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建安十年的春风轻轻拂过洛阳城,也吹进了大汉学府。
这十年间,学府如同辛勤的园丁,为大汉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他们如同繁星点点,点缀着大汉的锦绣河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岁月无情,当年的国丈蔡邕,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步履蹒跚。
他深感力不从心,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为大汉的教育事业奔波劳碌。
这一日早朝,阳光明媚,蔡邕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皇宫。
他向皇帝刘备递上了一份辞呈,那份辞呈,仿佛承载了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陛下,老臣已是风烛残年,难以胜任学府校长一职,恳请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蔡邕跪在地上,声音虽然苍老,却依旧洪亮,如同他年轻时在学府讲学时的那般铿锵有力。
刘备连忙起身,亲自将蔡邕扶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敬意。
他握着蔡邕的手,那双手,曾经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如今却布满了皱纹,如同老树的年轮,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国丈何出此言?”刘备的声音有些哽咽,“您为大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功勋卓着,朕岂能让您就此离去?您这把老骨头,可是大汉的宝贝啊!”
“陛下,老臣心意已决。”蔡邕摇了摇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这些年来,老臣亲眼见证了大汉学府的蓬勃发展,心中甚感欣慰。如今,学府人才济济,老臣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是时候该退下来,让年轻人来接班了。老臣这把老骨头,也该回去歇歇了。”
刘备见蔡邕态度坚决,知道再劝也无用,便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国丈执意如此,朕也不便强留。只是,这学府校长一职,事关重大,乃是大汉未来的根基,不知国丈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老臣举荐王肃。”蔡邕毫不犹豫地说道,“王肃此人,博学多才,品行端正,且在学府任教多年,深受师生爱戴,定能胜任校长一职。更重要的是,他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定能带领学府更上一层楼。”
“王肃?”刘备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王肃的身影。
此人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教育人才,为人低调,学识渊博,由他来接任学府校长,倒也合适。
“国丈举荐之人,朕自然放心。只是,国丈真的舍得离开学府?那里可是您一生的心血啊!”
蔡邕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陛下,老臣虽然舍不得离开学府,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过学府有需要老臣的地方,老臣定当义不容辞!”
“好,有国丈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刘备大笑道,“传旨,任命王肃为大汉学府新任校长,望其继续为大汉培养英才,不负朕望!”
“陛下圣明!”蔡邕欣慰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他知道,这是刘备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最好的安排。
沮授迈步而出,躬身一礼:“陛下,戏志才大人仙逝已久,中书令一职空悬,还请陛下早立贤臣,以固朝纲。”
刘备环视群臣,目光流转。
中书令,掌管机要,辅佐皇帝,非心腹重臣不可担任。
他心中早有人选,目光最终停在荀彧身上,这位老臣,忠心耿耿,才华横溢,正是最佳人选。
“荀彧听旨!”刘备声音威严。
荀彧闻声出列,跪拜于地。
“朕命你为中书令,总领中书省,为朕分忧。”
荀彧叩首谢恩:“臣,领旨!”
声音略带激动,能得陛下如此信任,实乃三生有幸!
“陛下,”荀彧又问,“那吏部尚书一职……”
这可是个肥差,多少人盯着呢,他得为自己的侄子荀攸谋划一番。
刘备笑了笑,这荀彧,还是这么护犊子。
“吏部尚书嘛,朕自有安排。”
他转头看向群臣,目光在郭子仪身上停留。
这位老丞相平日里像个闷葫芦,但刘备知道,他肚子里有货,关键时刻总能一鸣惊人。
“郭丞相,你觉得谁能当这个吏部尚书啊?”刘备故意问道。
郭子仪这才慢悠悠地走出来,一开口就石破天惊:“陛下,臣以为,荀攸可担此任。”
“荀攸?”刘备故作惊讶,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郭子仪,真是个老狐狸,一猜一个准!
荀攸,荀彧的侄子,也是个难得的人才,这些年跟在荀彧身边,耳濡目染,早就历练出来了。
而且,荀攸这人,最是公正,让他来管人事,最合适不过。
“好,就这么定了!”刘备一拍龙椅,“传旨,任命荀攸为吏部尚书,主管官员选拔,给朕好好把关,别什么阿猫阿狗都放进来!”
“臣荀攸,领旨谢恩!”荀攸跪地叩首,声音洪亮。
他心中暗自庆幸,多亏了叔父和郭丞相的举荐,不然这好事哪轮得到自己?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声震朝堂。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刘备端坐龙椅,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
刘备见无人上奏,便示意王忠退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三三两两地走出大殿,各自议论着朝中的人事变动。
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并肩而行,脸上都带着喜色。
“公达,恭喜你高升啊!”荀彧拍了拍荀攸的肩膀,打趣道,“这下好了,以后叔叔我可得仰仗你了。”
“叔父说笑了。”荀攸谦虚地笑了笑,“侄儿能有今天,全靠叔父栽培。以后还望叔父多多指点。”
“你呀,就是太谦虚了。”荀彧摇了摇头,“你的才能,陛下和我都是看在眼里的。好好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侄儿谨记叔父教诲。”荀攸郑重地说道。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文若,公达,你们等等我!”
荀彧和荀攸回头一看,原来是郭子仪追了上来。
“郭丞相,您怎么来了?”荀彧有些惊讶地问道。
郭子仪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说:“我来恭喜你们叔侄二人啊!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多谢郭丞相!”荀彧和荀攸连忙拱手道谢。
“文若啊,你现在可是中书令了,以后咱们可得多多亲近亲近。”郭子仪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
荀彧心领神会,笑道:“那是自然,以后还望郭丞相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郭子仪哈哈一笑,又转头看向荀攸,“公达啊,你当了吏部尚书,这可是个肥差啊,以后可得好好把握机会,为朝廷选拔人才。”
“郭丞相放心,我一定秉公办事,绝不徇私。”荀攸正色道。
“嗯,我相信你。”郭子仪点了点头,又压低了声音,“不过嘛,这人情世故,有时候也得考虑考虑。你叔父在朝中多年,树大根深,你可得多多仰仗他。”
荀攸心中一凛,郭子仪这话,看似是提醒,实则是警告啊!
他连忙说道:“郭丞相教诲的是,侄儿铭记于心。”
“嗯,孺子可教也。”郭子仪满意地点了点头。
三人说完,便各自朝着自己的府邸走去。