站在门口并未进院里。
有人撩开门帘走了出来,看见她后惊喜喊道:“枣儿姐!”
嘿!遇到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