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深刻的论点啊,用八股文来论证,明明是很有难度的事。
没错啊,八股文是很难,但有难度并不代表它有用,八股文是皇帝用来维稳的手段,禁锢思想用的。】
明清皇帝们:瞎说什么大实话?
明清书生们:怎么没用,能用它当上官就是有用!
【八股文必须以《四书》《五经》来命题,而且只能以朱熹的思想为标准。】
宋代以前的大儒们:这朱熹是后世哪个朝代出的,思想堪比孔孟的大圣人?
宋朝和朱熹同时期的大儒们:不是,朱熹凭什么?
朱熹:我记得明朝皇帝也姓朱,这不会是他们搞的吧?
【这是关键,八股文章必须是揣摩圣人,然后替圣人说话,而不是独立思考。】
前朝帝王们:啊?他们中进士不是要做官的,没有思想的人怎么能为朝廷做事?
明清皇帝们:要那么多独立思考的人做什么,读书人那么多能当官的有几个,要是这些落榜的各个独立思考,那得出多少反贼?
明末及清朝的官员们:不怕,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帮我们处理政务,比如着名的绍兴胥吏帮\/绍兴师爷。
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圣人说的是啥话?是“君臣父子夫妇”的纲常礼教,鲁小姐热衷于这玩意儿,白白浪费了骨气。】
始皇帝:啥玩意啊?哪里来的纲常,什么时候的礼?
刘邦等汉初皇帝:不知道啊。
刘彻:有点意思。
班固等:纲常哪里不好?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现如今,鲁小姐望夫成龙的愿望十有八九是落空了,蘧公孙没这能耐。
咋办呢,她养娘出来安慰说:当真姑爷不得中,你将来生出小公子来,自小依你的教训,不要学他父亲。家里放着你恁个好先生,怕教不出个状元来?就替你争这口气,你这封诰是稳的。
此话一出,鲁小姐转哭为笑,
一个姑娘拿出对抗时代的勇气,练就了一身才气,但因为不能参加科举,就把希望寄托在老公身上,老公没能力,但想到孩子还能科举,于是转哭为笑。】
古人们:鲁小姐偏执了,这要是生出个笨孩子来怎么办呢,难道去死吗?
诸朝才女们:这也太可悲了,我绝不肯做鲁小姐。
深耕天文、物理等方面的女子们:哈哈哈,还好我们的才气连寄托都无处寄托。
诸朝统治阶级:时代岂是一个小女子能对抗的?
【咱们觉得可悲,但鲁小姐却是真开心。
所谓封诰,是朝廷给官员的妻妾家属的“荣誉”,这对女性来说是依附在别人身上的所谓的荣誉。】
宋以前的皇帝们:咦,这“封诰”是个好东西啊,可以作为彰显恩宠和奖赏的手段。
宋明清的百姓们:那可是诰命夫人啊,多好。
【而且话说回来,哪怕鲁小姐的孩子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那也没多少人知道是她一手辅导出来的呀。
换句话说,鲁小姐的最高回报,不过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已,证明这八股文没白学的逻辑自洽而已。
一个为自己读书的姑娘,最后还是不由自主的回到了相夫教子之上。】
古代男人们:相夫教子还不好?天幕怎么看起来一点也不喜欢相夫教子,反而更怜惜为自己读书的女子?
【本来这事儿还有犹豫的余地,但有一件突发的事儿让这悲剧成了板上钉钉——鲁小姐的爹鲁编修生病了。
原因呢,是鲁编修因为女婿不以科举为重心里着气,跟老婆商量着要再娶个小妾,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夫人说年纪大了,劝他不必,鲁编修就着了重气,跌了一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
老夫子们:这老妇怎么敢气着自己丈夫!女诫有言: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她不懂得顺着夫君吗?多年只生一女,鲁编修早该纳妾了!
【我不敢想鲁小姐知道这个原因后心里有多受打击。
她泪眼汪汪,只是叹气,因为父亲觉得女婿接不下来文脉传承,那女儿就只是家中的一个姑娘了。
这种冷落临头,鲁小姐却还在自责,恨自己没能力实现父亲的期望。
所以当儿子出生之后,鲁小姐心里着了魔了,一到四岁,她每日拘着孩子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每晚课子到三四更鼓,或一天遇着那小儿书背不熟,鲁小姐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倒先打发蘧公孙到房里睡。
到此,鲁家的文脉有没有传承下来咱不确定,但确定的是鲁家的悲剧已经延续到了第三代人身上。
鲁小姐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但儿子能否承载得起这三代人的科举重负暂且不说,就算将来真的不负期待,中了进士,那小儿子也不过是成了翻版的鲁编修罢了,悲剧就此轮回。】
诸朝的读书人:怎么会悲剧,这多好啊,寻常百姓家想出个鲁编修还出不了呢。鲁小姐虽然严了点,但严师出高徒,这样儿子才能成才啊,我家要是有这样的媳妇那可就是走了运了。
【咱再说点儿题外话,防止有朋友看到这儿就盲目的去刷什么,现在的小孩儿教育也是如此啊怎么样的。
不是啊,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对课本的期望不一样。】
古人们:又贬低我们?能有什么不一样,就凭你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等级划分?还是语文、历史分门别类的上课?
【明清时期是这一生就只读这几本书,目的是用这几本书功成名就。
但现代教育不是,想靠课本就达到人生目标,完全不可能,还有一本无字的社会之书在前方,需要参悟。】
其他朝代古人:哦,说的是明清啊。
明清:那么多年都完全不可能功成名就,你有什么可自豪的?
【但课本的意义呢,它并不希望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能领悟其中道理,只是希望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年纪先把它记着,将来长大了再打开社会之书却遇到困境之时,记得翻回来看看。】
明清:然后呢,是能解决问题还是徒增悲伤?
【咱说回故事,鲁小姐这边在努力教育孩子,但这事在她家人眼里好像并没有多少价值,她的老公蘧公孙在给家中的丫鬟讲诗。
鲁小姐辅导孩子的同时,双红这小丫头在傍递茶递水,极其小心。
她会念诗,常拿些诗来求讲,公孙也略替他讲讲,心里喜她殷勤,这事跟孕期出轨有啥区别呀?还是当面的。】
古人们:出轨?啥意思,有钱男人收个丫头这不是正常吗。
小姐太太们:双红这丫鬟着实可恶!
大家公子们:这不正好,老婆负责教下一代成才,我腾出时间红袖添香,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