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百官极力阻拦,但庆帝心意已决,将所有人都驳了回去。
庆帝雷厉风行,第二日便开始做准备。
从禁军中挑选一万精锐士卒护驾,又有随从、宫女、太监、小吏共计三千余人为后勤。
左相杜辅臣留守京师辅政,右相霍韬随驾,还有朱纯等武将随行。
庆帝甚至把当年的战甲、佩剑和弓箭都翻了出来,想着到了关外,若是运气好,兴许还能碰到不长眼的蛮子,亲自上阵斩杀几个。
在京中准备三日,御驾便出了皇城,浩浩荡荡地往北而去。
身为开国皇帝,庆帝觉得自己虽然老迈,但尚有武勇在身。
拒绝了礼官乘坐龙辇出城的提议,庆帝特意找了一匹高头大马,骑在上面接受一众百姓的顶礼膜拜。
他就是要让百姓知道,大庆的皇子能征战四方,大庆的皇帝也未放下武事,尚能骑马。
在一声声万岁的呼喊中,庆帝走出了北边的城门。
余光瞥见两只纯白色的鸽子从天边飞过,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心情大好。
“朕只听闻候鸟南飞,这两只却是往北飞,难道鸟儿也知道彻儿的奉国是安乐之地,故而往北迁徙吗?”
一旁的黄瑾立刻附和道:“陛下圣明,此鸟必是如此。”
“哈哈哈!”
庆帝大笑几声,看着消失在天边的白鸽,突然心潮澎湃,猛然挥动马鞭。
坐下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
一众禁军、车驾惊得不行,在黄瑾的惊呼声中,连忙快步跟上自家陛下的步伐。
。。。。。。
奉国,朝阳城。
白鸽从天而降,落在‘鸽巢’的木架上,梳理着被风吹乱的羽毛。
驯鸽人解下鸽子腿上绑着的纸条,刚准备前去禀报,又看到有一只白鸽扑闪着翅膀飞来。
他只得将两个纸条放在一起,匆匆扫了一眼,确定上面的内容一样,这才向外走去。
来到府衙,里面传来李彻和众臣讨论的声音,驯鸽人不敢打扰,规规矩矩站在门外等候。
“拿下北方之地,我奉国疆土北至松花江,西至上京外草原,南靠大海,有城三十四座,所辖各族百姓有三百多万。”
李彻看向众人,继续道:“如此广袤的疆土,如何治理得当,已然成了大问题。朝阳城发展虽快,但却难以顾及这么大的疆土,故而改制势在必行。”
说白了,奉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通病——边际递减效应。
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必然是国都最为发达,以国都为中心辐射的周边区域也会相对繁华。
而且在这个区域内,民心稳定,少有动乱,一片欣欣向荣。
可越是往外,政权的控制力就越低,所谓山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
所以才会有行省制、州府制,才会设定封疆大吏,让他们替天子牧民。
相比之下,反而是分封制鲜少有这种弊端,由于各藩国完全自治,还能传给下一代,所以才会更有发展和治理的动力。
但分封制的缺点更加明显,那就是极其不稳定,甚至使得国家分裂。
说到这里,李彻向身后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怀恩,去把地图拿来。”
怀恩立刻唤来两名侍卫,抬着一个舆图放在大殿中央。
众人伸长脖子看过去,却见如今的奉国疆域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填满。
李彻走了过去,指着地图向众人说道:
“本王准备暂将奉国划分为三个行省,从山海关到辽河最北端的这片区域,包括朝阳、辽阳、北镇、大连、阜新等地,是为辽省。”
“辽河以北,一直到与室韦交界的边疆,包括上京、渤海、敖东等地,是为吉省。”
“东边,原高丽土地,包括丹东、木底、柳京等地,是为朝省。”
李彻离开舆图,坐回王位,继续说道:
“三省各建府衙,并设行政人员,省衙由王府直属,但也有一定的自治权,便于管理民生政务。”
“各省设立巡抚一职,负责一省全面工作,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等职责。”
“且各省皆要设立守备军,守备军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治安,也要保留战争动员的能力,一旦战事再发,就能立刻抽调出军队来。”
“诸君以为如何?”
李彻看向众臣。
众人皆是作沉思状,显然李彻这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
对此,李彻表示自己也很无奈,地盘变多了,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
朝阳城本来就地处最南边,很难顾及到奉国其余地方。若是不能对打下来的疆土进一步巩固并实控,要不了几年,又会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蛮族占领了。
想要彻底将关外之地纳入囊中,就必然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行省制,是前世最主要的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还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李彻懒得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发明,索性直接拿来用。
众人思考片刻,最终还是诸葛哲率先回道:“如此一来,各省巡抚掌握权力过大,岂不是成了国中之国?”
李彻笑道:“却也无妨,各省巡抚只管政事,军务自有守备将军管理。且一切较为重大的政务都必须奏报本王,等候批示。”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军政必须分离,不然就会出现唐朝那种藩镇割据、养寇自重的后果。
当然,也不能过于加大中央集权,收回军权,将武将都召回中央,重蹈宋朝边境羸弱的覆辙。
虽说李彻不喜欢满清,但这套行政制度的确已经是封建巅峰了,却是不妨一用。
见李彻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一套制度听起来也很完善,众臣也都没什么意见。
至于在藩国内搞新的制度这事,会不会僭越,引得朝廷不快,却是无人在意的。
门外的驯鸽人听到殿内议完了事,这才走进门:“殿下,有帝都密信。”
“哦?”李彻抬眸看去,“拿来。”
驯鸽人走上前,恭敬地将密信递上。
李彻摊开小纸条,飞速看了一遍后,笑着开口道:
“诸君,陛下将至奉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