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母妃不用急,儿臣已经在联络了,内阁的马阁老已经答应儿臣要帮儿臣说话了。
母妃你在宫中,也多帮儿臣向父皇吹吹枕边风?”
刘淑妃:“祖儿,母妃老了,你父皇早就不来母妃的玉兰宫了,这些年为娘别说帮你吹枕边风了,就是连见你父皇一面都特别难了。\"
越王很尴尬的说道:“母妃不必担心,就算没有您帮儿臣说话,等时间一长,父皇也会意识到儿臣是继大哥之后当太子的最好人选,无能是能力还是手腕。
至于周兴俊那个黄口小儿,父皇亲口说过不会选择他的,父皇的身体恐怕撑不到黄口小儿长大为人了。“
与此同时,皇次子信王府上,皇四子楚王府上,皇五子湘王府上,等各位成年的皇子府上也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官员或说客。
但真正站出来为这些个皇子说话的寥寥无几,其中真真有分量的也就是马民马阁老在越王强大的金钱攻势下,上书推荐了越王。
大顺帝对这样推荐立储君的奏折一概不理,于是很多中下层官员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们纷纷找上朝廷大臣们去讨教对策,但大臣们在此时却都没有表明态度。
真正的朝廷重臣都在正月十八那天的乾清宫,亲耳听到了大顺帝说当时还是宁远郡王的宁王周兴俊“俊哥儿越过诸位叔叔不合适。”
大臣们是不可能去支持皇孙宁王周兴俊。
但大顺帝也没有表明在宁王之外中意哪位王爷来做太子。
所以大臣们除了已经表明支持宁王的代如海和郭义正外,谁也不肯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此一来太子之位又变得空置起来,朝廷局势已经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受朝局影响,北京城原本欢欢喜喜的过年气氛也变得不安起来。
与北京不同,由于还没收到北京的相关消息,正月十八的南京城还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苏北布政使张伟府上,张伟和邹若芙两口子吃完早饭,邹若芙看着有点咳嗽的张伟说:“夫君,今天你不舒服,就不要外出了吧。”
张伟有点脸红道:“好的,今天我就在书房读读书。“
张伟有点脸红,是因为张伟的感冒是昨天他去赵灵珊的外院呆了一天造成的。
说话大顺二十四年九月中旬,赵灵菲和赵灵珊都为张伟生了孩子,赵灵菲生的是女儿,取名叫张婉沁,赵灵珊生的儿子,取名叫张志达。
而生了孩子的赵灵珊根本就没有住进张家的意思 ,于是张伟只好抽自己偶尔去看看她们母子俩。
昨天张伟一高兴,就带上赵灵菲一起去看望赵灵珊母子。
其间张伟忍不住让赵灵菲和赵灵珊姐妹又练习了一遍\"娥皇,女英”这对姐妹共侍一夫的故事。
也许是保暖措施不到位,也许是消耗过大,张伟居然难得的感冒咳嗽了。
要知道张伟坚持锻炼了二十多年,身体一向非常健康。
张伟私下去赵家外院本来就有点对不住妻子邹若芙,再加上还把自己弄感冒了,所以在妻子面前难免脸红。
虽然邹若芙知道赵灵珊的存在,也不介意张伟把赵灵珊娶进张家。
毕竟邹若芙也知道赵灵珊是身份清白的良家女子。
但邹若芙不喜欢张伟与赵灵珊这种外室的相处模式。
不过经过近二十年的夫妻生活,邹若芙已经完全习惯了以夫君张伟为尊。
顺从张伟这个意识已经深入到了她的骨髓和血液。
就算出了这种事,邹若芙也只是劝说张伟要注意影象,不会真的怪罪张伟。
邹若芙见张伟已经尴尬的脸红起来,于是主动转身说了另一个话题:“夫君,你在书房读书,顺便考查一下二郎,三郎,四郎他们三个的学习。
过年这些天,哥几个都玩疯了,也不知道课本的东西还记不记得。
唉一个个的,都不如大郎让妾身省心。”
张家大郎张智达,是张伟邹若芙两口子的掌上宝。
前年十五岁时中了秀才,去年虽然没中举人,但学习一向主动,不让父母操心。
二郎是王玲生的张远达,今年虚岁十五了,之前无心读书,一心只想当个富二代。
前年被张伟教训后,有所改善,去年下场参加科试,通过了县试,卡在府试,今年正打算继续努力。
三郎是邹若芙生的张宏达,今年九岁,已经进学好几年,跟他大哥一样好学,再过个两三年,也可以下场科考了。
四郎是夏紫生的张必达,今年还不到六岁,还看不出什么。
张伟:“嗯,娘子放心,哥几个学业上的事,为夫会亲自操心的。“、
张伟去了书房后,邹若芙问身边的巧儿和秋菊:“昨天晚上你们是谁伺候的老爷?”
巧儿看邹若芙的语气不是很好,赶紧跪下回复道:”回夫人,是奴婢。”
“奴婢伺候的不好,让老爷感冒了,请夫人责罚。”
邹若芙:“老爷感冒的事,不关你的事。
我是让你和秋菊以后伺候老爷多用心一点,省的说我们院子里这么多女人,还让外面的人把老爷的心给勾走了。“
巧儿和秋菊红着脸回应道:“是,夫人。”
邹若芙:“我们张家的规矩你们也是知道的,你们要是能够给老爷生下个一儿半女,就是张家的姨太太了,以后的生活也就有了依靠。“
巧儿和秋菊相互看了一眼道:“奴婢知道了,奴婢一定尽力。“
有了邹若芙的吩咐,张伟在整个正月都是沉醉在张府众美编织的温柔乡之中,对公务都不太上心。
直到二月初北京城传来的太子身亡的消息才让张伟彻底惊醒过来。
大顺二十五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张伟带领着苏北布政司五品以上各级官员,正在给苏北新任左参政朱学海办接风宴。
正当张伟和四十多岁的朱学海聊的正欢时,宴会的气氛突然被周师爷一声急促的声音打断了。
“大人,北京急件,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