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他的话,满穗闭上眼睛,朝他怀里拱了拱,没有再多的交流,不一会传来轻微的呼吸声。
看着她入睡的样子,凌羽露出一丝微笑,随后也一起闭上眼睛。
第二天,清晨。
厨房里,两道身影正在忙碌,是凌羽和满穗在共同准备早点。
这个时候,闻到香味的余芯也揉着眼睛走了进来,没有言语交流。
她走到桌边拿着一个丸子放进嘴里,当即瞪大眼睛又吐了出来,烫!太烫了。
外面是温的,她也没有多想,结果里面是烫的。
“哈哈哈哈~”
看着她的样子,满穗没忍住笑出声,同时递给对方一杯水。
没一会,其他几人也逐渐醒了过来。
吃过午饭,凌羽几人和沈依雪一起驾着马车出了城,而余人乐则是有自己的事情安排。
和他这次一起来了上百人,这些人都需要在各地安排好,同时凌羽叮嘱了对方。
富平那边不要找汐姐的麻烦,不然就别怪他和李自成翻脸。
如果汐姐因此受伤了,那他不介意亲自去一趟闯军,解决了高迎祥之后再把李自成他们也都解决掉。
从他的话里,余人乐清楚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要是这个人出了事,那么他们之前的努力都得白费。
当即保证,绝对不会对汐姐他们做什么事情。
“那就最好,不然,我可不是开玩笑。”
回想着早上凌羽对自己说的话,余人乐走在城外,准备叮嘱被分到各地的人。
别看现在的凌羽系统没有什么强大的功能,那是他不想下场,只想的帮帮忙就行了,没必要搞得自己多劳累。
如果凌羽下定决心自己下场的话,那就是迅速拉起一支队伍,然后一路横推,看谁不顺眼就解决谁。
到时候明朝没了,起义军没了,大清估计也没了,别以为这是一件好事。
他是绝对不会管事的,杀完之后可能会解散,也可能会在一个地方,然后安稳生活,然后这个地方之外会变得更加混乱。
没有了任意一方的约束,那么这个土地真的就会变成,末世一样的时候。
没有规则,没有约束,所有人都不会参与生产,一切都凭借能力掠夺,就像良那样,为了生活,到处抢就行。
直到再出现一个,愿意主持大局,然后击败那些分散的势力,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很久。
可能过程中死的人,不比清军入关后造成的杀戮差多少。
这样的场面谁也不愿意看到,所以还是约束好自己的人吧,弄好任务里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别乱参与。
另一边,因为城外的庄子距离长安城并不算远,几人也是一路上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
看着整个庄子被土丘护栏围起来,作为防御工事,几人都有些好奇。
这到底是一个村庄,还是一个山贼的营寨,这就跟之前六渊家里的情况差不多。
甚至还有负责望风的了望塔,以及弓箭手。
“因为外面比较乱的缘故吧。”
看着远处宛如一个山寨一样的庄子,孟雨解释着这样做的原因。
确实是这样,北方不安全,之前凌羽他们经常路过的地方,不就是自己建立的防御工事,以此抵挡山贼袭击。
走进村庄,当即就有人来询问身份,确认是主家派来的人之后,也是很快就将他们引了进去。
村子中心一个很大的宅子,这个房子明显和其他村民居住的土房不同。
这是之前余芯家里人住的,现在对方离开了,换成余芯他们住。
“小姐,要不要把村民们都喊过来?”
一旁的负责保护村子的护卫们,看着余芯小声的询问。
一般情况下,主家来人的时候,都会让所有人集合过来。
让所有人都认识一下,省的之后再有什么意外或者矛盾发生。
“中午吧,别耽搁人家工作。”
思索了一下,余芯点了点头,确实是打算讲上两句,毕竟她要把这里的税收降低一些。
说白了,这个地方就是余枫他们给凌羽的等人,拿来打发时间的地方。
同样,这样也能避免一下子,他们在家里憋着无聊。
像这样的地方,西安周边以及有的地方,他们都有。
因为他家有地,有地就需要有人来种,时间长了,地越来越多,种地的佃户就多了,就形成了这样的村庄。
也有整个村庄一次性买过来的,比如他们现在所在的村庄就是,这里是前年,灾荒的时候,花钱买了整个村子。
旁边的护卫转身离开,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都在地里忙碌,等忙完再说。
随后几人各自选了一个房间收拾,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带来的被褥之类的铺好,卫生什么的早就已经有人处理了。
处理完毕之后,余芯给凌羽他们大概讲述了一下这一带的情况,除了这个村子,以及周边的地之外。
不远处的那座山也是她家的,不过这座山上没有什么稀罕的矿物,甚至连毒盐矿都没有。
山上唯一有的就是树木,以及野兽。
可以说是以后想吃肉的话,不用愁了,毕竟以凌羽的能力,打猎不难。
可能也会有一些植物之类的东西,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找找看。
“好家伙,这就是你家的财力么?”
听着余芯的话,凌羽都有些懵了,这玩意不就意味着,周围这一带,都是他们家的地?
她家拿来这么多的地,果然自己还是始终小瞧了一个世家的财力水平,又是山又是地的。
这也就是河没法管辖,不然的话是不是还要买一条河。
不过除非允许之外,不允许别人进山砍树,可以拾柴但不能砍伐。
“一般般了。”
吐了吐舌头,余芯小声的回应,这种地方对于世家来说还真算是一般,就只是种地的土地,这个村庄算不得什么。
这也能看出土地兼并问题,农民的地都卖给了世家,所以他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苦。
本来只需要缴纳朝廷的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现在就不行了。
世家拿走一半左右地税,朝廷按人头收税,人多的就收的多,剩下的才归佃户们。
可能种个一年,到时候落到手上的,也就个三成粮,这其中还要留够第二年的粮种。
遇到个灾年,就更难了,可能地主有点良心的话少要一些,但朝廷不管这些,固定粮税一两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