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今天就是除夕了,祝大家新的一年:
有钱有颜喜事连连
多吃不胖积极向上
内心温暖生活美满
保持可爱自由自在
-----------------
孤儿院的事情逐渐步入正轨,杨心悦为抗日救亡奔走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
这日,蒋夫人邀请她去黄山花园喝茶,聊起日本人的罪行,在坐的各位夫人太太都义愤填膺。
蒋夫人神色郑重地说道:“心悦,我邀请了一批外国记者近期来重庆,他们对中国的抗战局势很感兴趣,我想让你陪我一同接待,向他们展现真实的中国,揭露日本人的暴行。”
心悦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下:“夫人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日夜忙碌,收集整理各种关于日军暴行的资料,从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到各地无辜百姓遭受的迫害,一桩桩、一件件,每看一次,心中的怒火便燃烧一分。
不日,外国记者抵达重庆,山城的天空难得放晴。
心悦身着得体的旗袍,与蒋夫人一同站在接待处。记者们一下车,便纷纷举起相机,对着周围的一切拍照。心悦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可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接待会上,蒋夫人先发表了讲话,表达了中国坚持抗战的决心。
随后,心悦站起身来,用流利的英文,向记者们讲述着中国人民的抗争。
“先生们,女士们,在这片土地上,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杀害我们的同胞……”
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力量,现场的记者们都安静下来,专注地聆听着。
为了让记者们更直观地了解,心悦还播放了一些秘密拍摄的影像资料,画面中,日军烧杀抢掠,村庄化为废墟,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记者们看到这些画面,脸上露出震惊与愤怒的神情,纷纷拿起笔快速记录着,闪光灯不停闪烁。
有记者提问:“何太太,面对如此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的士气如何?”
心悦眼中闪烁着光芒:“先生,您看看我们周围,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了保卫祖国而努力。从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到后方默默支持的百姓,我们团结一心,绝不会向侵略者屈服。就像我们建立的孤儿院,在战火中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这就是我们不屈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心悦带着记者们走访了重庆的大街小巷,拜访了普通百姓,让他们亲眼看到中国人民在苦难中顽强生存的模样。记者们被深深打动,离开重庆时,纷纷表示会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如实报道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真相。
回到家中,何蕴泽看到疲惫却满脸欣慰的心悦,心疼地为她泡了一杯热茶:“你今天做得太棒了,我真为你骄傲。”
心悦靠在他的肩头,轻轻叹了口气:“希望这次能让更多国家看到日本的罪行,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不久之后,国外的报纸上纷纷刊登了关于中国抗战的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漂亮国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
心悦看着这些消息,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抗战胜利,她还会继续走下去,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
孤儿院这边,孩子们在逐渐长大,朱婉仪也越发投入到教学中,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前方的抗战之路依旧漫长,他们仍需砥砺前行。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大量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校也迁至重庆,如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为重庆带来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这也将推动重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侵华日军丧心病狂,妄图以武力迫使国民政府屈膝投降,变本加厉地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持续轰炸。
刺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就会有无辜的市民在恐怖的袭击中被炸得血肉横飞、死伤惨重。
这天,空袭警报声如恶鬼的哭嚎般再度响彻整个城市上空。
心悦心迅速组织孤儿院的孩子们躲进防空洞。
朱婉仪耐心地帮忙安抚那些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们。
“别怕呀,孩子们,老师们都在这里陪着你们呢!”心悦压低声音,轻柔地安慰着这些惊恐万分的小天使们。
良久之后,轰炸终于停歇,人们从防空洞中走出来,看到的是一片残垣断壁。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景象。
心悦站在废墟之中,凝望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满是悲愤。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心悦决心要发起一场募捐活动,尽自己所能为那些饱受苦难折磨的市民们筹集到急需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
这个想法得到了何蕴泽的鼎力支持,他利用自己在军方的人脉关系,积极地联系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
募捐这天,阳光明媚,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紧张与悲伤的氛围。
众多心怀善良的民众纷纷闻讯赶来,踊跃响应这次充满爱与希望的行动。不少外国友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慷慨解囊。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贡献出一份份力量。
募捐活动进行到一半,心悦突然察觉到人群中有几个形迹可疑之人。
凭借敏锐的直觉,她立刻意识到这些人很可能是企图搞破坏募捐活动的间谍。
但心悦没有打草惊蛇,而是不动声色地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当地负责治安的军警。
不一会儿,军警迅速赶到现场,成功地将那几名间谍一举抓获。
经过此事,心悦更加谨慎。她用募集到的物资救助受伤民众,并重新修缮房屋。
随着时间推移,空军前线传来捷报,日军的攻势有所减弱。
心悦坚信,只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战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她带着这份信念,继续投身于各项有助于抗战胜利和民生改善的事务之中。
作为大后方的中心,重庆吸引了大量工厂企业内迁,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建立起了包括军工、机械、化工等在内的工业体系。
但同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和日军轰炸,重庆的经济也面临着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