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几天没见到程辰了,而且也联系不上她,我很想念她,同时又很担忧她的情绪,不知道她现在思考得怎么样了。我想,既然她没有联系我,证明她依然没有解开心结。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去堵她一次了。
周二上午,我找老冯请了半天假,用的理由是我要带我妈去医院复查她的脚伤,因为已经过了一个月了。老冯让我安排好工作之后,便准了假。
我不能空手去陆斌的公司堵程辰,至少应该给她准备花束和礼物。中午,我离开公司之后,驱车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商场,挑选了一套她常用的兰蔻化妆品套装,我对这些玩意儿几乎一窍不通,让售货员小姐帮我拿了一套价格适中且看起来不俗的,付了账。虽然我已经把自己大部分的积蓄都借给了陈辰,手头并不富裕,但是工资正常发放,而我和程辰生活在一起时,开销并不大,最近两个月,我没有给陈辰转小石榴的生活费,她也知道我的经济情况,而且自己有错在先,也就没催我,所以足够支付一套大几百元的化妆品。
买完化妆品后,我在商场中的一家花店里买了一束玫瑰花,又花费了二百多元钱。我觉得,虽然今天花的这些钱足够我在公司吃一个月午饭的,但是绝对没有讨取一个心爱的女孩子的欢心更重要。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十九岁时第一次买花送给陈辰,用的是我吃了一个多礼拜的泡面和馒头省下来的钱。
准备好一切之后,时间还早,我把化妆品和花放到车里,然后重新回到了商场中。刚才闲逛的时候,我发现有一家书店,是那种既卖书又提供咖啡和小食的所谓的“矢量书店”。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抽出一点时间踏踏实实地看看书了,今天似乎正是一个机会。
我走进书店,边逛边随意从书架上抽出某本书,然后快速翻看一遍,接着便插了回去。我看不懂那些理论性极强的书籍,我只对那些故事性强的小说感兴趣,不过那都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了。现在,互联网时代来临,每天接触的信息量繁多,节奏快得不行,根本就无法安心读书,即使长一点的视频也没有耐心看下去,短平快的节奏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了。
终于,在我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看到了一本拆封的《王小波作品选》。上学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后,觉得他十分有思想,便喜欢上了这个作家,不过直至现在,除了《黄金时代》以外,没再拜读过其他作品。我抽出这本书,翻看目录,第一个故事叫《绿毛水怪》,我决定,趁着这个下午,安安静静地读一读书。
我来到服务台,点了一杯热美式——我并不是不喜欢那些掺奶的咖啡,而是只有美式才能让我慢慢地喝。我浅浅抿了一口咖啡,翻开书页,纸墨的味道和咖啡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糟糕的心情似乎也在此时得到了放松。
许久没有读书,一开始很难看下去,总是看两行文字,便会拿起手机刷一刷。直到我幡然醒悟坐在这里的目的后,才把手机关了静音,认认真真地看起了书。故事很有趣,荒诞中隐藏着一丝对于现实主义的讽刺。
由于是工作日的下午,书店的人并不多,很安静,我的周边没有人,只有我一个坐在消费区静静地喝着咖啡看着书。这种感觉很好,在静谧中享受着文艺带来的乐趣。
倏忽之间,我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候我自诩很爱看书,并且看过一些名着和荒唐的书籍。曾几何时,我与一位同样爱好文学的、同样对杨柳絮过敏的高中女同学畅谈过,并且说过自己想要写故事的想法,女同学很赞成我的想法,也很鼓励我,但是我却始终没有动过笔——我得插一句题外话,我对那位爱好文学的女同学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只是把她引为知己,那时的她在外校有自己的男朋友——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很奇怪,在某些方面,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至于我想写故事的想法,除了告诉过那位女同学之外,再也没对别人讲过,即使后来的陈辰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经忘记了那时的理想,被无数残酷的和不怎么残酷的现实冲刷掉了青春时期的梦。
也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讲述自己或者别人的故事的念头,有的人成功了,但是更多的人放弃了。那些梦想就像是一只孤独的小船,飘荡在生命的长河中,随着命运翻滚的波浪,沉了,消失了。
在这个平凡的下午,我又回想起年少时的梦。是的,这只是个梦。人生也许会有很多梦,大多都是只有开头而没有结尾的。梦终究只能是梦,没有在最恰当的年华做完,只会留下遗憾,即使多年之后想要再续上,也只能是空谈,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我又喝了一口咖啡,苦涩的味道在舌尖旋转,仿佛咽下了一口逝去的青春一样痛苦。“青春”顺着舌尖流向食道,最终滑落到了胃里。我不是牛羊这类反刍动物,不能让吞下的“青春”重返舌尖,只能任由“青春”融化在身体里,随着血液流遍全身,让它成为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忽然,我冒出一个想法。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好的,也有坏的,有让我更加成熟的,也有让我“再少”的,我不应该让这些已经流逝的记忆时光就这么随风飘散,不知所踪。我觉得,最好能够在我人生的车辙上留下一些印记。我是说,我打算重拾旧梦,试图用年少时引以为傲的笔触来书写自己的生活——也许,这仅仅是我自己引以为傲,因为每次语文考试的命题作文,我总是得不到高分。
最终,这个“梦”还是没能由我亲手创造,而是假手他人来帮我完成的。2024年的春夏交际之时,在陆斌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他的一位姓刘的朋友。
【2024年的劳动节,在陆斌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于小北,那时我已经完成了陆斌和他的一些朋友的故事。虽然平平无奇,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蝼蚁,但是在当事人看来,正是他们人生中某段郑重其事的写照。于小北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这段生活经历困扰了那时候的他,而我却只觉得这是一段可以书写出来的故事而已。于是,在听完于小北的自述之后,我写下了这篇小说。本来我是想把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放到故事结尾的,但是当于小北讲到那个下午在书店里回想起少年的梦时,我觉得把话说在这里更加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