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征与肖菊英离开青山大队后,不久便到了天河公社。
公社书记王建国和革委主任李邦福见到他们,通过叶长征的自我介绍和将相关证件递上去之后,两位公社领导的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首长,肖同志,欢迎欢迎!”
李邦福大步上前,紧紧握住叶长征的手,语气中透着真诚的敬意。
王建国也上前与二人握手。
在公社办公室里,王建国和李邦福一人说一人补充,详细地向夫妻二人介绍了叶卫东在这里的表现。
每当提到叶卫东的名字,他们的眼神中都会闪过一丝赞许。
夫妻二人听得入神,心中既欣慰又有些疑惑。
他们听得出来,王建国书记显然更了解叶卫东一些。
叶长征忍不住问道:“王书记,听说县委书记曾提过要给卫东安排工作,这事有下文吗?”
王建国点了点头,语气坚定:
“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卫东同志似乎对这事不太上心,我们也很纳闷,这么好的机会,他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说着,他皱了皱眉,显然对叶卫东的决定感到不解。
李邦福对这事不太清楚,也好奇地看向了叶长征和肖菊英,似乎想从他们这里得到答案。
叶长征有些不好意思地干咳了一声,他只是想要证实一下有没有这回事,没想到这公社领导好像也反而想从他们这里得到答案。
“咳,卫东这孩子……他,他主意正,也没跟我们说过这事,我们还以为没这回事了。”
其实,叶长征说出这番话来就有点心虚,因为在他的印象之中,叶卫东以前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主见的人,一切都会听从他们的安排。
可如今,这么大的事,他们做父母的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他也只好这样回答了。
“嗯,您说得对,我们也早就看出来了,卫东同志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人,他应该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后面,王建国还建议叶长征夫妻去县里找一趟县委书记吴德明,说是叶卫东和吴书记关系匪浅,或许能从吴书记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叶卫东的情况。
听到这里,叶长征和肖菊英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泛起波澜。
叶卫东在这边插队,居然与这边的县委书记的关系都处理得相当好,叶长征夫妻二人更是震惊了。
不管怎么说,叶卫东一个插队知青,按道理,能接触到县委书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还能与县委书记的关系好,那就足以证明了叶卫东的社交能力。
如此看来,以前他一直认为叶卫东社交能力不行,叶卫华在这方面本来就有天赋的想法,可能也是错误的。
当晚,王建国主动将自己的住房让给了夫妻二人,自己则骑着自行车回了老家。
夜深人静时,叶长征躺在床上,思绪万千。
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便启程前往桃海县县城。
吴德明的办公室位于县委大院的三楼,在有关人员的指引下,两人很快就见到了吴德明书记。
当吴德明得知他们是叶卫东的父母时,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
“首长,你们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啊!”吴德明笑着开口,语气中满是赞赏,“卫东同志不仅工作能力强,为人处世更是没得挑。哈哈哈,说实话,我有时会想,要是我儿子有他卫东同志一半的本事,我做梦都能笑醒。”
叶长征谦虚地摆了摆手:“吴书记过奖了,卫东这孩子从小就对自己要求严格,我们做父母的其实没怎么操心。”
现在的叶长征,已经不再说什么卫东从小老实之类的话了,因为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儿子,也就说些场面话来应付。
“您太谦虚了,卫东同志这样的人才,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待人接物,都是十分出色的,有时我与他说话,我都感觉不是在跟一个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谈。他十分成熟,也很人自己的主见,我想,他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肖菊英听到吴书记对儿子有这么高的评价,不由得心里十分激动,她插话道:“吴书记,我们真想不到您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您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想见到卫东了,我们听说他现在是在给桃海县汽修厂工作,并且派往东北出差了,是真的吗?”
“嗯,是真的,他不仅要去东北,还会有一段时间去京城,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团聚了。”
吴德明虽然知道这两人曾经登报声明过与叶卫东断绝关系,但叶卫东那事已经被证实是冤枉的,那他们之间应该也恢复关系了。
“啊,他还要去京城?大概会在那里出差多久的时间?”
肖菊英更激动了。
吴德明想了想,说道:“不瞒二位,这一次我们在全国各地有近两百台车要维修,单是京城就有五十多辆,具体什么时候去京城,那都是由卫东同志自己决定。
县汽修厂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汽车维修小组,叶卫东同志就是这个小组的组长。”
“卫东是组长?怎么我们听说他只是一个临时给县里帮忙的人,怎么还让他当了组长呢?”
肖菊英不解地问道。
“这事是这样的。以卫东同志的能力,这个小组也只能由他来当。
要是卫东同志愿意,我早就把他安排进县汽修厂了,甚至还许诺给他技术科科长的职务,可他竟拒绝了。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却不为所动,我绞尽脑汁也琢磨不透。不过,今天看到首长的军官证,我似乎摸到了一点头绪。”
吴德明微微眯着眼,脸上带着几分思索后的笃定。
叶长征听得一头雾水,满心疑惑地反问道:“吴书记,您这话的意思是?”
吴德明听到这反问,不禁微微一怔,心里暗自思忖:这还用问吗?以你的职位和人脉,在北京给卫东安排一份体面工作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他还是收敛思绪,中规中矩地回答道:“我的意思是,卫东同志的志向或许在京城。他可能想着在京城寻一份工作,又或许是盼着能进您的军营,听从您的安排。”
此言一出,叶长征和肖菊英像是被一道灵光击中,瞬间恍然大悟。
他们不约而同地回想起叶卫东从小到大,那颗一心向往绿色军营、渴望成为一名军人的炽热之心。
难道说,之前卫东对他们提出的种种条件都不为所动,就是因为心底始终还在怀揣着当兵的梦想?
再细想,以卫东在这儿的出色表现,要是真去当兵,未必会比卫华逊色。
这般念头闪过,夫妻二人内心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们深知,只要抓住了卫东的需求,答应帮他圆当兵的梦,那么修复与卫东的亲情关系便大有希望。
就在两人沉浸于思索之中时,吴德明像是突然被什么击中脑袋,猛地一拍大腿,说道:
“对了,还有件事儿!上次卫东蒙冤,警方调查他,结果反倒把他插队期间的那些优秀事迹都挖了出来。不知道你们清楚不,现在卫东的名字,在咱们省里高层那儿都挂上号了。
我听说省里的一号领导专门指示,要把叶卫东同志树立为我省的先进典型,让省内媒体大肆宣传,号召全省乃至全国的人都向他学习……”
“还有这等事?” 叶长征和肖菊英震惊得瞪大了双眼,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嘴巴也张得老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吴德明连忙起身,快步走到文件柜前,开始翻找那份材料,一边翻找一边说道:
“既然你们还不知情,作为卫东的父母,我觉得你们有权看看这些。”
不一会儿,吴德明便找到了那份材料,双手郑重地递给叶长征。
夫妻二人迫不及待地接过,逐字逐句、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脸上的表情愈发惊愕,心中的震撼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到最后,叶长征拿着材料的手都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那是被儿子的优秀深深触动,也是为自己曾经对叶卫东一些所作所为懊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